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7 06:5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在经济方面开创了一系列制度,对后世封建王朝影响深远。秦汉时期赋役制度的内容包括哪些 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赋役制度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古代赋役制度随之不断发展。宋元时期赋役制度发展情况如何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赋役制度有了新变化。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有何新变化
1.秦汉时期:
(1)内容:大致包括三部分:_____、人头税和徭役。
(2)概况。
项目 表 现
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___________”,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
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
②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 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人头
税和
财产
税 ①_____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
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
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③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如算缗钱,“税民资”等
田赋
收泰半之赋
秦朝
项目 表 现
徭役 有更卒、
正卒、
戍卒
三种 ①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_______,服役地点是在本
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
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②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_____
③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_____
一个月
两年
一年
2.隋唐时期:
(1)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_______。
(2)唐朝。
项目 概 况
租庸
调制 基础 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_______
对象 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
内容 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___”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两税
法 原因 唐朝中期,_________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
时间 780年
内容 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_____征
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租调役
均田制

土地兼并
田亩
3.宋元时期:
(1)宋朝。
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②宋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_______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③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_______,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2)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但是元
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_____”,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代役金
募役法
科差
4.清朝时期:
(1)明朝。
①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
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
金花银
(2)清朝。
①“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 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
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②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 称“_________”。从此,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
一步减弱。
摊丁入亩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 汉代和唐朝的赋役制度
 【情境一】 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认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民收成的一半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开始征收,征收对象是15至56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即从农民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
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民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此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思维交互1】(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吸取秦亡教训;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鼓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政权初建,经济凋敝。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后代治世提供了借鉴。
 【情境二】 (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年龄差异),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自是……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人口)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
——《新唐书·杨炎传》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说明两税法对赋税制度作出了怎样的改革。具有怎样的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改革:废除按照主户、客户的差异征税的制度,规定所有居民都要交税;废除依据年龄差异征税的办法,而以财产的多少为征税多少的标准;省去原来的租、庸和杂徭。
作用:不提高征税比例,但财政税收却增加了;抑制了人口的逃亡和官吏隐藏逃税的现象;政府重新掌握了国家的财政大权。
探究2 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
 【情境一】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规定:把原来历代王朝规定征收的田赋(土地税)、徭役(农民无偿为国家服劳役)、杂税合并起来,折合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以白银形式统一征收;把徭役归入田亩之后,被国家征调而又不愿服徭役的人,可以出银雇人代役。当时“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而此法达成“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也是张居正认为最值得炫耀的事。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概括“一条鞭法”对赋役制度改革的主要表现。简述“一条鞭法”实行的积极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表现:合并赋役项目,统一征收银两;以田亩多少为主要征收标准;允许纳银代役。
意义:“一条鞭法”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兴盛的史实,放松了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情境二】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思维交互2】概括“摊丁入亩”实施的背景。并分析“摊丁入亩”的积极作用。
提示:背景: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人口增长,丁役货币化,商品经济发展;地主隐匿土地数量,流民增多,政府难以确定地亩和人口数量,国家赋税不稳定。
作用: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征税效率;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适应并促进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史论生成】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特点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
3.赋税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深化点拨】赋税制度的沿革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状况,实质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知识点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我国现今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关税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关税的含义是什么 我国的关税起源于什么时间 近代国门被打开后,我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以来,关税自主权是如何丧失的 近代中国人民掀起的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有哪些 结果如何 新中国成立后,关税制度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1.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1)含义: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
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2)中国关税的起源: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_____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
卡”就要被征税。
(3)近代中国的关税。
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②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a.《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
例”。这项规定开了_________的恶例。
西周
协定关税
b.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c.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③近代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a.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
税自主的主张。
b.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
例》。
c.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_________”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
一。国民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
地制定税率。
改订新约
(4)新中国成立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其实施条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
全国关税制度。
③改革开放后,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1987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
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
了重要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2.个人所得税的产生与演变: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_____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
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3)发展演变。
时间 情 况
1936年 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
成立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
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1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 关税自主权的破坏
 【情境】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方代表提出增加补充条款,英方乘机诱骗。在随后签订的补充条约中,26类160余种货物税率用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了下来,清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实际税率在5%左右,为当时世界最低)的权力。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鸦片战争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思维交互】材料反映了中国的哪一主权遭到破坏 试分析该主权遭到破坏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何历史教训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关税自主权。影响: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训:我们必须了解国际关系准则,主动开放,方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获得平等待遇)。
探究2 近代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情境一】 美国驻华公使马克谟转国务卿致中国外交部长照会:“美国政府及人民,对于中国人民凡能促进统一和平及进步之一切举动,莫不表示欣慰……对于中美间条约关于关税之规定,即时商议,以期缔成新约。”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
【思维交互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国民政府发起的关税自主运动的态度如何。其目的是什么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态度:美国愿意同中国缔结关税新条约。目的: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
 【情境二】 《中英关税条约》附件三曾载:“在国民政府采用之国定海关税则中,所有按值征收或根据该税则之特定税率,与1925年关税会议所讨论及暂时议定之税率系属相同,而为对于英国货物所课最高之税率,且此项税率从该税则实行之日起,至少于一年内应继续为该项货物之最高税率。”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资料》
【思维交互2】依据材料,新税则实施后中国是否取得了关税自主权 试从材料中关于货物和税率的规定及关税权加以说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未取得。新税则规定,中国税率不得超过1925年列强关税会议规定的税率,还推迟一年执行,所以中国无权自定关税。
【史论生成】
近代中国的关税制度
中国近代关税主权遭到了西方帝国主义的控制,不能自主。近代中国关税一直都是不平等的低关税状态,也即西方列强实行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1.主要特点:功能残缺。
(1)财政功能削弱。晚清时期进出口贸易有较大增长,海关开设增多,但由于关税的被动性和不平等性,使得关税收入不能按正常的途径进入国库,长期低于5%的实际税率使晚清政府蒙受巨大的经贸损失。加之大量的战争赔款也由关税收入充补,致使清政府财政困难。
(2)保护功能丧失。近代关税是被动制定不论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不论商品品种,也不论进出口的不同国别,统一按值百抽五的税率课税,因而使关税不能对不同商品进行针对性的税率调整,以保护国内相关工业,使民族工商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2.客观影响:
(1)低关税对市场的扩大起着重要推动作用。西方列强在侵占中国市场的同时,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到了中国的穷乡僻壤,客观上促成了中国从沿海到内地的商品流通网,极大地活跃了中国内地市场。
(2)低关税的对外贸易促成了新机构和新阶级的产生,即洋行和买办。他们对中国国内市场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市场扩大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中,促进了分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扩大了市场的有效需求,促使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深化点拨】一般来说,当一国的经济实力强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时,往往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关税体现的主要是税收的职能;相反,当一国经济发展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时,则往往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这时候关税的保护职能居于重要甚至主要地位。
1.《汉书》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  )
A.徭役、兵役繁重 B.刑罚十分严酷
C.赋税很沉重 D.人民很勤劳
【解析】选A。材料中的“丁男”和“丁女”指的是男丁和女丁,其中“被甲”指的是服兵役,“转输”指的是服徭役,由此可以看出,男丁和女丁要服役,民众苦不堪言,由此可知秦朝徭役、兵役十分繁重,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刑罚和赋税,故B、C错误;D曲解了材料的主旨,排除。
课堂素养达标
2.(2021·顺义高二检测)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卒、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更赋的实行 (  )
A.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
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
D.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
【解析】选B。更赋是指政府拿到钱后雇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重要途径,故A错误;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这一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正确;C、D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 D.起到了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等信息可知,两税法的实行,起到了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故选D;A“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两税法规范了赋税制度,并非一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两税法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排除C。
4.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 (  )
A.没有关系 B.阻碍作用 C.促进作用 D.有关系
【解析】选C。明朝实施的一条鞭法,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故C正确。
5.清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意味着 (  )
A.人口的增加不再与赋税相联系 B.人口增加后地丁银随之增长
C.人头税与田赋分别征收 D.土地归现在的耕种人所有
【解析】选A。“摊丁入亩”是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 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故选A。
6.《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领土主权
【解析】选C。“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C与题意相符。
7.1928年,德、挪、比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  )
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解析】选B。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不可能实现关税自主,也不可能扭转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排除A、C;虽然没有达到关税的完全自主之目的,但关税的部分自主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也保护与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正确;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出现在晚清时期,排除D。
8.在改订新约运动中通过的一系列条约规定:把原进口货物一律征收5%关税的规定,改为货分七等,按类征收5%—30%的关税。这一规定表明改订新约 (  )
①彻底废除了列强在华的特权
②保护了关税独立自主
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政收入
④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中国国内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D。①彻底废除了列强在华的特权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①;其他组合项符合史实,故选D。
9.关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其征收起步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B.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征收此税
C.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D.20世纪80年代,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解析】选A。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起步于民国时期,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C、D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居正)到万历九年(1581年)决定把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各地,使它成为全国统一的新赋役制度。这就是《明史·食货志》所说的:“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把过去按照户、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照丁、粮(地)派役,也就是说,把徭役的一部分转移到税粮(土地)中去。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农民继续“携家远徙”,四处流亡,清廷的赋役收入仍难得到保证。这时,统治集团中才开始有人尖锐地意识到,“丁、粮同属朝廷正供,派之于人与摊之于地,均属可行;然与其派在人而多贫民之累,孰若摊在地而使赋役均平 ”清政府迅即采纳了这个建议,在不放弃丁银原额的前提下,只巧妙地改变一下征收方式,即将康熙五十年已固定的全国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余人丁应交纳的三百三十五万余两丁役银总额,平均摊入到全国各省之诸州县的田赋银中,按每田赋银一两均摊丁银若干计算,然后一起输纳征解。这就是所谓“摊丁入亩”制度。正式的摊丁入亩,始自雍正初年。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在内容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代赋税制度改革的作用。
【解析】第(1)题第一问不同,根据材料一“把过去按照户、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照丁、粮(地)派役”得出明朝是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税;根据材料二“人丁应交纳的三百三十五万余两丁役银总额,平均摊入到全国各省之诸州县的田赋银中,按每田赋银一两均摊丁银若干计算,然后一起输纳征解”得出清代是将人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赋税。第二问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相同之处是收取货币地租。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简化了征税项目,取消了人头税;赋税不再随人丁的增减而变化,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刺激了人口增长;同时由于征收的赋税是货币地租,所以也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也抑制了土地兼并,巩固了中央集权。
答案:(1)异:明代是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税;清代是将人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赋税。
同:赋税征银(或收取货币地租)。
(2)作用:简化了征税的项目,取消了人丁税;刺激了人口增长;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巩固了中央集权。(答出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