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5 23: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西汉时开辟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给世界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下面关于汉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①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最远可到达欧洲
②汉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
③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④沿着丝绸之路,葡萄、石榴等水果和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侧卡片内容是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他实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巩固大一统
3.如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作为历史文物,它
①表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④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图是西汉前期形势示意图,从中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A.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文景之治”局面形成
C.中央对全国的统治有待加强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5.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B.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 D.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6.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休养生息 D.民族交融
7.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新的内涵。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A.欧洲 B.长安 C.西亚 D.河西走廊
8.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不是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文帝、景帝实行维护社会安定与民休息的治国战略,社会经济文化出现初步繁荣,国家进入一个升平时代。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
A.勤俭治国 B.以农为本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10.下列人物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的是
A.商纣王 B.夏桀 C.汉文帝 D.周幽王
11.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巧妙解决了诸侯王实力强大的问题。这一建议的提出者是
A.董仲舒 B.霍去病 C.主父偃 D.张骞
1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专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材料介绍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13.研制成“麻沸散”的是
A.李斯
B.张仲景
C.华佗
D.周公
14.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所在地。下列史实与该墓主人有关的是
A.确立郡县制 B.建立刺史制度
C.设置察举制 D.重视“以德化民”
15.下列选项表述与如图著作无关的一项是(  )
A.创制“麻沸散”方剂 B.提出“治未病”理论
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发展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16.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改进造纸工艺,降低纸的成本,提高纸的质量的东汉科学家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祖冲之 D.蔡伦
1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18.如图:能够表达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9.下图示意图中的内容是属于秦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中的( )
A.政治、经济方面 B.经济、文化方面
C.文化、思想方面 D.政治、思想方面
20.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人物与事迹搭配正确的是( )
A.张仲景———《黄帝内经》 B.蔡伦———“蔡侯纸”“印刷术”
C.祖冲之———《齐民要术》 D.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二、综合题
21.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
材料一
材料二 殷墟……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殷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文化传统的证据,包括丰富的科学发明与技术成就,例如建立在日相与月相观察上的天文历法、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三 他是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材料四 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不愧为世界的伟大杰作。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北京周口店地区北京人遗址的塑像,请写出北京人生活的距今(2019年)年代和反映他们生活状况的一个例子。
(2)材料二中“殷墟”曾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都城?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是指什么文字?
(3)材料三中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
(4)写出材料四中的水利工程的名称。主持修筑它的人是谁?
(5)请你谈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并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写一条标语。
2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也是 一个短命的帝国,经二世而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统天下]
材料一: 关于秦的统一,《中国古代史》指出:“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明, 得免于战国....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统一的开创之功”归功于谁 如何理解“秦统一的开创之功”
[创新发展]
材料二
(2)上图中最高统治者称什么 依据上图所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对后世有如何影响
[短命而亡]
材料三:“自陈胜发难后,素日痛恨秦吏的郡县,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特别是在旧楚境内,几千人成一伙的不可胜数。”
——《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事变"指什么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的原因。
(4)从秦的统一到灭亡, 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水果和乐器、歌舞等传入中原,汉族的凿井、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①②③说法正确,故A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BCD,故选A。
2.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推恩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经济控制,实行盐铁专营,这种情况下,汉朝实现了大一统,由此可见,卡片内容的共同作用是巩固大一统,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都是片面的,不是共同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D。
3.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中图片汉代击鼓说唱俑的雕塑像可知,这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有助于我们直观地了解说唱艺人和当时的文化生活,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提到了说唱一种娱乐方式,因此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项。故选A项。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诸侯势力强大,甚至反叛中央,中央集权有待加强,C项正确;材料是说诸侯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不是说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经济重心,排除ABD三项。选C项。
5.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搜集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称为“医圣”,D项正确;华佗擅长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排除AB项;不是因为他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而尊称“医圣”,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休养生息是西汉前期的统治政策,排除C项;“民族交融”概括不全,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A
【解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西汉的都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运到中亚、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由此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是欧洲,A项正确;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排除B项;西亚和河西走廊不是丝绸之路的终点,排除CD项。故选A项。
8.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排除BCD项。故选A项。
9.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贾谊建议汉文帝重视发展农业,以农为本。汉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不符,排除。故选择B。
10.C
【解析】
【详解】
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并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从而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商纣王、夏桀、周幽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或昏君,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使得王国越分越小,没有实力对抗中央,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选项C符合题意;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排除A;霍去病是西汉著名的将领,是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排除B;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排除D。故选C。
12.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作者是 司马迁,开创纪传体先河,影响深远,B项正确;《左传》是战国时人所编 ,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和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14.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汉前期,汉文帝重视“以德化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秦始皇确立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 设置察举制,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5.A
【解析】
【详解】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创制了“麻沸散”方剂,A项符合题意;BCD项都与《伤寒杂病论》相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D项正确;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均与题干“改进造纸工艺”不符,排除AB项;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与题干“东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开始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C项正确;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所引发的,并不是农民起义,排除A项;牧野之战是周与商朝的战争,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排除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后期的农民起义,时间比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晚,排除D项;故选C。
18.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发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这陈胜吴广起义。故D符合题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李白的诗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的名言,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分别是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在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B符合题意;图片没有涉及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内容,ACD排除。故选择B。
20.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因此,D项人物与事迹搭配正确,D项符合题意;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由此可知,ABC项人物与事迹均搭配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1.(1)距今(2019年)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能制造(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等
(2)商朝;甲骨文.
(3)儒家学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都江堰;李冰.
(5)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等).标语: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传承文化遗产,创造美好未来等.(言之有理,语句通顺,积极向上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是北京周口店地区北京人遗址的塑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2019年)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2)根据材料二中“殷墟”曾是我国古代商朝的都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根据“刻写在甲骨上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是指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根据材料三“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孔子,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根据材料四中“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标语有如中国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等;标语可以是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传承文化遗产,创造美好未来等。
22.(1)秦始皇(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皇帝 郡县制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激起广大阶层的反对。
(4)治国之道应该爱惜百姓,以民为本,不能严刑重法,赋役沉重。否则使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只会自取灭亡。(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秦统一的开创之功”归功于秦始皇,“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指的是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使大夫统领,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依据材料“自陈胜发难后,素日痛恨秦吏的郡县,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可知,事变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的暴政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因此秦的暴政是“随着事变消息的传到,纷纷戕杀守长,起兵响应”的原因。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参考:治国之道应该爱惜百姓,以民为本,不能严刑重法,赋役沉重,否则使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最终只会自取灭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