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册18课《动物王国》。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是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借助电脑美术的独特美丽满足学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体验、了解和学习电脑美术的表现方法。运用画图程序中的工具和模板作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新鲜的作画方式,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是教材关于绘画知识铺垫的延伸,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电脑美术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绘画工具箱”中几种绘画工具的名称及使用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 “喷枪”、“刷子”等工具和模板对素材进行加工组合,创作以动物为主题的简单作品。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开关电脑和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意。本课在一课时完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为了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引导学生采用模板填色和界面上的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脑,教师示范工具用法,鼓励学生运用电脑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创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3、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具:
教学重点:电脑的开关和电脑绘画的基本操作方法,创作以动物为主题的简单作品。教学难点:学生的绘画创意设计和画面的创新性组合。教具: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电脑软硬件设备。学具;电脑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认清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 电子画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示范法,教师及时示范画图工具和模板的用法。3、谈话法;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交流,学习知识,总结步骤,评价作品。4、鼓励教学法;作业的全体展评,是对每一位学生作业成果的鼓励,同时也是帮助他们通过比较,然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构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
三、说学法: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还没有开设电脑信息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努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电脑使用方法,学会正确的开、关电脑的方法和打开画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感受美,观察教师示范了解工具的操作方法;复习练习的方法;及时复习旧知识,练习新知识,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会评价与争议在作业展评中,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并通过争议,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本学科的审美能力,同时还构建了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导入;发展阶段;师生创作阶段;评价阶段;收拾与整理四个环节。其中发展阶段包括:教师示范,演示技巧;小练习,学技巧;欣赏课本,开拓思路三部分。
一、组织教学阶段: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教师讲解怎样打开电脑,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电脑通常就会自动进入windows系统的主桌面。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组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师生共同进入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小朋友,今天请大家来看动物画展。”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后,提问“你知道这些奇妙的动物画是运用什么工具画的吗?”由这个问题自然引导学生说出电脑画,师板书课题《动物王国》。师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并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 此环节设计是根据美术课标“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的要求,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三、发展阶段:
1、教师示范,演示技巧:师边说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电脑画图程序” 边演示进入画图程序的步骤。即点击屏幕左下角开始按钮,从弹出菜单中点击程序文件夹,点击附件文件夹,点击画图图标是个笔桶,便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然后讲解画图程序界面:“程序界面最上边是菜单栏,有‘文件’‘编辑’‘查看’等菜单;左边是工具栏,有‘选中工具’‘橡皮’铅笔‘等;下边是颜料盒,中间是白纸部分。”并示范各种工具的用途,如:画图程序界面上左边的工具箱中的颜料桶,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迅速填满颜色。逐一演示模板的使用方法、菜单栏的命令、颜色盒的作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用途和使用方法。 《美术课程标准》在谈到美术学科的性质时定义为人文性与工具性,这工具性无疑为表现、应用,而对技能的掌握则是实现工具性的主要途径,技能的学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更直接的、更主要的还是靠老师的传授,通过示范,学生可以获得多种感官刺激,同时,教师清晰的讲解示范,为很少接触电脑绘画的学生,消除了对电脑的陌生心理。
2、小练习,学技巧:以“看了老师的示范,你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来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师组织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颜料桶、铅笔、刷子、模板等各种工具。教师要在课前为学生作业设计制作好各种动物模板,并选择合适的画面作为学生作业的场景,取名存盘后在主桌面上建立快捷键图标,让学生能够方便打开。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尝试。 学而时习之,及时的小练习,使学生亲自操作巩固了知识,进一步了解工具的作用,并由此引发学生独特的创作思维。也为于学生下一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体纵向的进步。
3、欣赏课本,开拓思路;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电脑绘画作品,以“那幅画里的动物最漂亮?喜欢在哪里生活?”等问题,使学生了解运用模板创作时,如何组织出满意的画面如:动物要和周围的环境想适应,鱼在水中,不能在草丛中。以及用刷子等工具绘制作品时画面中的色彩要有对比,如:背景画中的水是蓝的,鱼要用橙色。 任何创造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课本中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明白了画面如何创新性组合,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师生间的谈话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电脑绘画的独特性。有利于学生借鉴和打开思路。
四、师生创作阶段: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幅电脑绘画作品。师打开文件后,将各种飞禽走兽拖放到场景中合适的位置并调整大小,学生作业以选择模板填色为主。教师在示范后,提问学生“你准备画那种动物?采用那些工具”来引导学生构思,将学生的感受和认识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并以“让我们画一幅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来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创新。 从美术本身的特性来看,创造是美术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所以鼓励学生创新。而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模仿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模仿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个拐杖,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学习心理非常强烈。因此,在教师在演示后,明确作出作业新颖性要求。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根据学生情况个别辅导,及时给予展示,重视过程评价。过程中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的“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
五、评价阶段。
组织学生先自评,后师生互评学生的美术作品,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画画时的感受和对别人画面的感受。 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整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有助于将美术课程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促进自我发展。而师生互评进一步使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发展。
六、收拾与整理;请学生回家后,在家练习创作其他主题的作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的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宽的创造空间,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