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边角边的判断方法,并且会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 掌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掌握已知两边和其夹角画三角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动手操作到理性证明,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
2.通过“边角边”的应用,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用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思想。
2. 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边角边”的判断方法。
难点:掌握并灵活应用“边角边”的判定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圆规、三角板
学生准备:笔、圆规、刻度尺、铅笔、橡皮、剪刀等。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2. 多媒体出示:已知△ABC ≌△ A′B′ 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生答后,师提问:思考:满足这六个条件可以保证△ABC≌△A′B′C′吗?(能)
2、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多媒体出示:思考 如果只满足这些条件中的一部分,那么能保证△ABC ≌△A′B′C′吗?
追问1 当满足一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师拿出图片演示。
追问2 当满足两个条件时, △ABC 与△A′B′C′
全等吗?师拿出图片演示
两个条件:① 两边 ② 一边一角 ③ 两角
追问3 当满足三个条件时, △ABC 与△A′B′C′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时,又分为几种情况呢?师拿出图片演示。
三个条件:① 三边 ② 三角 ③ 两边一角 ④ 两角一边
多媒体出示探究一。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一角。
任意画△ABC,使AB=3cm,BC=4cm,剪下来,观察任意两个同学的三角形是否能够重合.
让生用剪刀剪下来,同桌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思考:满足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不一定全等)
回忆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做一做:先任意画出△ABC.再画一个△A′B′C′, 使A′B′=AB, A′C′=AC,∠A′=∠A.(即有两边和它们
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画法:1. 画∠MA′N=∠A;
2.在射线A′M上截取A′B′=AB;
3. 在射线A′N上截取A′C′=AC;
4. 连接B′C′,
∴△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探究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指代表回答师小结并板书:
三角形全等判定一: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
写成“边角边”或“SAS”)
课件出示图形描述。
(2)跟踪训练:多媒体出示。指名回答。
三、例题讲解,加深理解
(1)多媒体出示:如图有一池塘。数学兴趣小组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无法直接达到,因此这两点的距离无法直接量出。你能想出办法来吗?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板演。
(2)拔高练习
多媒体依次出示四个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让生个别回答,其他生补充。最后师概括小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
根据边角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
1. 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
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
(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
2. 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100页的练习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