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美术说课《打开的冰箱》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16课----《打开的冰箱》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冰箱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每个家庭中几乎都有冰箱,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他的他的样子,通过平时的观察、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废旧盒子、胶棒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冰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打开的冰箱》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打开的冰箱》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笔、剪刀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打开的冰箱》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打开的冰箱。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锻炼动手能力。
3、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是否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并激发出对想象创作的热情。
2、是否积极动脑,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造型。
3、是否能将绘画和其他表现手法结合。
五、教学法分析:
1、观察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冰箱的形状。
3、做出形状各异的冰箱。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谈话导入,激发审美期待
冰激凌、甜筒、雪糕……没有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吃,可是它特别怕化,这时候有个好朋友帮助了我们,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可口的冷饮。这个好朋友是谁呢?它的名字叫冰箱,出示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冰箱形状
冰箱的作用可大了,可以为人们储存新鲜的食品,按照不同物品的要求可以随意调节温度。早期的冰箱是德国的卡而.冯.林德在1879年制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伟大的发明。见图1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冰箱又经过的哪些变革和创新。我们一起来看图2。冰箱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里面是怎样的构造?有几扇门?分几层?拉门上有哪些装置?可以用来放什么物品?
师做示范,进行描述讲解冰箱的做法。
七、课堂评价
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