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6 07: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课题名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 进一步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教材图3—19所示为一苹果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的任意阶段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讲授 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并完成: 1.利用如图所示中的器材测量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定它的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的速度,这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  2.请结合教材的实验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v=。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小组讨论: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轨道)? 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怎样得到路程? ③怎样记录时间? 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答案; 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 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如图所示) ③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 ④由v=s/t算出速度。 (4)实验步骤参考教材。 (5)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 v1=s2=t2= v2=S3=S1-S2=t3= t1- t2=V3=
(6)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7)交流和评估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 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 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安装时,斜面倾角适中,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 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8)实验小结 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它的平均速度是随着各段时间或路程的不同而变化的。 如果把变速运动分成几段,各段的平均速度都不一定相等。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题
板书设计 原理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方法 实验结果 误差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亲自设计活动方案并执行,在实践中学会了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又一次对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是在教室外做实验,应该加强学生的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