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练习(3)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练习(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5 17:2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这反映出( )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的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 D.中国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2.在新石器时期的村庄里,三种早期的手工业——制陶、冶金和纺织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利用制造的器物储存食物,打造武器,制成衣服,并出现了专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这说明( )
①村庄生活促进了劳动分工
②农业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③私有制和阶级的初步产生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最初往往于物资集散的地点形成乡间集市以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这些地方逐渐建立起经常性的商业服务设施,成长为集镇。据此可知集镇( )
A.是定期商品交换的场所
B.是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
C.能够提供商业服务设施
D.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4.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而产生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等问题,地方政府也设一定官吏进行管理和征税。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
A.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B.突破了城市中坊市界限
C.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
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5.清朝中期的汉口镇商贾数千家,会馆、公所林立,其街道命名也颇有特色,如新安巷、徽州巷、宝庆街、广东巷、江苏巷等。由此可见,汉口镇( )
A.是各商业城市之首 B.城市布局严整有序
C.商帮活跃,贸易兴盛 D.是著名的手工业市镇
6.古代中国有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B.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阻滞了阶层流动 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7.福建传统民居土楼,其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利于邻里和睦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深受宗法影响
8.14世纪,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位置则变得次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西欧的城市建设( )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 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9.“古代的住宅,东边是祠堂,即庙,西边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 (  )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C.宰相制的实行 D.中央集权制的推行
10.下图是古罗马复合式公寓的图片,这一类型建筑在古罗马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B.适应气候类型的特点
C. 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D.缓解人口剧增的需要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主要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
——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
材料二 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收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而出现郊区城市化趋势。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逢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
——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的关系,A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农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排除B项;C项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与外国原始村落规模的对比,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在新石器时期的村庄里,人们以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畜为主,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一定提高,使得一部分人可以来从事手工业生产,故①④正确,选C项。②说法错误,农业是这时期社会生活的中心产业;③不能由材料得出。
3.答案:D
解析: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有涉及,与集镇都有关系,但是都比较片面,故均排除。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集镇逐渐形成,D项中包含了A、B、C三项,表述更为全面,故正确。
4.答案:D
解析:材料主旨是宋代草市的发展。依据草市出现的自发性及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等问题的作用可知,草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D项正确。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草市,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城市中的坊市界限,B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官方对草市进行管理,并未体现“大力支持”,C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的汉口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口镇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商业贸易兴盛,许多来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此从事区域性长途贸易,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排除D项。题干中没有将汉口镇和其他商业城市进行比较,排除A项;由材料无法看出汉口镇城市布局严整有序,排除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可知,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未涉及户籍制度,排除C项;城市发展与农业商品化是相互推动的关系,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特点。依据材料中的“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等信息可知,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邻里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一个家族共同居住的民居,与“皇权至上”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宗族,与宗教无关,排除C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4世纪西欧城市建设变化的影响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教堂在西欧城市中的位置变得次要,而私人府邸、市政机关、行会大厦等新建筑逐步占据西欧城市的中心位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建设的这一变化体现了当时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人文精神萌发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排除C项。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通过对古代住宅的描述,“东边是祠堂,即庙”“祭祖自属大事”反映了中国古代重视祭拜祖先,即重视血缘关系,这是宗法制的影响,选B。
答案:D
解析:复合式公寓的流行缓解了古罗马人口剧增的压力,故选D。A、B、C都不是主要原因。
11.答案:
(1)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是地方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较集中;发挥宗族凝聚作用。
(2)变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
原因: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政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