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长亭送别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王实甫和《西厢记》第六才子书
—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水浒传》、《西厢记》、杜甫诗、《庄子》、《史记》、《离骚》。 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即古蒲州城东五华里)的峨嵋岭有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它始建于隋,扩建于唐;后虽曾毁于地震、大火,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特别是1958年以来,更按原貌重修,今已成为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人们对这座古寺之所以如此关注,就因为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故事起源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
公元九世纪唐人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候,即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 (后人习惯称之为《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为便于区别,也有人称作《王西厢》)的基础。
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西厢记诸宫调》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1255一1260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后来升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和台臣易不和’,40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60岁时,他用散曲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卒年约在1336一1337年问。” 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不料莺莺“端服严容”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张、崔二人经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直到张生到长安赴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 “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善于补过”。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 原始故事本课故事梗概 《西厢记》和以前的《西厢记诸宫调》等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小型张:双玉读曲 宝玉正踟蹰[chíchú]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己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卖也”。他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什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地狱不得超生,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金圣叹,也因评点《西厢》而不得善终云云。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长亭送别理清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赶赴长亭长亭饯别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 。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 。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临别叮嘱夫妻分别理解第一部分
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背诵原作吗?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滚绣球] 1恨归去得疾
恨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忳忳的行
车儿快快的随)
3此恨谁知(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为伊消得人憔悴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分析第二部分
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2. [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分析第三部分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3. [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4. [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分析第四部分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 别 李叔同艺术手法总结A、对人物心理
的细腻刻画:
离愁别恨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埋怨不满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人物心理刻画方法
直抒胸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借景言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情衬景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妙用修辞典故、比喻、对偶、夸张B、对离别情境的
生动描写:
曲词中描写秋
景的组合意象
长亭路上[端正好]
筵席之中[脱布衫]
分手之时 [一煞]
[收尾]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秋风阵阵、北雁南飞。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
夕阳古道、风啸马嘶。C、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滚绣球]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对拆散
鸳鸯的
不满珍重爱情
鄙视功名
利禄[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一、[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
那些曲词中?二、《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一、意象的组合,
典雅华美 :
二、情感的抒发,
委婉含蓄 :
三、动词的运用,
恰到好处 :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
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
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
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
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
经霜 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
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彩。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劝《太和正音谱》三、[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
“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回忆唐诗宋词中
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青山:
古道:
夕阳:
烟霭: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练习: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
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
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
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
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
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
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
地吗?“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
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
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谂知(niàn) 暮霭(ǎi) 胸臆(yì)
B.泠泠(líng) 相偎(wèi)栖迟(qi)
C.赓续(gēng)玉醅(pèi) 揾做(wèn)
D.萧瑟(sè) 憔悴(cuì) 顷刻(qǐng) D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E.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D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 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 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 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 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C崔莺莺夜听琴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
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
莫不是梵王宫殿夜鸣钟?
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
却原来是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他不作铁骑刀枪把壮声冗;
他不效堠[hòu]山鹤唳空;
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 ;
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
他思已穷,恨未穷,
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已通,
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
感怀一曲断肠夜,
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