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赤壁赋
宋·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
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
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反对新法,请求外调出京,后屡遭贬官。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元丰五年七月和十月,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漫游,写下了赤壁赋。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
时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
1、请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内在线索
乐甚 —愀然 —— 感悟 ——喜而笑
问题探究:
2、为何而乐?
观景而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
英雄业绩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者
天地阔远
而自身渺小
长江无穷
而人生短暂
欲求仙而不得
托遗响于悲风
3、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
4、 由悲而悟,苏轼有了哪些悟?
一:变与不变
二:取与不取
水 月 人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旷达乐观
取与不取:
通过泛游赤壁时主客之辩,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语言特点:
因景生情、借物喻理,将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汇统一。
结构特点
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