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新课标
九年级下
第四单元
14 变脸(节选)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
3.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魏明伦(1941年出生)四川内江人。9岁唱戏,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剧情简介
《变脸》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剧情着重描写了一个叫狗娃的女孩的人生遭遇,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幸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的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社会人民的生存状态。
糍粑( ) 打盹( ) 打鼾( )
鹭鸶( ) 呓语( ) 回溯( )
猝不及防( ) 怡然自得( )
蹑手蹑脚( ) 睡眼惺忪( )
cí bā
dǔn
hān
lù sī
yì
sù
cù
yí
xīnɡ sōnɡ
niè
一、读一读
阴 霾:
猝不及防:
怡然自得: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而显得混浊。
突然发生,来不及防范。
形容自在舒适惬意的样子。
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二、记一记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收留的事情。
2.节选部分剧情,是围绕什么矛盾冲突展开的?矛盾冲突的高潮在哪里?
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从根本上说,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狗娃被识破是女孩后,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水上漂面临的是取舍的选择,狗娃则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
3.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该剧描写了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命运的碰撞,表现了狗娃勤劳机灵、知恩图报,水上漂心地善良、重男轻女的性格特点。
1.如何看待水上漂和狗娃的冲突?水上漂、狗娃各有哪些性格特点?
一、研读文本
水上漂 狗娃
勤劳能干
乖巧可爱
机灵懂事
知恩图报
命运冲突
心地善良
直率豪爽
重男轻女
有情有义
心地善良:
直率豪爽: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两人的这些性格特点?
“看,青一块,紫一块,对畜生也不能这样下死手打呀!小苦瓜啊,你被那些黑心萝卜整得好惨啊!”
“打在你的身上,痛在爷爷心上。爷爷是个糍粑心肠。你有缘遇上我,时来运转了。”
“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格老子一场空欢喜!你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串通人贩子,骗了我老江湖。”
水上漂
重男轻女:
有情有义:
“呸,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灾祸。”“狗娃休把老汉怪。重男轻女自古来!”
“我不会卖你,可也不会留你……这是盘缠,这是干粮,送给你,自谋生路去吧。”“老汉心并非铁石块,是留是丢几徘徊……”
乖巧可爱、机灵懂事:
勤劳能干:
知恩图报:
给老人捶背、抠痒,“不贪嘴,不挑菜,学本事,听安排。”
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狗娃
2.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水上漂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根源,我们不能够对它加以简单的否定。水上漂后来的所作所为也具有一些否定和破除重男轻女思想的性质。
唱词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和谐悦耳,感情强烈。目的是为了抒发人物感情,渲染环境氛围。
三、品析语言
1.本剧的唱词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主要起了什么作用?
示例:水上漂的唱词“芦花丛,白头翁……返老还童”,这一段唱词以景起兴,中间巧用对比、叠词,结尾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了水上漂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自得之情。
2.选取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变脸
买来狗娃
抛弃狗娃
收留狗娃
水上漂怡然自得
女狗娃乖巧伶俐
水上漂重男轻女
女狗娃担忧不安
狗娃撒尿露了馅
气得老汉翻白眼
重男轻女占上风
船如箭发离狗娃
狗娃追船落了水
老汉见状返船回
良知战胜旧思想
收留狗娃成一家
其乐融融
急转直下
有情有义
善良而不幸人性放光辉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艺不离手,曲不离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