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十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十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7 06:31:12

文档简介

十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21·沈阳高二检测)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
主张 (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
C.反映了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
2.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3.(2021·东营高二检测)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 (  )
A.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
C.启蒙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D.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著名的政治家儒勒·费理推动了法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遍布全国各村镇的小学承担起向全民宣传共和思想和教授民族语言的使命,此举强化了全民的民族国家观念。这表明当时法国 (  )
A.专制王权依然顽固存在
B.强调国家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性
C.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
D.民族认同观念尚未形成
5.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倡导包括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主权思想作了新的阐释。如果想进一步研究主权理论的渊源,应参阅 (  )
A.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
B.查士丁尼时期的《罗马法》
C.洛克的《政府论》
D.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6.(2021·盘锦高二检测)科兰在《大使馆和外交官》一书中将外交定义为“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国家利益而以非战争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往”。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外交的对象是主权国家
B.外交的手段是非战争的形式
C.外交的原则是毫不妥协
D.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7.“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下列具体表现不能反映其反动性的是(  )
A.利用高压手段维护其反动秩序
B.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C.继续维护德、意的分裂局面
D.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
8.右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漫画中“车夫”
背心上的英文为“国际联盟”。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
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国
际事务”这辆大车却在冲向战争,“和平”的马儿虽然竭尽
全力,却寸步难行。该漫画所反映的国际联盟的实质问题是 (  )
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B.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
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
D.受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

9.《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民族自决 B.委任统治
C.集体安全 D.大国一致
10.一份文件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随即被视为“一纸空文”,不到20年又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该文件最可能是 (  )
A.《凡尔赛和约》 B.《洛迦诺公约》
C.《非战公约》 D.《波茨坦公告》
11.《联合国宪章》规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须“五大国一致”,各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这一规定 (  )
A.有效地解除了战争的威胁
B.体现了美苏两国霸权主义
C.顺应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二、非选择题(56分)
12.(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所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14分)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16分)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西方民族国家日益崛起,马基雅维利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16世纪布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国家观,进而提出了“主权观念”,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由此产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居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由于被授予权力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洛克指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摘编自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逻辑与谱系》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发文说:“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1912年孙中山又进一步指出:“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摘编自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主要区别及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共同影响并谈谈启示。(12分)
【备选习题】
1.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  )
A.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2.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 (  )
A.欧洲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
C.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
D.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4.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 (  )
A.建立伪满洲国 B.制造卢沟桥事变
C.推行奴化教育 D.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5.《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  )
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PAGE十二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21·沈阳高二检测)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
主张 (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
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
C.反映了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需要
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
【解析】选D。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D正确;资产阶级主张民主,而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该主张的实施效果,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重商主义思想,排除C。
2.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解析】选A。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答案为A。
3.(2021·东营高二检测)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 (  )
A.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
C.启蒙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D.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
【解析】选D。材料中的“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等信息反映的是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说明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反映封建专制的变化,排除A;这些变化并非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启蒙运动宣扬民主、科学、自由,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著名的政治家儒勒·费理推动了法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遍布全国各村镇的小学承担起向全民宣传共和思想和教授民族语言的使命,此举强化了全民的民族国家观念。这表明当时法国 (  )
A.专制王权依然顽固存在
B.强调国家在人们意识中的重要性
C.重视义务教育的发展
D.民族认同观念尚未形成
【解析】选B。根据材料“小学承担起向全民宣传共和思想和教授民族语言的使命,此举强化了全民的民族国家观念”可知,法国通过义务教育制度来培养人们的国家、民族观念,B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经确立共和政体,A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重视义务教育,C错误;在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民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D错误。
5.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倡导包括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主权思想作了新的阐释。如果想进一步研究主权理论的渊源,应参阅 (  )
A.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
B.查士丁尼时期的《罗马法》
C.洛克的《政府论》
D.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解析】选A。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共分三编,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故选A。
6.(2021·盘锦高二检测)科兰在《大使馆和外交官》一书中将外交定义为“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国家利益而以非战争的方式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交往”。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外交的对象是主权国家
B.外交的手段是非战争的形式
C.外交的原则是毫不妥协
D.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选C。外交过程中只要能维护国家利益,可以相互妥协,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根据科兰对外交的定义可知,外交的对象是主权国家,其目标是维护国家利益,其手段是非战争方式,A、B、D 表述正确,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7.“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下列具体表现不能反映其反动性的是(  )
A.利用高压手段维护其反动秩序
B.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C.继续维护德、意的分裂局面
D.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
【解析】选D。“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是指它的局限性;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是它的进步性,符合题意,故选D;维护其反动秩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和维护德、意分裂局面均体现了其局限性和落后性,排除A、B、C。
8.右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漫画中“车夫”
背心上的英文为“国际联盟”。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
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国
际事务”这辆大车却在冲向战争,“和平”的马儿虽然竭尽
全力,却寸步难行。该漫画所反映的国际联盟的实质问题是 (  )
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B.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
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
D.受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
【解析】选D。这幅漫画揭示了国际联盟虽然标榜“和平”,但其本质不过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无法阻挡战争的爆发,D正确;漫画中国际联盟的形象高大,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排除A;漫画内容与国际联盟的纲领无关,排除B;漫画并不是讽刺国际联盟内部体系的矛盾,排除C。
9.《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民族自决 B.委任统治
C.集体安全 D.大国一致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会员国不按《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因此体现的是集体安全,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自决”“委任统治”等内容,A、B错误;大国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安理会中的规定,D错误。
10.一份文件的签订“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随即被视为“一纸空文”,不到20年又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该文件最可能是 (  )
A.《凡尔赛和约》 B.《洛迦诺公约》
C.《非战公约》 D.《波茨坦公告》
【解析】选C。1928年的《非战公约》是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强大压力下签订的,“标志着国际和平主义浪潮顶峰时期的到来”;但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非战公约》被视为“一纸空文”;《非战公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审判和惩处德日甲级战犯的主要法律根据,成为“构筑国际法的基石”。故答案为C。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
11.《联合国宪章》规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须“五大国一致”,各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这一规定 (  )
A.有效地解除了战争的威胁
B.体现了美苏两国霸权主义
C.顺应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解析】选D。A错在“解除”二字上;B错误,“五大国一致”实质上是对美苏争霸的一种消解;由材料看不出多极化的趋势,C错误;D说法正确,大国在国际上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非选择题(56分)
12.(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所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14分)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1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各国主权平等、保护人的生存权、保护私有财产等方面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第(2)题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矛盾激化、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等方面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
答案:(1)观念: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③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④保护人的生存权;⑤保护私有财产。
(2)条件: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扩大,西方国家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②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带来严重危害;③欧洲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日益增强;④欧洲民主启蒙运动兴起。
13.(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以来西方民族国家日益崛起,马基雅维利力图建立以单一民族为基础的不受教会控制的民族国家。16世纪布丹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国家观,进而提出了“主权观念”,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由此产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与洛克二人用自然法理论阐述国家起源,居功至伟,认为国家是人民契约、人民让渡自己部分权利的产物。由于被授予权力者也是契约的参加者,也要受契约束缚,如其违约,也要受惩罚,人们有权反抗,甚至重新订约,另立新的统治者。依据自然法则,伏尔泰提出“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理论。洛克指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摘编自庞金友《近代西方国家观念的逻辑与谱系》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发文说:“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1912年孙中山又进一步指出:“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如美利坚之合黑白数十种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坚民族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迭欧而为世界之冠。”
——摘编自曾科《近代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主要区别及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西方国家观念的共同影响并谈谈启示。(12分)
【解析】第(1)题,区别由材料一得出西方主张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契约建国; 强调国家应保护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由材料二信息得出中国主张凝聚中华民族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具有强烈的救亡图存色彩,追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的需要、启蒙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批判继承西方国家观念等角度回答。第(2)题,影响,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角度回答。启示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国家观念的调整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主权至上和主权在民的国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国家政治建设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还要结合本国国情。
答案:(1)区别:西方主张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契约建国,强调国家应保护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中国主张凝聚中华民族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强烈的救亡图存色彩,追求国家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的需要;启蒙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批判继承西方国家观念。
(2)影响: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示:国家观念的调整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主权至上和主权在民的国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国家政治建设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还要结合本国国情。
【备选习题】
1.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 (  )
A.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
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解析】选C。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旗帜的是清教,排除A;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是直接影响,排除B;英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有利于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故C正确;人文主义思潮在16世纪之前就已经兴起,排除D。
2.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 (  )
A.欧洲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B.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
C.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
D.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解析】选A。题干材料中并未提及欧洲反法同盟的军事打击、法国人民的态度及欧洲封建势力的情况,B、C、D与题意无关。西班牙画家戈雅作画的目的是反对法军的入侵,唤醒西班牙人民的反抗意识,这反映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3.《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  )
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解析】选A。题干中的信息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逐步打破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用平等的眼光来处理对外关系,而清政府主动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一实际行动最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A符合题意。
4.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二是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三是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 (  )
A.建立伪满洲国 B.制造卢沟桥事变
C.推行奴化教育 D.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解析】选D。依据题干“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和备选项可知,日本在1931-1945年期间犯下的“反人道罪”是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故D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5.《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  )
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说明安理会起到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的作用,但不等同于避免了战争的威胁,故A错误;美国在历史上确实利用联合国推行霸权主义,但是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错误;《联合国宪章》在世界多极化之前就出现了,故C错误;安理会规定五大国有否决权,体现大国的责任和作用,故D正确。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