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十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十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7 06:24:21

文档简介

十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等重要文件。内蒙古自治政府是 (  )
A.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C.蒙古民族完全独立自主的自治政府
D.蒙古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政府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2.有学者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则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解析】选A。根据“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知该制度是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故排除B、C;村民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不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故排除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选A。
3.“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其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这表明 (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B.新疆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D.新疆率先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选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故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并非高度自治,故B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故C正确;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成立,故D错误。
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解析】选A。根据材料“1949年……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及“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信息,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充分的法律保障,故A正确;和谐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法制化建设和发展了民族经济等,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B、C、D错误。
5.(2021·普陀高二检测)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  )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
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解析】选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一个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有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故C错误;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D错误;根据“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可知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故选A。
6.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千米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  )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选A。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应选A;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故B错误;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外部条件,自力更生才是根本原因,C错误;D从题中无法体现。
二、非选择题(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材料二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1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等信息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归纳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回答意义。
答案:(1)原因:土司残害所辖人民,扰乱地方秩序;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政令。
(2)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
【备选习题】
1.(2021·枣庄高二检测)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依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应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而实行,可见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制度,故选A。B、C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故D错误。
2.(2021·营口高二检测)下表反映了我国 (  )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1987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6.1
1990年 1 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
2000年 1 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
2012年 1 056.47 10.7 678.90 9.4 177.96 7.4
A.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
【解析】选A。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数、所占比重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充分反映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的落实,A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是在1995年,与材料中的1987年、1990年不符,C错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误。
3.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因素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选D。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和国情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①的观点太绝对,③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只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②不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④正确,故选D。
4.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
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臻完善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解析】选B。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是否成为宪法内容,故A错误;设置民族自治市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还未达到完善程度,故C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D错误。
5.至2020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已经二十年。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的二十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  )
①实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促进和谐稳定
②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发展
③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政治平等
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题干材料说明了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自治地方有宪法规定的自治权,但不是高度自治权,①说法错误;③中“消除”的说法错误;②④正确,故选B。
6.(2021·静安高二检测)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  )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解析】选B。由材料“将宪法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可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故选B;材料并未强调宪法与民族地区自治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A,排除;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就已明确提出,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中国在1954年就以立法形式确保了民族自治的实施,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的进步意义。(12分)
(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14分)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等内容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结合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相关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主张有利于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则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民族抗日。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结合相关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概括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
答案:(1)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
(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影响: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列举相应史实,亦可酌情给分)
PAGE十三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等重要文件。内蒙古自治政府是 (  )
A.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C.蒙古民族完全独立自主的自治政府
D.蒙古民族与众多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政府
2.有学者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则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3.“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其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这表明 (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B.新疆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D.新疆率先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 (  )
A.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B.和谐了民族关系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 D.发展了民族经济
5.(2021·普陀高二检测)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  )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
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6.近年来,我国政府在2万多千米的边境线上大力组织实施“兴边富边行动”,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  )
A.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C.国家的支持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原因
D.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二、非选择题(2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材料二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16分)
【备选习题】
1.(2021·枣庄高二检测)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2021·营口高二检测)下表反映了我国 (  )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
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人数(万人) 占学生总数的比重(%)
1987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6.1
1990年 1 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
2000年 1 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
2012年 1 056.47 10.7 678.90 9.4 177.96 7.4
A.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
3.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因素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4.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 (  )
A.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B.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C.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臻完善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5.至2020年,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已经二十年。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的二十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  )
①实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促进和谐稳定
②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实现西部地区跨越发展
③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政治平等
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2021·静安高二检测)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  )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的进步意义。(12分)
(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14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