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鲁甸期末)下列关于地球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中心都是地轴
C.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周期是一天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叙述错误;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公转中心是太阳,B叙述错误;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C叙述正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D叙述错误。故选C。
【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2021七上·鲁甸期末)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息表中的起床时间在夏季会提前,冬季会推迟,导致这一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不透明 D.地球的大小
【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受地球公转影响,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昼短夜长,所以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息表中的起床时间在夏季会提前,冬季会推迟,B正确;地球的自转、地球不透明、地球的大小不会影响夏季和冬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不会造成学校学生作息时间的改变,ACD错误。故选B。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2021七上·鲁甸期末)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南极圈 C.赤道 D.北回归线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2021七上·顺城期末)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北纬30°纬线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自北向南分别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其中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赤道不是五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北纬30°纬线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分界线,不是五带分界线。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五带的划分,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取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为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寒带为极圈以内。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5.(2021七上·朝阳期末)产生四季的原因是( )
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③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④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四季的产生是由于地球在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自转产生的是昼夜更替,与四季的产生无关,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主要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差异引起的,与产生四季无关,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6.(2022七上·江源期末)按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分析,图中甲、乙、丙地居民最可能正在进行的活动是( )
A.甲地居民在睡觉 B.乙地居民在工作
C.丙地居民在工作学习 D.丙地居民在看日出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中,甲、乙是白天,丙是夜晚,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021七上·港南期末)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7.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8.下列节气中,处于我国秋季的是( )
A.寒露 B.谷雨 C.小暑 D.雨水
【答案】7.D
8.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二十四节气属中于春季的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属于夏季的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属于秋季的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属于冬季的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读图可知,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就形成了不同的节气,因此可以判断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寒露处于秋季;谷雨、雨水处于春季;小暑处于夏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1七上·饶平期末) 下图是“我国上海市(121°E,31°N)某小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乙楼位于甲楼的( )
A.正东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北方
10. 当太阳光线如③时,此时北半球正值(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 两楼间空地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节日是( )
A.元旦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答案】9.D
10.B
11.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9.由题目可知,图中所示是上海市某小区的太阳光照图,上海位于北温带,正午太阳永远在南方,所以乙楼是在甲楼的正北方,故答案为:D。
10.当太阳光线如③时,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如①时是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如②时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故答案为:B。
11.如图中两栋楼的楼影遮挡面积最大时是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是当冬至日时,以上四个节日中,元旦节与冬至日这一天最接近,遮挡面积最大,故答案为:A。
12.(2021七上·南丹期末)小明从南宁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南宁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早看到日出,北京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东西经度差异大,所以会产生日出早晚的差异。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021七上·汕尾期末) 不同城市路灯开关时间不同。为了更好地节约能源,一般情况下,路灯开灯时间在日落前后,关灯时间在日出前后。下图是“大连、北京、包头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这四个城市中,在7月份开灯时间最晚的是( )
A.大连 B.北京 C.包头 D.乌鲁木齐
14. 这四个城市路灯开关时间不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C.地球自转 D.两地的季节不同
【答案】13.D
14.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13.读图可知,大连的位置在最东边,其次是北京、包头最后是乌鲁木齐。越往东越先看到日出,可知大连日出最早, 同时日落最早,乌鲁木齐日出最晚,同时日落最晚,由题意可得,路灯开灯时间在日落前后,由此可知,乌鲁木齐的开灯时间最晚,故ABC错误,答案是D。
14.地球的自转产生地方时差,大连、北京、包头、乌鲁木齐这四个城市的经度不同,因此存在地方时差异,导致路灯开关时间不同。
(2021七上·长春期中)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 )
A.20°N,90°E B.20°S,90°E
C.20°N,90°W D.20°S,90°W
16.位于热带的是( )
A.A,B B.B,C C.C,D D.D,A
【答案】15.D
16.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15.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 20°S,90°W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A点的纬度为40°S,位于南温带;B点的纬度为30°S,位于南温带;C点的纬度为20°S,位于热带;D点的纬度为10°S,位于热带。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七上·莆田期中)某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每天在当地时间12点标记某树正午影子顶端的位置,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P点为AB中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判断该树位于( )
A.北回归线以北 B.南回归线以南
C.赤道上 D.南北回归线之间
18.当树影顶端由B点往P点移动时( )
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往北移动
C.该地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D.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南移动
【答案】17.A
18.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7.据图可知,影子都朝向北方,说明太阳光一直从南方射来,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最北界线,故该树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直射点在北方,赤道上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太阳直射有时候在北方,有时候在南方,故选A。
18.影子顶端位于B点时,影子最长,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P点为AB中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影子顶端从B点移至P点,说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方赤道方向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故选B。
(2021七上·吉林期中)读“地球五带图”,完成下列小题。
19.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温度带是 ( )
A.北温带 B.热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20.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 (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赤道
【答案】19.B
20.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因此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19.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温度带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寒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温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读图可知, 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以北是南温带,以南是南寒带。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2021七上·岳池期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18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30°N---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C.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23.5°S---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A.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
B.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23.5°N纬线,B不符合题意;
C.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符合题意;
D. 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30°纬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因此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22.(2021七上·如皋期中)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集热装置(如下图)。从理论上讲,要达到最佳集热效果需让太阳光垂直照向集热管面。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若使太能热水器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安装时,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进行调整。据此,结合下面示意图完成下题。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达到最佳,我市某中学学生根据一年四季的太阳光照不同,对自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的倾角进行调整,如上图所示。则四图中表示冬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鄂尔多斯市地处北温带,一年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与地面的倾角最大。读图可知,图①中太阳高度最低,故表示的是冬季。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认识太阳光照图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可能从北方照射也有可从南方照射,不同的季节不一样,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都是从南边照过来,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都是从北方照过来。一般为了更好的采光,北半球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大多坐南朝北。但不论太阳怎么照射地球,地球上始终是白天和黑夜的面积各占一半。
二、综合题
23.(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0°经线又叫 。
(2)A点位于B点的 方向,两点所在纬线长度较长的是 点。
(3)图中所示各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点。
(4)D点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该温度带 (有或无)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1)本初子午线
(2)西北;B
(3)D
(4)北温;无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2)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可知,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B点位于0°纬线,即赤道上,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所以A点和B点所在纬线长度较长的是B点。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160°E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图中A点的经度是40°W,B点的经度是20°E,C点的经度是40°E,D点的经度是20°W,所以,图中各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D点。
(4)23.5°N—23.5°S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S—90°S为南寒带,D点的纬度是60°N,根据五带的划分标准,D点位于北温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D点无太阳直射现象。
【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4.(2021七上·济宁期末)人地关系是地理研究的核心和本质,地球运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为扬州某学校的王琳同学在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的情况示意图。
(1)在左图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并画出四个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
(2)由于地球倾斜着身体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太阳直射位置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3)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4)读右图,假如王琳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影长更接近正午的是 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影长更接近冬季的是 图。
【答案】(1)如图所示:
(2)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
(3)夏至;极昼
(4)乙;甲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轨道图和影子长短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表现为逆时针方向。如下图所示:
(2)地球总是倾斜着身体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23.5°N和23.5°S之间来回移动(23.5°N被称为北回归线,23.5°S被称为南回归线)。
(3)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影子达一天中最短,故选乙。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影子较长,故选甲。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三、图文分析题
25.(2021七上·内黄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携带3名航天员的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的执行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
(1)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南或北)半球, (东或西)半球。
(2)若天舟二号的残骸掉在图中A地,则A地的经纬度是 ,其位于太原的 方向。
(3)假如你乘坐天舟二号进入太空,并从太空观察地球,你会发现地球是一个 。
(4)天舟二号发射当天,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酒泉最晚见到日出,原因是 。
【答案】(1)北;东
(2)(110°E,40°N);西北
(3)球体
(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东边总比西边更早看到日出,而酒泉在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处于最西边,因此最晚见到日出。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位于20°W向东至160°E之间的东半球。
(2)图中A点所在纬度数值为40°,所在经度数值为110°,根据东经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北纬度数向北增大、南纬度数向南增大判断,A点经纬度为(40°N、110°E);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其位于太原的西北方向。
(3)假如你乘坐天舟二号进入太空,并从太空观察地球,会发现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地点日出和日落早,西边地点日出和日落晚,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酒泉是位置最靠西的一个,因此最晚看到日出。
【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初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鲁甸期末)下列关于地球的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反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中心都是地轴
C.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周期是一天
2.(2021七上·鲁甸期末)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息表中的起床时间在夏季会提前,冬季会推迟,导致这一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不透明 D.地球的大小
3.(2021七上·鲁甸期末)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南极圈 C.赤道 D.北回归线
4.(2021七上·顺城期末)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北纬30°纬线
5.(2021七上·朝阳期末)产生四季的原因是( )
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③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④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6.(2022七上·江源期末)按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分析,图中甲、乙、丙地居民最可能正在进行的活动是( )
A.甲地居民在睡觉 B.乙地居民在工作
C.丙地居民在工作学习 D.丙地居民在看日出
(2021七上·港南期末)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7.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8.下列节气中,处于我国秋季的是( )
A.寒露 B.谷雨 C.小暑 D.雨水
(2021七上·饶平期末) 下图是“我国上海市(121°E,31°N)某小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乙楼位于甲楼的( )
A.正东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北方
10. 当太阳光线如③时,此时北半球正值(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 两楼间空地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节日是( )
A.元旦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
12.(2021七上·南丹期末)小明从南宁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南宁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
(2021七上·汕尾期末) 不同城市路灯开关时间不同。为了更好地节约能源,一般情况下,路灯开灯时间在日落前后,关灯时间在日出前后。下图是“大连、北京、包头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这四个城市中,在7月份开灯时间最晚的是( )
A.大连 B.北京 C.包头 D.乌鲁木齐
14. 这四个城市路灯开关时间不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C.地球自转 D.两地的季节不同
(2021七上·长春期中)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 )
A.20°N,90°E B.20°S,90°E
C.20°N,90°W D.20°S,90°W
16.位于热带的是( )
A.A,B B.B,C C.C,D D.D,A
(2021七上·莆田期中)某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每天在当地时间12点标记某树正午影子顶端的位置,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P点为AB中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判断该树位于( )
A.北回归线以北 B.南回归线以南
C.赤道上 D.南北回归线之间
18.当树影顶端由B点往P点移动时( )
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B.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往北移动
C.该地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D.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南移动
(2021七上·吉林期中)读“地球五带图”,完成下列小题。
19.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温度带是 ( )
A.北温带 B.热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20.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 (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赤道
21.(2021七上·岳池期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18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30°N---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C.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23.5°S---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22.(2021七上·如皋期中)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集热装置(如下图)。从理论上讲,要达到最佳集热效果需让太阳光垂直照向集热管面。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若使太能热水器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安装时,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进行调整。据此,结合下面示意图完成下题。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达到最佳,我市某中学学生根据一年四季的太阳光照不同,对自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的倾角进行调整,如上图所示。则四图中表示冬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23.(2021七上·鲁甸期末)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0°经线又叫 。
(2)A点位于B点的 方向,两点所在纬线长度较长的是 点。
(3)图中所示各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点。
(4)D点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该温度带 (有或无)太阳直射现象。
24.(2021七上·济宁期末)人地关系是地理研究的核心和本质,地球运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为扬州某学校的王琳同学在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的情况示意图。
(1)在左图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并画出四个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
(2)由于地球倾斜着身体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太阳直射位置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3)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4)读右图,假如王琳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影长更接近正午的是 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影长更接近冬季的是 图。
三、图文分析题
25.(2021七上·内黄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5月29日,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携带3名航天员的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为后续飞行任务的执行和空间站进一步开展在轨建造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
(1)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 (南或北)半球, (东或西)半球。
(2)若天舟二号的残骸掉在图中A地,则A地的经纬度是 ,其位于太原的 方向。
(3)假如你乘坐天舟二号进入太空,并从太空观察地球,你会发现地球是一个 。
(4)天舟二号发射当天,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酒泉最晚见到日出,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A叙述错误;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公转中心是太阳,B叙述错误;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C叙述正确;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D叙述错误。故选C。
【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答案】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我国位于北半球,受地球公转影响,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昼短夜长,所以我国大部分学校学生作息表中的起床时间在夏季会提前,冬季会推迟,B正确;地球的自转、地球不透明、地球的大小不会影响夏季和冬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不会造成学校学生作息时间的改变,ACD错误。故选B。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个热量带,自北向南分别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其中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赤道不是五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北纬30°纬线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分界线,不是五带分界线。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五带的划分,地球上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主要是根据地球表面获取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为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为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寒带为极圈以内。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5.【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四季的产生是由于地球在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自转产生的是昼夜更替,与四季的产生无关,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主要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差异引起的,与产生四季无关,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6.【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中,甲、乙是白天,丙是夜晚,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答案】7.D
8.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二十四节气属中于春季的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属于夏季的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属于秋季的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属于冬季的有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读图可知,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就形成了不同的节气,因此可以判断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寒露处于秋季;谷雨、雨水处于春季;小暑处于夏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9.D
10.B
11.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9.由题目可知,图中所示是上海市某小区的太阳光照图,上海位于北温带,正午太阳永远在南方,所以乙楼是在甲楼的正北方,故答案为:D。
10.当太阳光线如③时,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如①时是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如②时是春分日或秋分日,故答案为:B。
11.如图中两栋楼的楼影遮挡面积最大时是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是当冬至日时,以上四个节日中,元旦节与冬至日这一天最接近,遮挡面积最大,故答案为:A。
12.【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早看到日出,北京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东西经度差异大,所以会产生日出早晚的差异。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答案】13.D
14.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13.读图可知,大连的位置在最东边,其次是北京、包头最后是乌鲁木齐。越往东越先看到日出,可知大连日出最早, 同时日落最早,乌鲁木齐日出最晚,同时日落最晚,由题意可得,路灯开灯时间在日落前后,由此可知,乌鲁木齐的开灯时间最晚,故ABC错误,答案是D。
14.地球的自转产生地方时差,大连、北京、包头、乌鲁木齐这四个城市的经度不同,因此存在地方时差异,导致路灯开关时间不同。
【答案】15.D
16.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23.5°N—23.5°S之间为热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为南温带,66.5°N—90°N之间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为南寒带。
15.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 20°S,90°W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A点的纬度为40°S,位于南温带;B点的纬度为30°S,位于南温带;C点的纬度为20°S,位于热带;D点的纬度为10°S,位于热带。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17.A
18.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7.据图可知,影子都朝向北方,说明太阳光一直从南方射来,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最北界线,故该树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直射点在北方,赤道上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太阳直射有时候在北方,有时候在南方,故选A。
18.影子顶端位于B点时,影子最长,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P点为AB中点,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影子顶端从B点移至P点,说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方赤道方向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故选B。
【答案】19.B
20.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因此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19.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温度带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寒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温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读图可知, 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以北是南温带,以南是南寒带。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1.【答案】C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A.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
B.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23.5°N纬线,B不符合题意;
C.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符合题意;
D. 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30°纬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因此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22.【答案】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鄂尔多斯市地处北温带,一年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与地面的倾角最大。读图可知,图①中太阳高度最低,故表示的是冬季。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认识太阳光照图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有可能从北方照射也有可从南方照射,不同的季节不一样,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都是从南边照过来,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都是从北方照过来。一般为了更好的采光,北半球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南半球房屋大多坐南朝北。但不论太阳怎么照射地球,地球上始终是白天和黑夜的面积各占一半。
23.【答案】(1)本初子午线
(2)西北;B
(3)D
(4)北温;无
【知识点】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2)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可知,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B点位于0°纬线,即赤道上,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所以A点和B点所在纬线长度较长的是B点。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20°W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160°E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图中A点的经度是40°W,B点的经度是20°E,C点的经度是40°E,D点的经度是20°W,所以,图中各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D点。
(4)23.5°N—23.5°S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S—90°S为南寒带,D点的纬度是60°N,根据五带的划分标准,D点位于北温带。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D点无太阳直射现象。
【点评】(1)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做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4.【答案】(1)如图所示:
(2)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
(3)夏至;极昼
(4)乙;甲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轨道图和影子长短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表现为逆时针方向。如下图所示:
(2)地球总是倾斜着身体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23.5°N和23.5°S之间来回移动(23.5°N被称为北回归线,23.5°S被称为南回归线)。
(3)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白昼达全年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影子达一天中最短,故选乙。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影子较长,故选甲。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5.【答案】(1)北;东
(2)(110°E,40°N);西北
(3)球体
(4)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东边总比西边更早看到日出,而酒泉在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处于最西边,因此最晚见到日出。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1)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位于20°W向东至160°E之间的东半球。
(2)图中A点所在纬度数值为40°,所在经度数值为110°,根据东经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北纬度数向北增大、南纬度数向南增大判断,A点经纬度为(40°N、110°E);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其位于太原的西北方向。
(3)假如你乘坐天舟二号进入太空,并从太空观察地球,会发现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
(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地点日出和日落早,西边地点日出和日落晚,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酒泉是位置最靠西的一个,因此最晚看到日出。
【点评】(1)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2)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