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3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6 13:2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目录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目录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声声慢
主讲人:黄文燕
专题研究
比较阅读
理解愁情
诵读初品




目录
诵读初品
第一章
目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全词最能传递词人心声的一个字或者一句话是什么?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纵观全词,一字一景,满是愁情,词人是如何表现难以排遣的深重的愁绪的?
理解愁情
第二章
目录
理解愁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目录
理解愁情
开头十四字七组叠词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发愁情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寂寞凄清
若有所失
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感受
凄惨悲痛
于开篇奠定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
目录
李清照的愁,藏在秋天的哪些意象中?
理解愁情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吴文英
意象是诗词里表情达意的形象
理解愁情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秋风
意象是诗词里表情达意的形象
理解愁情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秋风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理解愁情
淡酒
面对清秋薄暮时分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词人为什么不喝“浓酒”来抵御那份凄冷呢?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心境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淡愁浓
理解愁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结论:酒常与“愁”相关。
《如梦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
理解愁情

怎敌他、晚来风急!
秋风渲染萧瑟凄凉之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理解愁情
过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足传书 一种离愁别恨的希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秋雁南来 一种思乡思亲的寄托
理解愁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
花开正盛 人比黄花瘦 思念丈夫(希望)
花已凋残 人花共憔悴 情无所托(绝望)
理解愁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到黄昏点点滴滴——以声衬情。
梧桐

目录
多个典型愁苦意象的叠加,将愁情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哀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为何有如此浓厚的愁情呢?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生平,去了解她写这首词时的情形。
理解愁情
目录
1103-1126年:出生在书香世家,家庭优渥,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年方十八之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度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时光。
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李清照流寓南方。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李清照大事记
目录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改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大事记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目录
理解愁情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迟暮之哀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目录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比较阅读
第三章
目录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前期后期,比较感悟
一样愁字,别样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目录
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但词人前后期的“愁”情却迥然不同,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凄绝的愁。虽是一样愁字,却是别样愁情。
前期后期,比较感悟
品读两首词,要求:比较两首词在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克洛岱尔《绝望》
原作译作,比较阅读
思想感情相同:都是在表现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但表现手法不同:
《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可以说改写的诗,已经面目全非,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感情“泛滥成灾”。
原作译作,比较阅读
专题研究
第四章
感谢观看
演讲人:黄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