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1《赤壁赋》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5 22: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赤壁赋
苏轼
延时符
一、教材分析
延时符
本节课出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
1.教学内容在整个单元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价值);
2.教学内容的编写思路与结构特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3.教材和相关资源的处理的情况;
4.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中的生长点;
二、学情分析
延时符
1.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学习经验;
2.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潜能;
3.学习本课可能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三、教学目标
延时符
能在读通、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
能从细节入手,从景物特点去推究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通过意象分析、文本对读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
延时符
六个步骤:
1.诵读回顾课文
2.细读梳理情感
3.重要意象解读
4.文本对读理解
5.课堂总结
6.课后作业布置
1.诵读回顾课文
延时符
回顾课文首段所学,明确首段所写为清新明朗之景,提示同学们诵读课文第一、二段,思考此时作者心情(注意把握节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设计依据: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教学提示)
2.细读梳理情感
延时符
客洞箫声特点—作者歌声特点—歌词内容—情感指向
设计依据: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究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基本理念)
3.重要意象解读
延时符
1.小组讨论“明月”与“美人”意象的含义;
2.出示写作背景,探究作者心境变化原因;
设计依据: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基本理念)
4.文本对读分析
延时符
从意象的组合、字词的斟酌到意境的营造,探究
两者在相似境遇下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情感倾向,
深刻理解苏轼的旷达乐观。
设计依据:运用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
与写作;教师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在学习
过程中相机进行点拨,组织并平等参与讨论;
(教学提示)
5.课堂总结
延时符
同样面对被贬,秦观难掩失望,将目中所见皆描摹得哀伤凄切;苏轼乐观豁达,笔下所写尽是良辰美景,自在惬意。他并非没有理想,相反,他的理想正如天边之美人遥不可及,但他仍愿寄情山水,于是这种矛盾在消解游赏之乐的同时却成就了他诗文的放旷。
设计依据: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基本理念)
6.课后作业布置
延时符
1.结合苏轼在黄州期间其他作品(《记承天寺夜游》《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分析苏轼此间心境变化;(必做)
2.试从意象选取角度比较文章前两段与辛弃疾《永遇乐 登金口北固亭有怀》之不同,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必做)
3.推荐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及林语堂《苏东坡传》,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选做)
五、板书设计
延时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