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授课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选择典型事例:“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来体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以及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过的努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一课的知识已经学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上课时不用过多的去强调基础知识,重要的是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空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背景,时间以及这几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料实证 通过对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论从史出。
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客观的论述课本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所能够客观的分析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能够客观的评价慈禧、康有为、谭嗣同等历史人物。
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不断努力的那种爱国热情。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学习,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铭记历史,激励学生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
难点: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斗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慈禧太后引入本课 提问:你所了解的慈禧太后? 先对慈禧的生平做一个简介:1852年入宫,嫁给了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奕詝。后生载淳,也就是同治。861年咸丰帝驾崩后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1873还政与同治。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 [新课讲授] 一、戊戌变法 1、慈禧最开始对戊戌变法态度的探究 材料一: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提问:从《慈禧传信录》中的这两句话你能看出她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如何?(不反对) 材料二:凡所实行之新政 ,但不违背祖宗大法 ,无损满洲权势 ,即不阻止 ,儿可自为之 。 ——《清廷戊戌朝变记》 提问:慈禧对对变法的态度?(不触及“祖宗之法”) 探究慈禧为何反对戊戌变法? 展示康有为在“明定国是”诏书颁布后给光绪的奏折。分析每段材料中康有为的主张。 材料一:自上谕开办大学堂,停八股,举行经济常科后,更应各地普设学校,废淫祠,以广教育,以成人才。 ——《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 冲击旧的官僚体制 材料二:劝励工艺、奖励创新,以“智民富国” ——《请励工将创新折》 立商政以开利源而杜漏危。 ——《务陈商务折》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自上谕开办大学堂,停八股,举行经济常科后,更应各地普设学校,废淫祠,以广教育,以成人才。 ——《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 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培养人才,在新式学堂里开设经济等科。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武备废弛,绿营未改,致有“胶、旅之割”,如不练兵,今后将无以应外敌,靖内乱。 ——《请裁绿营放骑兵改营勇为巡警仿德日而练兵折》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加强国防。 戊戌政变 展示戊戌六君子的照片。讲述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的故事。并让学生谈谈对谭嗣同慷慨赴死的看法?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 探讨慈禧对义和团运动态度的转变? 材料一:此等拳民,虽属良莠不齐,究系朝廷赤子,总宜设法弹压解散,该大学士不得孟浪从事,率行派队剿办,激成变端。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二: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将义和团匪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义和团》 这两段材料表明慈禧对义和团态度由剿到抚。 讲述天津保卫战的故事。天津保卫战中八国联军死伤九百余人,是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伤亡最多的一次。天津城池虽然被八国联军所攻破,但是义和团和一部分清军爱国官兵发挥了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坚守天津达1月之久。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使侵略者望而生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慈禧对八国联军侵华做出的决定? 材料一:今日衅开自彼,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 ——《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二: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义和团档案史料》 决定:宣战 慈禧对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做出的决定? 慈禧太后在逃经山西前往西安的路上,一方面发布命令,要官兵对义知团“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另方面任命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助为议和大臣要他们尽快和帝国主义商议和谈。从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公开合流共同镇压义和团。 ——《中国近代史》 决定:剿灭义和团,向侵略者求和。 《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政治 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 清政府真正成为列强的工具 军事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武装控之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外交 划定使馆界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教育禁止华北科考5年加深了国人对侵略者的愤恨
【总结】 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都在探索救亡图存的方法,但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政府为了自身利益,都对这些斗争加以阻止。 虽然他们最终的都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的斗争都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完全成为列强的殖民地。这他们的斗争中我们能找出什么共同点,都要保留清政府,戊戌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清政府还是存在,只是国家政治制度变化了,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挽救民族危机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清政府,地主阶级更不用说是在维护满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在这样都不成功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就抛下了清政府,最终由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终结了满清政府的统治,开始了新的斗争。 (设计意图:先介绍慈禧这个历史人物,从对慈禧的简介中能看出她长期当政从而引出这一课的主线,在挽救民族危机中慈禧所做的决定。用人物导入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论丛史出,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通过慈禧对戊戌变法前期态度的探讨,引出戊戌变法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康有为的奏折来看戊戌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说明这是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做出的斗争。让学生理解正是因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才被顽固派所阻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这些爱国志士的爱国情怀。可与慈禧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形成对比。 设计意图:引出农民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动了义和团运动。 通过分析史料的方式来了解慈禧太后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并且了解慈禧太后这样做的原因。 设计意图:插入天津保卫战,展示义和团和部分清军为了反抗外来侵略者所做的斗争。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清晰的展现《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它带给当时中国的危害。
板书设计 危机 民族资产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戊戌变法 天津保卫战 义和团运动 (失败) 东南互保 (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