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17 12: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时间脉络
思想变迁
列强侵华
探索抗争
民族工业
背景篇:甲午战败,瓜分狂潮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做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
上层
下层

过程篇:上层改良,下层革命
戊戌维新运动上层改良
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
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在孔子儒学的旧瓶子中装入民主平等的新酒(思想界的大地震)
教材102页 历史纵横
过程篇:上层改良,下层革命
背景
(起因)
经过
意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开展“百日维新”,守旧势力阻挠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官僚体制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和传播新思想
1、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3、1895年,康梁组织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2、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戊戌维新运动
结果
慈禧囚禁光绪皇帝,临朝训政;康梁出逃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
措施基本废止(京师大学堂保留)
过程篇:上层改良,下层革命
公车上书
汉朝时,很多地方用公家的车马,递送应征入京的士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法者天下之公器,
变者天下之公理”
“祖宗之法不变”,
不然则为“违背天理”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
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内容: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
颁布新法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汰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明定国是”诏书
血腥中落幕
探因:戊戌维新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在当时中国社会内部,还没有足以支持变法取得成功的社会力量。在朝廷内部也好,地方上也好,旧社会势力仍然占着绝对优势。维新派希望依靠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缺乏可以依靠的社会基础就终究只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3)围园密谋策划的相当草率与不周密(发动军政实权人物进行军事政变)
(4)缺少政治经验,计划失当,操之过急
客观上:(1)守旧势力强大
主观上:(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和严密的组织,寄托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维新派
顽固派
VS
维新人士
光绪皇帝
无兵无权
慈禧太后
官僚贵族
大权在握
人少势微
势力强大
没有社会基础
地主阶级后盾
缺乏理论指导
缺少政治经验
败局早已定
封建思想深厚
精于政治权术
戊戌维新运动 意义
维新运动具有救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人们的思想认识在戊戌维新运动的启蒙下跨出了一步,又从这个运动的失败中再向前跨出一步。在黑暗的旧中国摸索的爱国者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政治改良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爱国救亡运动
过程篇:上层改良,下层革命
义和团运动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背景
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直接原因:反洋教的斗争日益高涨(如德国强占胶州湾)
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多发,民众将其归罪于洋人侵略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过程篇:上层改良,下层革命
义和团运动
过程篇:上层改良,下层革命
1900.5.28八国出兵镇压义和团
慈禧太后招抚义和团,企图加以控制
1900.6.10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廊坊阻击战
6月中旬,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6.21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决定
7.14天津陷落
7、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西逃(发布铲除义和团谕旨,与列强议和)
“不逞之徒”:采取先扶后剿措施
“国家赤子”:慈禧评价教民拳民
“一枚弃子”: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义和团运动
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材料二 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那些消极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一 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义和团揭帖
材料三 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圣灵之四分之一也……兹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扶植傀儡政权,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积极性:
1.具有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局限性:存在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原始的爱国主义运动&较低程度的民族自救运动)
结果篇:庚子国变,半殖半封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廊坊、杨村阻击战
天津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
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0.5.28八国联军侵华
俄国军队趁机占领中国东北
结果篇:庚子国变,半殖半封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区的情况亦皆如此。
——《庚子大事记》七月二十一日记
皇城危急,此时南方诸省是何反应?
结果篇:庚子国变,半殖半封
东南互保
两江总督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
盛宣怀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
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
严重动摇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结果篇:庚子国变,半殖半封
《辛丑条约》
内 容 危 害
惩办“首祸诸臣”
巨额赔款(4.5亿两白银)
划使馆区(北京东交民巷)
拆除炮台,驻扎军队
停科举、禁反帝
经济制裁、各省按富裕程度,分摊赔款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
诛杀曾招抚义和团的清朝官员数十人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慈禧太后为什么觉得心中大石终于落地?
如果你是1901年一个正在努力辛勤备考的华北青年,
你会对哪个条款最痛心疾首?
如果你是1901年的江浙富商,你会对哪个条款最不满?
哪个条款最为明显的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结果篇:庚子国变,半殖半封
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影响:
(1)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3)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行(P108)
民族危机加深 前路如何抉择
总结篇:挽救危亡,路在何方
改良
自上而下
革命
自下而上
民族独立 近代化……
课堂小结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1898.6-9)
义和团运动兴起(1898-1900)
公车上书(1895)
序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借口
《辛丑条约》(1901)
东南互保
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
农民阶级
背景篇:甲午战败
瓜分狂潮
过程篇:上层改良
下层革命
结果篇:庚子国变
半殖半封
总结篇:挽救危亡
路在何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