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5 17:2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1848年,大约有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208列火车中有118列出入于该城的7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方圆24千米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 B.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
C.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 D.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
2.1868年,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城里这个最繁忙的路口的交通秩序有所好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B.汽车的发明应用使城市交通环境更为复杂
C.工业革命为信号灯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D.适应议会地位较大提高和人民参政的形势
3.19 世纪晚期 20 世纪初,伦敦百货公司、连锁商店大量涌现,运动俱乐部、剧院、音乐厅也日益增多,各式各样的展览会目不暇接,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贫富差距缩小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垄断组织快速发展 D.奢侈之风盛行
4.下图反映的是2011-2015年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的数量变化图。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中国( )
A.经过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顺利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
C.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的速度不断加快
D.需要深化改革才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5.二战后,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得以推广的直接原因是( )
A.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B.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C.利润丰厚与企业盲目扩展 D.人口逐步向城市郊区聚集
6.19世纪,把公园等城市绿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力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英国( )
A.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B.交通阻塞状况严重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出现了一批新式石库门建筑。它们有着四合院的围合体态,引进了抽水马桶、洗浴间和大阳台等,弄堂马路加宽至消防安全标准。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重视城市规划及建设 B.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近代化
C.市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D.上海的城市建设走向西化
8.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的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方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体系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
A.市民生活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 D.租界开放存在差异
9.二战后,德国慕尼黑小汽车交通快速发展,当城市交通机动化已阻碍通行顺畅时,人们提出建设“行人优先区”。英国则通过限制机动车的活动,保护行人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安全。20世纪70年代,德国步行街区开始建设。这反映出( )
A.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B.各国都开始限制汽车生产与消费
C.机动车与行人的矛盾难以调和 D.二战后汽车工业是各国支柱产业
10.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公民证制度。公民证只发给城市居民以及市镇、中心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公民证。而没有公民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该制度反映了苏联( )
A.探索国家治理的新途径 B.城市化出现了严重危机
C.试图建立城乡二元体制 D.城市化暴露出一些问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全国人口总数(万) 城市人口数(万) 城市化指数(%)
1820 37377 2350 6.3
1893 33677 2668 7.9
1920 44377 4700 10.6
1936 46136 5263 11.4
1949 54167 5765 10.6
材料二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大规模聚集,工厂布局以及工业化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促使交通向城市中心汇集,波士顿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城市工业迅速发展的状况,故B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城市化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的规模变大,交通愈来愈拥挤,交通指挥信号灯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故答案为A项;1868年汽车还未发明,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B项;材料没有介绍信号灯的制作流程,只是说“安装了”并运用到交通指挥中,排除C项;材料中说的是社会生活和交通的变迁,与议会的地位、人民参政无关,排除D项。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改革。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化,并未涉及工业化,故A项错误;我国在此之前已成为工业国,B项与现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的速度下降,故C项错误;材料中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速度下降,说明要推进城镇化进程,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故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尤其是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美国地产商与零售商开始在城市郊区建造购物中心,故A项正确。B、C项不属于直接原因,排除;人口向城市郊区的聚集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材料强调英国把公园等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环境的净化之地,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产生的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之肺”这一概念的出现恰恰是英国社会环保意识增强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阻塞状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不是工业革命的成效,排除C项;人口增长过快符合史实,但与保护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城市的近代化。根据材料可知,新式石库门建筑出现于上海租界,它们的典型特征是中西合璧,20世纪20年代上海租界带动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视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排除A、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的近代化。由材料可知,近代中国引入了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租界的现代市政管理体系为华界所效仿,这反映出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环境的改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租界开放程度的比较,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城市小汽车交通快速发展,小汽车大量增加,导致交通拥堵,进而政府制定政策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权利,故选A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限制汽车生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国工业结构问题,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材料中城市居民和工人与农民有截然不同的待遇,反映出在苏联模式下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城市化建设服务,反映出苏联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分配不公平等问题,D项正确;探索国家治理的新途径不能体现实行公民证制度的实质,排除A项;B项表达不准确,排除;试图建立城乡二元体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
11.答案:
(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和倒退;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影响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
(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