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归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中考历史归类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21 08:0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年中考历史归类复习
一、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重要历史人物 主要事迹
隋文帝 开皇之治;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 开通大运河;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
唐太宗 贞观之治;扩充国学规模(完善科举);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创殿试、武举(完善科举)
唐玄宗 开元盛世;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内容(完善科举)
鉴真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玄奘 西游取经,撰写《大唐西域记》
郑和 七下西洋,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戚继光 抗倭(日本侵略者)
郑成功 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设驻藏大臣
康熙帝 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台湾府
顺治帝 册封“达赖喇嘛”
乾隆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安置土尔扈特部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中指挥致远舰与日舰作战,最后牺牲
左宗棠 收复新疆
孙中山 领导辛亥革命
洪秀全 领导太平天国起义
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詹天佑 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修筑京张铁路
侯德榜 撰写《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邓小平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华盛顿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林肯 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拿破仑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
二、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
历史事件 发生时间或时期 影响(作用、意义)
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时期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科举制 隋朝(隋炀帝时期) 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明成祖时期)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帝时期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时期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逐渐落伍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 1911年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1915年开始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 1919年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年 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1927 主要成就:建立黄浦军校,进行北伐
南昌起义 1927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1927 起义失败后,开始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 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 1935.1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 1936.12.1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6-1945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平型关大捷 1937.9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 是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940.8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 1945.8 是一百多年中国人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 1948.9-1949.1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949.4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0.1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抗美援朝 1950.10-1953.7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1950-1952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954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大改造 1953-1956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 1956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1978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邓小平南方讲话 1992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共十四大 1992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权利法案》的颁布 1689 标志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9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独立宣言》发表 1776.7.4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 1789-1794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 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明治维新 1868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 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疾病、饥饿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三、科技、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或成就
詹天佑 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修筑京张铁路
侯德榜 撰写《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 《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郭沫若 《屈原》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但丁 《神曲》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哥伦布 发现美洲
迪亚士 发现望角
麦哲伦 完成环球航行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瓦特 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 轮船
史蒂芬孙 火车机车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西门子 研制发电机
爱迪生 发明电灯
卡尔·本茨 设计内燃机,发明汽车
菜特兄第 制成飞机
伏尔泰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牛顿三定律
达尔文 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
爱因斯坦 提出相对论
居里夫妇 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梵高 《向日葵》
四、目的、原因、导火线
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2.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暴虐无道。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4.军机处设立的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5.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控制。
6.清朝册封“达赖、班禅”的目的: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7.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的目的: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8.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10.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目的: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11.洋务运动兴起产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1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3.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伐的统治,统一全国。
14.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5.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逼迫将介石抗日。
16.将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17.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争取国内和平,戳穿将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和辛亥革命的刺激。
19.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20.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目的:为建立新中国做各方面的准备。
2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新解放区无地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2.中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2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
24.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失误的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26.1958-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
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自然灾害
27.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30.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31.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32.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33.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34.《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35.拿破仑颁布《法典》的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36.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37.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原因: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8.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原因;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4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五、措施:
1.隋文帝的治国措施:①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③提倡节俭。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③注意“戒奢从简”;④下令合并州县;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3.武则天的治国措施: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4.唐玄宗的治国措施:①励精为治;②重视吏治;③提倡节俭。
5.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①改革政府机构: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迁都,削藩
6.唐朝加强君权的措施:①政治上,设立军机处;②思想上,大兴“文字狱”。
7.《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夏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8.《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
9.《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①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道;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0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②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③建立新式海军。
11.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
1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封建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3.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等。
14.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15.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1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主席;③定国旗、国歌;④定首都在北平并改名为北京;⑤采用公元纪年;⑥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7.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①指出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②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1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中共十二大的主要内容:①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1.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①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2.国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3.《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①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②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24.《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25.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司法大权。
26《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7.《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2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①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再也不允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29.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六、图表类(胜券在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