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课题名 2.3.1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物理意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三组质量和体积不同的铜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铁块、铝块和铜块,如何来区分它们? 用纸把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和铜块分别包起来,那如何来分辨它们呢? 质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你又如何来区分它们? 若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你又如何来区分它们? 单纯只通过比较质量或者体积都不能分辨他们时,是否存在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进行分辨? 二、新课讲授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探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实验的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中注意问题.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方案。 1.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体积已知)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铜块的质量。 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实验二:用天平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质量相同的铁块、铝块、铜块的体积。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实验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体积不同的铁块的体积和质量。再测体积不同的铝块的体积和质量。 观察、讨论并得出:相同的物质,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师:由以上的结论,同学们思考一下,质量/体积跟什么有关呢? 生:物质的种类。 密度 1.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有的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2.密度在物理中用字母ρ表示,公式:,其中m代表质量,V代表体积。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千克每立方分米(kg/dm3),克每立方厘米(g/cm3)。 4.换算关系:103kg/m3=1kg/dm3=1g/cm3 5.密度表的规律总结。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题
板书设计 1.试验探究过程 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2.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公式:。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了探究式学习,体验了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我们学到了密度这一重要概念。但是课程时间有限,实验很多地方无法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过程仍然有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