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正也”。——许慎《说文解字》
——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历史是什么?
英国《新不列颠百科全书》:
这是一门研究事件(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事件)的编年
记录之学科,它判定于对原始史实的考证基础上,并
对这些事件的缘由做出解释。
——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录与解释
历史是什么?
history
历史是什么?
人类社会过去所经历的发展过程。
第一层面
(客观存在)
人们不断地认识、描述、诠释、探究客观实在,产生史家撰写的各种形式的史学著作等。
第二层面
(既有客观,也有主观)
过去性、
消逝性、
不可重现性
史料的缺失
史家本身的局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克林伍德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
——卡尔
历史学习的六要素
who
where
when
what
why
how
怎样学好高中历史?
1、学会读教材
读目录
读标题
读单元导语
读正文
读地图
读史料
2、学会做笔记
教材中没有的
复杂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3、学会理解
4、学会记忆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70万年前至公元前8世纪
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按劳动工具材质(生产力水平)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 时代
打磨石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左右)
打制石器
玉琮,象征权力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2、按照社会组织(生产关系)阶段发展特征分:
①原始人群:
②母系氏族社会:
③父系氏族社会:
3、中华文明起源有何特点: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在大河流域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3)中原地区为核心
材料1 “北京人”出土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一个山洞里,……在此遗址内总共发现了6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以及头骨、面骨碎片、下颌骨、股骨、胫骨、牙齿等人骨化石,它们分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同时出土的还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石制品。文化堆积层内有成堆的灰烬、烧骨和烧焦的朴树籽,以及动物化石100多种。
遗址的背后是巍峨的西山,层峰叠翠,有虎豹出没其间,……在山前的丘陵地带长着高大的朴树,……再往前是平坦的华北平原,那里生活着牛、羊、鹿,还有鸵鸟等动物。
——王家范,张耕华,陈江《大学中国史》
问题2:根据图片和材料1,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概况。
新石器时代
时间 地域 代表性文化遗存 特征
距今约7000-5000年前 黄河中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阅读课本3-4页新石器时代部分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蛋壳陶
二
观察复原图及教材有关其墓葬的特点,以姜寨聚落为例说说母系氏族公社的生产生活特点。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
造型、纹饰设计质朴精美,数量
多寡不一,表明玉器的功能已不
仅是简单的饰品,更是等级、
地位、权力的象征。
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而墓
地越向边缘规格越低。这说明红
山文化?
玉琮是良渚神权的象征
与代表。所谓神权,实
际上是对通神的垄断,
老百姓是不能通神的,
这样一来,统治者就变
成了神的全权代言人。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生产力进步
政府、军队(内部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祭坛(神权)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国家
部落、部落联盟
氏族公社
国家如何产生?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元谋人
北京人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
辽河上游: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良渚文化
距今约5000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7000~50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代表性遗址
生产生活
社会关系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过着群居生活③采集和渔猎
④会使用火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定居生活
③原始农业、家畜饲养、养蚕缫丝
④使用陶器、玉器
⑤出现祭坛、神庙
生产力进步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晚期)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公共权力、部落战争——国家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生产关系变化
(多元性)
小结1:
文明的西方标准:文字、铜器和城市的出现。
有中国学者提出:应将国家的出现作为考量文明社会
产生的标志。
二
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1)三皇时期:
时代较早
神话色彩浓厚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二
部落到国家
A.三皇五帝传说的一些情节与实际情形有吻合之处。B.神话传说有丰富内涵,值得重视的。
1、三皇五帝:
(1)三皇时期:
(2)五帝
炎黄部落联盟
尧舜禹:禅让制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1、三皇五帝时期:
2、特征:
邦国时代、万邦林立
陶寺遗址已发现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型墓葬有9座,约占墓葬总数的1%。大墓都用木棺,棺底用朱砂铺垫,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装饰品、工具、武器,以及整副猪骨架等,数量约有一二百件不等。中等墓葬80余座,约占总数的10%……小型墓葬约占总数的80%,大多没有木棺和随葬品。
——《大学中国史》
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大约相当于传说时代
的尧舜时期,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
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功能
齐备。城内有大型的宫殿建筑,还有观象授时的天
文建筑。
——《教学参考》
具备了国家
的初始形态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建立:
传承方式:
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统治方式:
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出现公共权力
夏朝仍聚族而居,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其他地区间接统治
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二里头文化遗址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1、商朝:
(1)建立:前1600年,汤
《史记·殷本纪》
甲骨文
1937年殷墟考古发掘情形
地下之新材料
纸上之材料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1、商朝:
(1)建立:前1600年,汤
(2)考古发现:
殷墟:
1、商朝:
(1)建立:
(2)考古发现: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卜甲: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1、商朝:
(1)建立:
(2)考古发现:
(3)政治制度
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内外服制
内服(大邑商)
外服(四方)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2、西周:
(1)建立:
前1046年,周武王
牧野之战
(2)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荀子·儒效》
A.目的: 为什么分?
B.对象: 分给谁?
C.内容: 分什么?
D.义务: 分到后做什么?
E.作用: 分的效果?
影响: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扩大统治区域;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容易造成诸侯割据。
2、西周:
(1)建立:
(2)政治制度: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3)国人暴动与共和行政
(4)灭亡
A.目的: 分封制下用什么来维护王权的稳定?
B.概念: 靠什么维系?
C.最大的特点: 根据什么原则?
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具体怎么运作?
E.作用:效果如何?
F.与分封制的关系:关系如何?
直接目的: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
上的矛盾。
间接目的:巩固分封制
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
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的影响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商周时期社会经济
(1)农业:
(2)手工业:
4、商周时期文化成就
奴隶制经济 文化成就
商
朝 农业 手工业
生产工具 土地制度
西周
土地制度: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所有制)
井田制(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孟子·滕文公上》 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周
(天下共主)
商 西周 农业 手工业
内外服
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生产
工具 土地
制度
早期国家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木石骨
材质
工具
青铜
铸造
土地国有
贵族占有
集体劳动
历法
早期文字
青铜文化
华夏认同
1、世袭王朝
2、具备
国家机器
3、建立
中央与地方
基本架构
1、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部族组织残留严重。
2、管理比较松散
中央集权程度不高
小结2: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
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政治
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展(大量青铜器)
经济
①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
文化
小结3:本课应用到的史料
神话传说、考古发现、传世文献
一
距今约170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046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距今约七千年至五千年前
距今约1.8万年前
距今约5000年前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元谋人
距今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
山顶洞人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红山文化(辽河上游);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世袭制;
二里头遗址
内外服制度;
殷墟、甲骨文;
青铜器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犬戎破京
青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