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祝 福
鲁 迅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老舍
课 堂 导 入
《百合花》 善良腼腆、舍己为人的通讯员
《哦,香雪》 淳朴自尊、阳光向上的香雪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委曲求全、嫉恶如仇的林冲
课 堂 导 入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作 家 作 品
写 作 背 景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
写 作 背 景
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写 作 背 景
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妇女要遵循“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而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贞节
秩序
祭祀
写 作 背 景
三从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
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写 作 背 景
四德
德
言
容
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
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工
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写 作 背 景
三纲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君不正,臣投他国
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
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写 作 背 景
五常
忠
孝
悌
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
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
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
忍
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
善
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文 题 解 读
“祝福”,在绍兴土话里就是“请大菩萨”、 “祝福菩萨”,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这时候是女人们最忙的时候。
文 题 解 读
一般人家有“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鱼必须是活的。福礼须盛于大桶盆,猪头之嘴须朝上,鸡、鹅须曲身跪腿,头朝福神,以示恭迎;一尾活鲤鱼在鱼的眼睛上用大红的福字贴上。
文 题 解 读
上好福礼就拜菩萨。祝福仪式由男性当家人主持,全家男丁按辈份、年龄,依序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寡妇更不允参与,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祥林嫂这样丧夫再嫁的寡妇,是连祭祀的东西都不能碰的,所以在一年最忙的时候,祥林嫂却成了最闲的人,让她有一种失败感,一种罪恶感,最后在祝福声中走上了死路。
重点字音
基 础 积 累
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
呜咽
咀嚼
唾弃
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
不更事
渣滓
炮烙
窈陷
草窠
蹙缩
歆享
牲醴
xuān
zào
tuán
tà
bí qí
yè
jǔ jué
zǐ
páo luò
yǎo
kē
cù
xīn
lǐ
tuò
pán shān
piē
xùn
yǎn
xūn
gēng
重点字音
基 础 积 累
执拗 咬文嚼字 负疚
形骸 两颊 监生
沸反盈天 踌躇 窥探
间或一轮 桌帷 讪讪
惴惴 胆怯 怔怔
niù
jiáo
hái
jiá
yíng
chóuchú
jiàn
jiàn
wéi
shàn
zhèng
zhuì
qiè
jiù
kuī
整 体 感 知
1、梳理本文情节结构。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
2、叙述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构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情节安排)
内容上: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揭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小说主题)
3、为什么小说始于“祝福”又终于“祝福”?
(1)“祝福”是故事发展的线索。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2)表明了作者的反讽之意。像祥林嫂这样的底层劳动妇女,一再被侮辱、被损害,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福”?
(3)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一悲一喜,对照鲜明。
4.小说中的“我”起了什么作用?
(1)和《孔乙己》里一样,“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代表一种有限叙述视角。
(2)用第一人称讲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线索作用。以“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起全文。
4.小说中的“我”起了什么作用?
(4)主题上:“我”代表一个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方面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教;但另一方面只对祥林嫂抱有有限同情,很快将不属于自己的不快忘到脑后,想着要去吃“鱼翅”了,这就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不幸遭遇。
合 作 探 究
人 物 分 析
塑造人物
形象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别人表现,环境烘托等。
1、外貌描写(包括容貌及衣着)
2、神态描写
3、语言描写
4、动作描写
5、细节描写
6、心理描写
1、祥林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中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请你找出相关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1)初到鲁镇
(2)再到鲁镇
(3)临死前
(1)初到鲁镇
角 度 文本内容 形象特点
外貌
眼睛
试工期
聘用期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顺着眼。
整天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彻夜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新寡、年轻、朴实
善良温顺
勤劳朴实
要求极低
遭遇可怜
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肖像
表现
变化
分析:
初来鲁镇的祥林嫂,是逃避婆婆逼嫁而离家打工的,她以精神力量抗拒人生灾难,是一个健康、勤快、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妇女。
虽然生活困苦,“脸色青黄”,但精力充沛,干活不惜力气,“两颊还是红的”反映了她旺盛的生命力和内心世界的明净。
(2)再到鲁镇
角 度 文本内容 形象特点
肖像 外貌
眼睛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又只是顺了眼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抬起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来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
她张着口怔怔地站着,直着眼睛看着他们
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
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重燃希望
彻底击垮
悲凉麻木
悲伤痛苦
精神麻木
表明她又一次当了寡妇,而所穿的衣服不变,说明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则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
角 度 文本内容 形象特点
表现
变化
手脚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
胆怯怕人;呆坐着,像木偶;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被四婶打发走了。
祥林嫂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分析:
再次来到鲁镇的祥林嫂,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自己被大伯逐出,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内心极度悲伤,脸色和眼光表明她已经失去了精神力量,近乎麻木。
(3)临死前
角 度 文本内容 形象特点
肖像 外貌
眼睛
变化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
呆滞
一丝希望
祥林嫂遭受长期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她的精神已经完全麻木,风烛残年,濒临绝境。
分析:
临死之前的祥林嫂,因再嫁丧夫受到周围所有人的歧视,沦为乞丐,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完全枯竭,毫无寄托,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
2、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你怎样理解她的抗争行为?
逃:山中出逃,鲁镇做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抗争表现:
2、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你怎样理解她的抗争行为?
祥林嫂的抗争本身就是矛盾的,她的反抗恰恰说明了她对封建礼教的顺从,她反抗得越是厉害,就越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她的毒害之深。她并不是反抗迫害她的人,而是想通过反抗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被愚弄、被鄙视,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3、请阅读全文,分析是哪些人导致了祥林嫂的悲剧。
阶段 初到鲁镇 被卖改嫁 再到鲁镇 寂然死去
鲁四老爷
卫老婆子
婆婆
夫家堂伯
鲁四婶
柳妈
鲁镇闲人
“我”
人物
鲁四老爷
朱拓的大寿字
对联“事理通达;心平气和”
案头书籍:《近思录集注》
(1)身份:
(2)陈设:
(3)对祥林嫂:
封建、保守、迂腐
封建礼教卫道士的顽固
与祥林嫂之死形成对比
大骂新党和祥林嫂,虚伪
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讲理学的老监生
初见:皱眉
被绑:可恶…… 然而……
再见:嫌弃、歧视
死后:怒骂“谬种”
伪善
认为她败坏风俗
冷酷无情、虚伪
鲁四老爷
“可恶!”
“可恶,然而”
“然而”
担心婆婆“抢”的举动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祥林嫂私自逃走于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反映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卫老婆子先荐后劫,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鲁四老爷
卫老婆子是一位利欲熏心、毫无人情味、虚伪狡黠的中人形象。
她以介绍人打工为职业,从中谋利。即使对祥林嫂这样一个善良、安分耐劳、命运悲惨的人,也把她当作自己谋取金钱的工具;即使对鲁四老爷这样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她为了拿到祥林嫂婆婆的一点施舍,也敢于欺骗,合伙将祥林嫂劫走;她认为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是“交了好运”。
卫老婆子
在鲁镇,她奔走于大户人家和穷困潦倒人家之间,凭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貌似有同情、怜悯之心,活得有滋有味。因为她被金钱所迷、被封建礼教所缚,不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实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勾当,她认为自己在鲁镇能左右逢源,能说会道,且会挣钱,是一个能人。
卫老婆子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自私自利、有心计的女人。
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并且不顾祥林嫂的反对,就把她卖到偏僻的村庄来获取高额的彩礼钱。
婆婆
掠夺财产、收屋驱赶
麻木、冷酷
夫家堂伯
鲁四婶
模样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安分守己
后来雇用女工不如意
听说祥林嫂被卖改嫁的不幸遭遇
得知祥林嫂寡而再嫁
不再灵活能干
“你放着吧,我来摆(拿)!”
头发花白,记性很坏
留下
也还提起,希望她再来
同情怜悯
踌躇
不满
不让她祝福、祭祖
警告、赶走
四婶的三次断喝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鲁四婶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对祥林嫂的悲剧经历叹息→满足→评论→厌烦→咀嚼鉴赏→唾弃→厌弃→嘲笑调侃。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劝她捐门槛赎罪。
柳 妈
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柳妈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她受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
柳 妈
她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她出于善意,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撑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
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柳 妈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
鲁镇闲人
麻木不仁、冷漠愚昧的看客
他们也是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鲁镇闲人
“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虽然无力拯救祥林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
“我”
相对于漠然的短工、麻木迷信的柳妈和鉴赏祥林嫂痛苦的民众,“我”依然不失为一个有正义感、有觉悟的新党。“我”的忽说有鬼神忽说没有,都是建立在对祥林嫂是否有害的担心上。
“我”
另一方面,小说写出了“我”对祥林嫂虽然深切同情,但却无力挽救的困境,深刻地表现了在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禁锢着整个社会思想的情况下,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那种欲救拔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我”
鲁四老爷、卫老婆子、祥林嫂的婆婆、夫家堂伯、鲁四婶、柳妈、鲁镇闲人以及“我”,他们在精神上、灵魂上都影响了祥林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伦理道德、礼教思想的驱使,致使祥林嫂成为愚昧、吃人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牺牲品。
凶手是谁呢?
“鲁镇住满了吃人的人,自己被吃又转过来吃人的人,他们组成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有的笑吟吟,有的流着泪,有点皱着眉,但全部都闪着白森森的牙齿,对着牺牲者——祥林嫂,明中暗中咬她一口!”
凶手是谁呢?
凶手是谁呢?
“吃人”的
封建礼教
1.贞节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从一而终
2.秩序
男尊女卑
三纲五常
3.三从
妇女,服也
4.祭祀
三从四德
5.迷信
清白、圣洁
鬼神、阴司、灵魂
“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课堂小结
环 境 描 写
1.第一处: 小说一开头,描绘了一幅“买得起福礼和爆竹”的人家准备祝福的景象。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
云: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
爆竹:钝响的
天色:愈阴暗
雪花: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阴暗压抑
渲染悲剧气氛
提供活动背景
衬托悲苦命运
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今年自然也如此
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阶级关系、风俗习惯、人们的思想意识没有变化,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仍然统治着中国的农村。
2、第二处:小说的结尾又一次写到了祝福的场景
四叔家“”和远处“联绵不断”的爆竹声“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由近及远
视听结合
照应开头
“我”“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愤激的反语
“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鲜明对比
深化
小说主题
作者通过这些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而且还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意在告诉读者,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封建礼教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祝福”是封建社会吃人的大典,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写 作 特 色
1、倒叙手法彰显主旨
《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的手法,把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的悲剧结局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以“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这句话领起对祥林嫂故事的记叙。这样安排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也使浓郁的新年喜庆气氛与祥林嫂的凄苦之死形成鲜明对照,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
写 作 特 色
2、外貌描写形象传神。
小说在刻画祥林嫂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其中外貌描写尤为突出。小说描写了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之前三个时期的外貌,集中反映了人物性格、身份和精神状况,展示了她每况愈下的苦难历程,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写 作 特 色
3、语言描写精彩传神。
小说中的语言描写非常精彩。例如,祥林嫂二进鲁家当佣人时,她去摆福礼,四婶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捐完门槛的祥林嫂坦然地去摆福礼,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两处语言都是告诉祥林嫂不要动祭品,但语气却大不一样。前两句是较温和的劝告式,而后者则是很强硬的命令式。
本文通过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及其周围人物和环境的艺术描写: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揭示了当时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②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课 堂 总 结
拓 展 延 伸
1、鲁迅笔下的人物
冷漠
麻木
愚昧
闰土
拓 展 延 伸
1、鲁迅笔下的人物
自私
狭隘
势利
杨二嫂
拓 展 延 伸
1、鲁迅笔下的人物
阿Q精神胜利法
自嘲
自我安慰
在假想中克敌制胜
拓 展 延 伸
2、现代中国人的形象
2010年1月30日
一位年轻的母亲,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
背上巨大的行囊压弯了她的身躯,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
抬头前行的年轻母亲面色红润,一双大眼睛坚定有力。
春运母亲
巴木玉布木
拓 展 延 伸
2、现代中国人的形象
2021年1月22日
年轻母亲甜美的笑容,依旧笃定的目光。
她说:
“无论生活有多难,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拓 展 延 伸
3、现代中国农村的形象
乡村振兴
美丽蜕变
拓 展 延 伸
拓 展 延 伸
中国农民是了不起的!
拓 展 延 伸
生逢其时,奋斗其时!
生逢盛世,不负盛世!
文
精
语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