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7 06:5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达到较高的水平。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产生。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时期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是怎样产生的 之后又是如何发展的
1.先秦至明清时期:
时期 概 况
二里头遗址 出土了_____,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商朝后期 开始岀现_______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_____、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
铸币
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___________,这种样式在此后被
长期沿用
北宋 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_____”,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
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海贝
铜铸币
刀币
圆形方孔钱
交子
时期 概 况
元朝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___”
明朝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期起,_____逐渐成为国家
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清朝 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
兼用

白银
2.中华民国时期:
政权 概 况
民国政府 以_____为法定货币
国民政府 (1)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①内容: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
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②结果:在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2)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都以
失败告终
华北人民
政府 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银元
3.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1)发展:到_____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
(2)特点: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
的货币体系。
(3)作用。
①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在_____________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
1999
国际货币体系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情境一】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指出,秦统一货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这项措施对秦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释)
提示:具体措施:秦朝将全国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钱。作用:促进秦朝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
 【情境二】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 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思维交互2】据情境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趋势:由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明清时出现较为成熟的银行。
需求:手工业和商品生产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商业资本的活跃等。
 
【情境三】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摘编自张志玉等《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
【思维交互3】据情境三,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影响近代中国货币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提示:特点:币制混乱持续时间长;纸币取代银元,币制走向统一。影响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状况;受市场影响。
【史论生成】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原因:(1)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2)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3)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
2.概况:(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3.认识:货币是历史性的范畴。中国古代货币及其制度,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地前进的,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中国古代货币的历史长卷中,展现了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发展繁荣兴旺的景象,也显示了封建制度后期货币经济停滞及种种矛盾问题。
    【深化点拨】中国古代货币从贝壳到铜币、金银再发展到纸币,呈现便携化、简约化、政治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形成。金本位制形成的背景、过程、特点、影响是什么 金本位制又是如何瓦解的
1.金本位制的形成及破坏:
(1)形成。
①背景:19世纪初,随着_________________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
复杂。
②过程:_____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
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③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
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④影响: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16
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崩溃。
①崩溃: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
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_________崩溃。
金本位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
霸主。
(2)建立:_____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
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
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_______________。
(3)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___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
元挂钩。
(4)实质: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
位。
1944
布雷顿森林体系
35
(5)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_________,同时
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6)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
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___________取代。
(7)后续发展: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的
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_______等的
影响也在上升。
国际金融
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布雷顿森林体系
 【情境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思维交互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它有何积极作用 (历史解释)
提示: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情境二】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持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美国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1973年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随后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随后日本、加拿大等国亦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思维交互2】据情境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该体系瓦解的原因。(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提示:表现: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美元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或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史论生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方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
2.作用:
(1)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使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深化点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一种国际金融汇兑本位制,它使美元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手段和储备货币。它是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主要步骤,同时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1.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人 (  )
A.以贝作货币 B.以羊作货币
C.以铜作货币 D.以铁作货币
【解析】选A。商朝流通的货币是贝币和甲币,其中贝币是主要货币,A正确;羊是作为以物易物的代名词,B错误;铜不是此时主要货币,C错误;铁西周晚期才出现,D错误。
课堂素养达标
2.(2021·西青高二检测)明清以前,中国是以钱钞为主要货币的,但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了主要货币。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白银相对于钱钞更值钱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 D.政府的推动
【解析】选A。明清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缓慢地侵蚀着封建经济的躯体,所以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故选A;B说法本身欠妥,排除;C与题意无关,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明朝晚期,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成为完全的货币形态。白银的货币化是 (  )
A.赋役折银起了决定性作用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的推动
C.海外贸易兴盛的必然产物
D.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
【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决定性作用”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的说法本身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是缓慢发展,排除;C错误,明朝晚期实行“海禁”政策,海外贸易不发达,排除;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D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故选D。
4.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  )
A.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
C.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
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
【解析】选A。国民政府统一发行货币,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便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不是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思考,排除;C中实现货币现代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不属于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排除。
5.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解析】选A。关键信息:“1948年”“唯一……印刷钞票”。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陷入困境的原因,当时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可得出A正确。
6.19世纪前期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此制度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国际金本位制
C.国际银本位制 D.欧洲货币联盟
【解析】选B。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故B正确。
7.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选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取得特殊地位,因此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
8.下图是1944年美国建立的某一国际体系,其根本目的是 (  )
A.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B.控制世界黄金交易
C.夺取战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D.建立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
【解析】选D。这一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一体系下,美元与黄金挂钩,这就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故其根本目的是建立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
9.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世界银行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1947年,另一世界性经济组织也正式运行。它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 B.独立国家联合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析】选D。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除世界银行外,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正式运行,故D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故A错误;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时间为1991年,故B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于1994年,故C错误。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第一次正式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为基础的国际性货币体系,该体系实际上是以英镑为中心的。……客观地说,世界需要一种通用的货币。一旦某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通用货币不仅能够简化汇率的计算,促进贸易的发展,它还具有很强的价值尺度,让全世界都懂得这个国家的“价格语言”。
——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
材料二 下图引自2010年1月《东方证券》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前世今生——“美元如何影响世界”》一文。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货币体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第一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英镑占主导地位到材料二中美元地位提升概括可得;第二问影响,主要从英国地位的下降和美国在金融领域地位提升角度分析,并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
答案:变化:英镑作为国际性货币的主导地位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影响:进一步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地位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世界政治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促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