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件+教案(2课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课件+教案(2课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14:58:09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梁启超是如何评论我们少年的吧。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13 少年中国说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梁启超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一课时
清朝末期,国家形势非常严峻。内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带来的落后封闭,进步人士遭到打压,外有强敌入侵,想要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这篇文章写于戊戌变法之后,1900年发表于《清议报》。当时国内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并借机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
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
本文就是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全文寄希望于青年一代,能发愤图强,振兴中华,文章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
题目中的“说”是一种文体,表示议论。作者论述了创造“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xiè lín hu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美哉 壮哉
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借助形声字特点识记下列生字。
泻、鳞、惶、胎、试
“惶”
表示“惊惶”,
“百兽惊惶”的意思是
“百兽感到惊惶害怕”
“履”
借助词语帮助识记 ,理解字义。
“如履薄冰、如履平地”
这两个词语中“履”是什么意思?
踩、踏
故:所以,因此。 之:的。 则:就。
胜于:比……胜 雄于:比……雄
借助注释,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意思。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围绕哪句话写的?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中国少年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
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们年轻人的肩上,年轻人聪明智慧,国家就聪明智慧;年轻人富有,国家就富有;年轻人强盛,国家就强盛;年轻人独立,国家就独立;年轻人自由,国家就自由;年轻人进步,国家就进步;年轻人胜过欧洲人,国家就胜过欧洲;年轻人在世界上称雄,国家就在世界上称雄。
关注写法。
朗读这一段时,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读起来振奋人心?
作者一连用了几个这样的句子?这几个句子都有什么特点?唯一不同的是什么?
这些句式简短整齐,运用了排比的表达方法,
句式层层推进,句子也逐渐加长,气势十分豪放,
有很强的鼓舞力量,给人以振奋之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
~~~~~~~~~~~~~~~~~~~~~~~~~~~~~~~~~~~~~~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
~~~~~~~~~~~~~~~~~~~~~~~~~~~~~~~~~~~~~~
~~~~~~~~~~~~~~~~~~~~~~~~~~~~~~~~~~~
排比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作者心中,少年应该建设一个怎样的中国?
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智、 富、 强、
独立、自由、进步、
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渴望中国繁荣富强的壮志豪情。
少年 中国
完成下列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你能看出什么?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朗读指导
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层层
深入
本段中的每一句话,结构都是基本相同的,为:少年X则国X,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背诵。在背诵的时候,注意语气要层层递进,由智到强,由独立到自由,由胜于欧洲到雄于地球。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排比的语气,语气要随着文章的节奏步步加强。
背诵指导
默读第二自然段,借助注释逐句理解文意,圈画出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想想这些事物象征了什么?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
光辉前景。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那些事物?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黄河潜藏的水流爆发出来,势不可挡,浩浩荡荡。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
限量。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潜藏的巨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飞扬。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小老虎在山谷中吼叫,所有的野兽都感到害怕惊慌。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雄鹰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奇丽的花刚刚开始孕育蓓蕾,
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
发出耀眼的光芒。
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
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从纵的时间上看有着千年万载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可通达四面八方。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前途像海洋一般宽广,
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讨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这些事物都具有蓬勃的生机,在它们蓬勃的生长中都蕴含着壮美的未来。
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就像红日一样冉冉升起,光芒四射;像黄河一样势不可挡,无可限量;像潜龙一样充满活力,突然崛起;像乳虎一样声威巨大,声震寰宇;像鹰隼一样搏击长空,气势冲天;像奇花一样华美瑰丽,无限美好;像干将一样光芒耀眼,奋发有为。这些事物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讨论:这些事物都是静止的吗?它们代表了什么?
这些事物都是动态的,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
自然景物(红日,黄河)
动物(潜龙,乳虎,鹰隼)
静物(奇花、干将)
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就像红日一样冉冉升起,光芒四射;
就像黄河一样势不可挡,无可限量;
就像潜龙一样充满活力,突然崛起;
就像乳虎一样声威巨大,声震寰宇;
就像鹰隼一样搏击长空,气势冲天;
就像奇花一样华美瑰丽,无限美好;
就像干将一样光芒耀眼,奋发有为。
这些事物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
的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从而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
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体会写法。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一段都是四个字一句,
是四字韵文,每逢双句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感觉
意气风发,充分表达了对少
年中国的热切期盼。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押韵、四言韵文
比喻和排比手法
齐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朗读指导
要读出韵律美
背诵本段时,要注意事物的出现顺序,按照八个字一组进行背诵。
背诵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三自然段,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疆:边界。
美丽啊,少年般的中国有着青春活力,像天地
一样不会老去。年轻的中国少年有着雄心壮志,像
国土一样没有边界。
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朗读指导
要读出赞美之情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本段只有两句话。背诵时注意,先“美”后“壮”,先“少年中国”后“中国少年”。
背诵指导
互动课堂
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国少年的责任。
小组讨论交流:
你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吗
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
少年强才能国家强,而强大富庶的中国又
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中国强所以少年强。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
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钱三强、钱伟长等
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纷纷放弃
自己在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入新中国的
建设事业中,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联系课后习题3,交流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
二、“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现在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美。
高铁飞速发展,里程世界第一。
飞机遨游苍穹,载重量逐年上升。
蛟龙号深入海底,探索大洋深处。
中国航空航天队伍,人均年龄才三十几岁。
“少年强则国强”是梁启超先生振聋发聩的呐喊,是中华少年永恒的誓言。希望大家时刻提醒自己,要志存高远,用自己的勤奋和材质努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结构梳理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
中国少年
讴歌少年
期盼未来


壮13 中国少年说
教学目标:
1. 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感情。
4. 能结合资料,了解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3、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心目中少年中国的样子,领会这一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历史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出示资料一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0%9D%E6%83%B3%E5%AE%B6" \t "_blank )、政治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4%BF%E6%B2%BB%E5%AE%B6" \t "_blank )、教育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5%99%E8%82%B2%E5%AE%B6" \t "_blank )、史学家、文学家。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变法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88%8A%E6%88%8C%E5%8F%98%E6%B3%95" \t "_blank )(百日维新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99%BE%E6%97%A5%E7%BB%B4%E6%96%B0" \t "_blank ))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B%B4%E6%96%B0%E6%B4%BE" \t "_blank )、新法家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6%B0%E6%B3%95%E5%AE%B6" \t "_blank )代表人物。他力图通过变法实现国家的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继续从事政治活动。他是鸦片战争后,我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2、简洁创作《少年中国说》的历史背景
《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写于戊戌变法之后,1900年发表于《清议报》。当时国内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并借机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 http: / / www. / s wd=%E3%80%8A%E5%B0%91%E5%B9%B4%E4%B8%AD%E5%9B%BD%E8%AF%B4%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 )。
3、正是他——梁启超,在1900年写下了充满激情、气势磅礴的《少年中国说》。
4、指导学生理解题目:
题目中的“说”是一种文体,表示议论。作者论述了创造“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3、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1、明确要求:
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可通过查字典或同伴互助的方式认读生字。
2、第二自然段生僻字较多,学生初读时有障碍,出示词串,指导学生反复认读。
xiè lín huáng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tāi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出示:美哉 zāi 壮哉zāi 平舌音
一般在文言文中做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文中表示感叹的意思“啊”,就是美丽啊,雄壮啊!
3、再读第二自然段,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正确,流利为止。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
(1) “泻、鳞、惶、胎”等字,可以借助形声字特点识记。
(2) 用类比识字的方法,识记“惶”,竖心旁,说明这个字和心情有关,表示“惊惶”。类似的还有“愉快、惧怕、怜惜、惆怅”等。
(3) 识字与理解句意相结合。“惶”表示“惊惶”,“百兽惊惶”的意思是“百兽感到惊惶害怕”
(4) “履”字在生活中不常见,借助词语帮助识记 ,理解字义。
“如履薄冰、如履平地”这两个词语中“履”是什么意思?(踩、踏的意思)
5、检查朗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
6、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少年……则国……”的句式。
指导学生朗读,试着读出这种句式的节奏。
7、指名分段读课文,考查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朗读情况,力求每位学生都能将课文读通顺。
4、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国少年之责任。
1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相关注释,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故:所以,因此。 之:的。 则:就。
胜于:比……胜 雄于:比……雄
交流讨论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2、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围绕哪句话写的?(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主要讲中国少年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
过渡:梁启超认为,少年中国的振兴、繁荣、强大,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国少年。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感情充沛,用梁启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笔端常带感情”。你能理解他的感情吗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要读得酣畅淋漓,字字有声,充满力量。
4、关注写法。
朗读这一段时,你有什么发现吗?为什么读起来振奋人心?
数一数,作者一连用了几个这样的句子?这几个句子都有什么特点?唯一不同的是什么?
请把这些关键的词全出来,好好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
这些句式简短整齐,运用了排比的表达方法,句式层层推进,句子也逐渐加长,气势十分豪放,有很强的鼓舞力量,给人以振奋之感。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配乐朗读,要读得铿锵有力,表现中国少年的使命感。
5、思考:在作者心中,少年应该建设一个怎样的中国?引导学生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6、面对帝国主义的霸道无耻,蔑视中国民族;晚晴政府的懦弱无能,国人的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作者表达了怎样强烈的感情?(渴望中国繁荣富强的壮志豪情。)
7、再次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表达出爱国豪情。
五、作业设计:
1、习字册。
2、连贯而有气势地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智 富 强
13 少年中国说 独立 自由 进步
(梁启超 1900年)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2、 学习本课的写法,体会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感情。
3、能结合资料,了解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教学过程;
1、激情朗读,导入新课。
1、导入:今天的祖国繁荣昌盛,但在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曾肆意践踏中华大地。于是,“少年强则国强”则成了那个时代最热切的期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感受 梁启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2、全班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1、引导学生思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景象呢?
默读第二自然段,借助注释逐句理解文意,圈画出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想想这些事物象征了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1)理解“红日初生,其道大光”的意思。(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2)理解“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的意思。(黄河潜藏的水流爆发出来,势不可挡,浩浩荡荡。)
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
(3)理解“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的意思。(潜藏的巨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飞扬。)
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4)理解“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意思。(“乳虎”就是指小老虎,这里象征少年中国。“百兽”象征帝国主义列强。“惶”就是“惊惶、恐惧”的意思。小老虎在山谷中吼叫,所有的野兽都感到害怕惊慌。)
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5)理解“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意思。(隼,指一种猛禽,飞得很快。鹰隼展翅试着飞翔,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6)理解“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的意思。(奇丽的花刚刚开始孕育蓓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6)理解“ 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的意思。
干将:(gān jiàng)原来是铸剑师的名字,后来泛指宝剑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8E%AB%E9%82%AA / 16549485" \t "_blank )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
硎:磨刀石。
引导学生读书上的注释,理解句意。
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7)理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的意思。(引导学生读书上的注释,理解句意。)
通过注释,你能说说“戴”“履”各是什么意思吗?(戴:顶着。履:踏着)
它象征了什么?(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8)理解“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注释理解句意。
(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少年中国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9)理解“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意思。(前途像海洋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作者梁启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寄予了热切的期盼。
讨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这些事物都具有蓬勃的生机,在它们蓬勃的生长中都蕴含着壮美的未来。
3、指导朗读:
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就像红日一样冉冉升起,光芒四射;像黄河一样势不可挡,无可限量;像潜龙一样充满活力,突然崛起;像乳虎一样声威巨大,声震寰宇;像鹰隼一样搏击长空,气势冲天;像奇花一样华美瑰丽,无限美好;像干将一样光芒耀眼,奋发有为。这些事物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这样的中国令人自豪,令人骄傲,用自豪的,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
3、体会写法。
过渡:梁启超给我们展现出一个无限美好的、朝气蓬勃的、生机勃勃的“少年中国”。变一种形式,再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1)出示,并朗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 https: / / www. / s wd=%E7%9F%9E%E7%9F%9E%E7%9A%87%E7%9A%87&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2)交流发现特点。
这一段都是四个字一句,是四字韵文,每逢双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感觉意气风发,充分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期盼。
对仗、押韵,这是梁启超创作的新诗体。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关系。
1、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句意。
出示: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疆:边界。
(美丽啊,少年般的中国有着青春活力 ( https: / / www. / s wd=%E9%9D%92%E6%98%A5%E6%B4%BB%E5%8A%9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像天地一样不会老去。年轻的中国少年有着雄心壮志,像国土一样没有边界。)
这两个感叹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读后使人心潮澎湃。
过渡:这样的中国仅靠想象就能实现吗?需要谁来创造?为什么
3、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中国少年的责任。
(1) 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这里作者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八句排比,一气呵成,论述了强国富民的责任全在中华少年。
(2) 联系课题,升华理解。
学到这里,你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吗
(3) 小组讨论交流。
(中国少年承担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国家强,而强大富庶的中国又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
(4)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如: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钱三强、钱伟长等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纷纷放弃自己在国外的优厚待遇,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5)引导学生联系课后习题3,交流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
(补充:“天眼之父”南仁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黄大年、孙家栋、王淦昌、孔繁森……)
(5)总结升华
“少年强则国强”是梁启超先生振聋发聩的呐喊,是中华少年永恒的誓言。希望大家时刻提醒自己,要志存高远,用自己的勤奋和材质努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四、联系实际,对比体会。
1、随着时间流逝,一百多年过去了,看看我们眼前的中国,你认为梁启超的心愿实现了吗?
2、现在的中国经济腾飞,科技发达,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作为祖国的少年我们正享受着今天的幸福,但我们又怎能忘记,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那暗淡无光的岁月里,对未来中国发出那样美好的憧憬!最后让我们用最深情的朗诵像我们的前辈致敬!
3、齐读全文。
五、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三至五项。
2、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
红日 河流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