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1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1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6 15: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
之纵横风采与史家虚饰
何谓纵横?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故可知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是为阳谋多阴谋少;
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故可知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是为阴谋多而阳谋少。
朝秦暮楚,纵横天下
“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生纵横长短之说,左右倾倒。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 刘向《战国策书录》
纵横家的强大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三寸之舌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妙辞服人
纵横家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
对纵横谋士的要求:
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常见说服他人的方法
动之以情
(喜怒、哀乐、嫉妒、愤懑、爱恨)
晓之以理
(常识、法律与道德)
感之以德
(恩德,节操、气度)
诱之以利
(名利、财色)
烛之武的言辞之妙何在?
含蓄委婉,有礼有据
以退为进,不卑不亢
直指核心,层层递进
设身处地,动以利害
分析当下,削减动机
以史为刀,分约解盟
预测远忧,化敌为友
国与国之间,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不变的利益。
烛之武的言辞效果
退秦师,保家国,得名利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左传》对历史的虚饰
《春秋》仅扼要记录“晋人秦人围郑。”
《左传》——一本像小说的历史书,记述简洁而详细。
起因、军事,形势、应对、转折、过程、结果,影响
情节叙述曲折动人,人物刻画个性鲜明,主次安排详略得当
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
郑 伯 佚之狐
烛之武 秦 伯
晋 侯 子 范
鲜明的人物特点
郑 伯 礼贤 佚之狐 知人
烛之武 智勇 秦 伯 务实
晋 侯 理智 子 范 直率
得当的主次详略
省略
秦晋约定的内容;秦晋出退兵的过程,秦晋郑军事力量的对比,
郑国君臣廷议商讨对策的情形,郑伯拜访烛之武前的准备,
秦伯听烛之武言说中的心理和神态变化,
烛之武返回国都的过程, 晋国撤军前的政治外交行动......
简洁
围郑理由相关史实,烛之武出城入秦营的过程,秦伯派兵助郑国的事实,
烛之武推托抱怨的言辞,郑伯说服烛之武的言辞,晋侯说服子范的言辞......
详细
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言辞
历史虚饰(秉笔直书之外)
真像,只有亲历者知道,他人无从得知
历史记录也并非完全客观真实,有时甚至被人有意篡改
是尽可能还原湮没于时间长河中的真实,或者努力遮掩、美化某些真实
历史记录者的主观色彩与想象
孔子著春秋而寓褒贬;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肯定项羽,
左丘明对烛之武密见秦伯情形的想象,对烛之武言辞作用的夸大
左丘明——史家与小说家的融合
有时候现实往往比小说来的夸张和荒谬
何妨读史如读小说,增添阅读趣味,爱上读史
作业:
小组合作以《烛之武退秦师》为骨架,添枝加叶写一篇历史小说
课外略读《左传》《战国策》,加深领略纵横家的妙辞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