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7 07:0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新中国法制和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那么,新中国的法治建设的进程是怎样的 取得了哪些具体成就呢
1.含义: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
2.进程:
时间 成 就
20世纪
50年代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等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_________的基础
“文化大革
命”时期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法治建设
时间 成 就
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
80年代 ①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②_____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
90年代 ①为满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___________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2000年
以来 ①_____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②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2
中共十五大
2004
时间 成 就
中共十八
大以来 ①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了科学立法、_________、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
保障善治
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_________一体建设
④深化_________,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_________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
一个新阶段
⑥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⑦_____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是新中国第一部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主立法
法治社会
司法改革
治理能力
2020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情境】改革开放开启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
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
提出,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摘编自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
【思维交互】新中国依法治国理念的发展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提示:特点:与改革开放进程基本同步;从保障民主建设发展到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服务;从“法制”发展到“法治”,突出法治理念;依法治国理念受到宪法的保障;依法治国理念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和国家对法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史论生成】
社会主义法治
1.含义:社会主义法治通常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基本原则:合法原则、民主原则、平等原则、统一原则。
3.基本要求: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宪法具有最高法律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确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原则。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宪法、法律或有关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依法行使职权。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5)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实施。这种监督来自党、群众团体、广大人民群众、专门机关和社会舆论。
   【深化点拨】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两者不可分割。只有坚持和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一、改革开放前
1.背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了英勇奋
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成就:
(1)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2)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_________,
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_,互相关心、互相
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政治氛围
行动准则
二、改革开放后
1.背景:
(1)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展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成就:
时间 概 况
20世纪
80年代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20世纪
90年代 ①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_________活动,促进了
社会风气的好转
②中共中央先后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
步加强和改进_________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础工程
文明行业
学校德育
时间 概 况
2001年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_________的
高度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2006年
10月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
的战略任务
中共
十八大 形成社会主义___________,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
着全体人民共同的_________
以德治国
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观
价值追求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新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情境一】下图是“焦裕禄烈士纪念碑”
焦裕禄烈士纪念碑位于焦裕禄烈士陵园南部,建成于1993年5月,碑高19.64米,寓意纪念焦裕禄逝世于1964年。
【思维交互1】焦裕禄同志被称为“党的好干部”,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其事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事迹:1962年担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时代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情境二】1982年2月,中宣部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中写
道:“五讲四美”活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体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一定要在这个活动中做全国人民的表率。2011
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
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
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
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思维交互2】以上两个加强文化建设的文件在内容上出现明显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看待加强文化建设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原因:前者针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拨乱反正容易出现的思想误区而突出“五讲四美”;后者针对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而突出“文化兴国”。看待: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史论生成】
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1)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2)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3.根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基本目标: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1)“四有”是一个完整概念,包括了人的素质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四有”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可以说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础。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培养起一代四有新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
    【深化点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课堂素养达标
【解析】选C。A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
2.(2021·嘉定高二检测)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一天之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七部法律,被称为“一日七法”。这反映了 (  )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中国的法律建设制度化
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解析】选C。据材料“一天之内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七部法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法律建设制度化,C正确;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A错误;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民的法律意识问题,D错误。
3.下图中的法律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立法工作得到加强
C.推动了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解析】选A。题干强调的是“最重要的作用”,图片展现的是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B、C、D都是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皆排除。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  )
A.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解析】选B。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符合题意;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改革开放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非全面修改,C错误。
5.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
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
我国 (  )
A.坚决纠正冤假错案
B.法治建设日益完善
C.严格司法审判程序
D.司法过程贯彻民主
【解析】选B。由材料“……冤假错案……改判无罪……”可知,这表明了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完善,所以答案选B。A、C都是法治建设完善的表现,排除;D材料未体现。
  【补偿训练】
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把村长告上法庭,村长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 (  )
A.“文化大革命”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B.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C.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制度
【解析】选B。题干中的材料不能反映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故A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公民的法制意识增强,故B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故C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是否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故D错误。
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解析】选D。根据所学,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是错误的做法。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上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选D。
7.(2021·武清高二检测)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
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
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
等活动。这些活动 (  )
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
【解析】选B。“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好转,这些活动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B正确。
8.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一起抓,以下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20世纪9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口号是“五讲四美三热爱”
B.20世纪8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C.1994年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D.2005年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解析】选C。“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的口号,创建文明城市活动
是在20世纪90年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于2001年,故A、B、D错
误。
9.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材料二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解析】第(1)题第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可以看出,是与西方接轨,借鉴和移植西方成果。第二问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民国初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三权分立和建立责任内阁制等方面分析。第(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以及新时期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方面来回答。第(3)题对“法治”的认识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法治的重要性和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与西方接轨,借鉴和移植西方成果。说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新时期依法治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法治建设要结合现实和国情;吸取古今中外的长处;追求法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