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精耕细作的推广 B.手工业技术提高
C.农业经济的发展 D.水利工程的兴修
2.18世纪20年代,法国人皮埃尔对中国靠什么供养如此之多的人口感到好奇,结果发现诀窍在于给耕地合理施肥,翻耕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季节播种,将谷物与其他作物间作。在他看来,“诀窍”是( )
A.政治开明社会安定 B.中国农业精耕细作
C.政府大力扶持农业 D.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朝乾隆末年时,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
A.水稻、向日癸 B.玉米、甘薯
C.马铃薯、粟 D.花生、水稻
4.“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尤其是在丝织、棉纺织行业中达到的水平,领先于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这一现象可能出现在(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明清时期
5.清朝前期,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的是( )
A.农业发展 B.文化繁荣
C.专制加强 D.疆域扩大
6.下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7.清朝前期,农业上普通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人们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这( )
A.源于新航路的开解 B.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二、非选择题
8.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搞编自许倬云《许倬伴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参考答案
1-7 CBBDA DC
8.(1)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小说和戏剧(昆曲与京剧)创作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