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二、 乐音》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二、 乐音》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16 07: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乐音》教学设计
课题名 4.2乐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有三个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乐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乐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钢尺、音叉、乒乓球、细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有哪些特征吧。 二、新课讲授 音调和频率 1.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产生认识到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做出猜想。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小组动手做实验。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发出声音的高低,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每次拨动钢尺时,尽量使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 2.教师提出问题,并巡回指导: (1)尺子伸出的长短跟振动的快慢有何关系? (2)振动快慢和声音的高低有何关系?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回答: (1)尺面伸出得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尺面伸出得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音调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发声体的振动快慢用频率表示,并介绍频率单位——赫兹。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响度和振幅 1.演示实验: 教师拿起一面鼓,同时用鼓槌一次比一次用力敲击鼓面。 提问:你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是音调发生了改变吗?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是,是声音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教师引出乐音的第二个特征——响度,即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2.提问: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讨论回答: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3.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轻敲、重敲鼓面,引起纸屑的跳动,进而得出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不同。 4.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5.提出新问题: 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们听到的声音响度是否相同? 6.引出决定响度的其他因素,安排演示实验。 实验:拿出闹钟让学生们听,前排学生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 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这说明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音色 我们能区分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声音特点。 不同的个体和物品,发出的声音的特点是不同的。如,小明和小刚,只要我们熟悉他们,不用看,听到他们的声音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不同的乐器,如笛子和钢琴,不用看,我们听听就能分辨出是哪一种乐器在发声。 学生自学教材,思考回答: 1.什么叫音色? 2.音色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题
板书设计 一、音调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二、响度 1、响度:声音的强弱。 2、响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发声体振动幅度。 三、音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将大量的实验过程、知识和技能蕴含其中,使学生区分乐音、噪声,理解音调、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使学生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