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选择题:
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会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世外桃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又名:
字:
自号:
谥号: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开创 诗一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大多描写了 ,表现了 。 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潜
元亮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东晋
———
田园
田园生活
田园生活的热爱
后世称他为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 (隐逸诗人)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东晋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 :
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朗读课文
注意字词读音、含义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jī
zhu ō
y ì n
ài
fán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归
2、从何而归?
1、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为何而归?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为什么要“守拙”?
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品诗意
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2.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官场
(“尘网”、“樊笼”比喻)
※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 “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夸大了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尘网”、“樊笼”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极端厌恶,
3、归向何处?
归向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色彩)
柳绿、桃红
鸡鸣、狗吠
(声音)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融情于景、以动写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白描
4、归去如何?
※找出蕴含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逸、闲适、自由、平静、喜悦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品诗境
农村生活常见之景在诗人笔下共同组成了怎样一种意境?
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意象在诗人情感连缀下共同构成了宁静安逸、纯朴自然,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的意境。
品诗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品诗艺
1.白描
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画面,用朴实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展现田园生活和农家景象画卷,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可见陶诗平淡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之风格。
白描: 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是与
相对的一种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
2.善用比喻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示对其厌恶
“羁鸟”、“池鱼”自喻,表达渴求摆脱束缚急迫的心境
“旧林”、“故渊”比喻乡土田园生活,表达对其喜爱之情
形象贴切,诗歌感彩浓厚
课外拓展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屈原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作业:
2、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描绘一副你喜欢的生活图景。
(运用所学的描写方式)
1、背诵、默写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