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教学目标:
1.会认“概、测、括、误、逆、途、陌、超、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阻、误、途、蜂”等12 个字,正确读写“蜜峰、陌生、包括、阻力、准确、辨认”等 15 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做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讨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
2.学习法布尔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
1. 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
2. 查阅法布尔的生平及作品。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1.师:世界上的植物王国非常奇妙,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你认识哪些昆虫?你认识蜜蜂吗?
生:蝴蝶、蚊子、蜻蜓、苍蝇
认识。春天会有许多蜜蜂在油菜花地里飞来飞去。
师:回答得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蜜蜂
教师指导书写“蜜、蜂”2 个字:蜜蜂是昆虫,两个字都和虫有关系。
2.师: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蜜蜂是一种昆虫,蜜蜂会飞,蜜蜂可以酿蜜。
3.师:你了解作者法布尔吗?
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代表作《昆虫记》。
4.师:课文《蜜蜂》记录了法布尔一次真实的实验。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他是怎样做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怎样?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用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把它们放飞,结果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三、精读课文,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师:同学们,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知道的
生:听说的。
师:听说蜜蜂有这个能力后,作者想干什么?
生:做一个试验。
师;读句子“无论……总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师: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生:因为他是“听说”的。
师:“听说”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别人这么说,你会信吗?
生:听别人说。我可能相信,也有可能不相信。
2.师:法布尔怎样做这项实验?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生: 捉蜜蜂放在纸袋里。
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3.师:去掉实验的一个步骤行不行
生:不行。
4 .师:法布尔做实验时哪些地方想得很周到
生:“放在纸袋里”让蜜蜂弄不清方向。
“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 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别。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能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走了两里多路” 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生:蜜蜂可能找不到家,因为蜜蜂装在纸袋里。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师: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非常高兴
师: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呢 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飞回来的蜜蜂太少。
6.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
生:第二天又发现了十五只飞回来了,因此,作者说:“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从“准确无误、逆风而飞、迷失、确确实实”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言的严谨)
师:从实验的过程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品读语言,准确表达
齐读句子:“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
生:不能。“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课文里说“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了。
教师小结:文章中“左右、将近、大概、好像、至少”等一类词语,表达的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正确。在句子中也不能去掉。
用上这类词语,看似模糊,实则准确。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仔细观察蜜蜂,写一篇日记。
2.认真抄写词语两遍。
3.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设计:
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捉蜜蜂放进纸袋
做记号
辨认方向 走两里多路放飞 天生的本能
记录只数和时间
求实、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