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受。(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3.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了解作者季羡林。
2.创作背景。
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新词
烟波浩渺(mǎo) 簧(gōu)火 风光旖旎(yǐnǐ)
碧波万顷(qǐng) 燕:yan(燕子) yān(燕山)(燕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月是故乡明”是什么意思 文章哪句话在阐释 有何作用
句子是: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作用: ①是对课题这句思乡名句的简单解释。
②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没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除了故乡的月亮,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各有什么特点
外国的月亮:美妙绝伦
北京的月亮:奇景
3.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四、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受。
1.往事一:回忆故乡的月亮。(作用:由月亮总有陪衬,引出下文作者对故乡苇塘上和水中月亮的描述和怀念。)
2.往事二:回忆故乡的月亮——数星星,逮知了。
“乐此不疲”,“此”是指代什么 作用
“此”:指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
作用:更突显“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因为童年趣事都和月亮有关)
3.往事三:回忆故乡的月亮——看月亮。
①“萌动”可以换成“萌发”吗 (萌发比喻事物发生,没有悸动之意。“萌动”是萌芽、新生、悸动的意思,表现了“我”儿时生发出的对美的感悟和领会。)
②回忆了幼年的哪些趣事 看天上月与水中月相映成趣,看天上月与水中月叠加的样了。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什么修辞 (排比)
2、离乡背算,看到了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列举了哪里的月亮
①瑞士莱蒙湖上的月亮。
②非洲大沙漠的月亮。
③大海中的月亮。
④高山上的月亮。
3、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为什么还写到那么多地方的月亮 其它地方的月色都美,岂不是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拙吗
(对比手法,更突出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志,对故乡的牵挂)
六、学习第四部分。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①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
因为故乡的月亮总是勾起“我”对童年趣事的回忆,使我总是能够想起故乡,也更让我眷恋祖国。
②作用:对前面的呼应,也是情感的自然迸发,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
高潮。
七、分享描写月亮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厅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出——(唐)李白《静夜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八、作业设计、
1、积累文中优美的四字词语。
2、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至少三句。
3、思考、写了故乡月亮有关的哪些往事 又写了背井离乡后哪里的月亮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九、教学反思
回忆有关月亮的哪些往事 学生从文中归纳不出来或归纳不完整。
原因:
1.对文章熟读不够。
2.缺乏逐段去归纳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落实浮在表面,沉下来读书的习惯需要好好塔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