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4.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要点
1.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课堂达标
1.请你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胡髭( ) 长髯( ) 无垠( ) 黝黑( )
滞留( ) 禁锢( ) 颔首( ) 侏儒( )
犀利( ) 广袤( ) 炙热( ) 粲然( )
锃亮( ) 貂皮( )
2.辨析下面形似字,为其注音并组词。
戳( )_______ 髭( ) _______ 胄_______
谬( ) _______ 髯( ) _______ 胃_______
戮( ) _______ 鬈( )
3.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置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污纳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鹤立鸡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尔斯泰是_________国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作家。
5.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一段话。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盎然(ànɡ ) 尴尬(gān) 粗劣(lüè)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wèi)
C.广袤(mào) 无垠(ɡēn) 鬈发(quán)
D.敦实(dūn) 酒肆(sì) 愚钝(dùn)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
A.滞留 藏污纳后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B.禁锢 颔首低眉 诚慌诚恐 无可置疑
C.犀利 广袤无垠 微不足到 意趣盎然
D.侏儒 粗制乱造 黯然失色 正襟危坐
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 )
(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
4.“(他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一句中“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美髯公”分别指_______和_______。
5.(07年武汉市中考)下面一段话A.、B.两处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文字写在横线上。
“慈善一日捐”活动6月2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序幕。A许多市民积极执行武汉市慈善会的倡议,将一天所得送到社区捐赠点,奉献爱心。有关人士认为,开展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募得善款,B还能够增强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6.这一段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分几层写出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为什么写自己心中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涵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与文中哪句话照应 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本文描写人物生动,特别是对肖像的描写,更是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仔细揣摩文章,仿写某人的肖像,如同学、老师、爷爷、妈妈……
要求: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课堂达标】
1.zī rán yín yǒu zhì gù hàn zhū xī mào zhì càn zènɡ diāo
2.
导解:有些形声字的声旁现在还能表示字的读音,因此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形近字。如第二组形近字的声旁的读音和字的读音相近。
3(1)惶恐不安。(2)没有什么可被怀疑。(3)比喻包容坏人坏事。(4)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4.俄 《战争与和平》(或《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三作家》 茨威格 奥地利 导解:列夫·托尔斯泰是卜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
5.作者在这段话中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须发,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这些句子中不仅有比喻,而且比喻中有夸张,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遗想。 导解: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6.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强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课后强化】
1.D导解:A.项“劣”应读liè;B.项“糙”应读cāo,“胄”应读zhòu;C项“垠”应读yín。
2.后——垢 慌——惶 到——道 乱——滥
3.(1)反问(2)比喻
4.关羽 朱仝
5.A.处:许多市民积极响应武汉市慈善会的倡议。B.处:还能够增强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 导解:A.句中“执行”和“倡议”搭配不当;B.处“增强”缺少宾语。
6.须发特点勾画了人物轮廓,突出人物总体特征,为后文作铺垫。 导解:分析语段的作用一方面要考虑到内容及表达效果,另方面还要考虑到它在整篇文章或上下文中的作用。
7.分三层:第一句.总写须发特点;第二、三、四句-具体写须、眉、发;第五、六句.从不同角度总结。 导解:分析每一句话的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层。
8.比喻。突出了须发的浓密。 导解:抓住“植被”“空地”二词加以分析即可。
9.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10.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教师的故事。 导解:概括事件要抓住主要故事情节。
11.“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导解:理解“心寒”一词的含义,然后找出照应的语句。这样写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中心,因此要紧扣文章中心进行分析。
12.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留女教师。
13.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导解:为什么没有照片 结合文章内容和老师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14.“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突出了主题,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以数字为题,形式新颖,耐人寻味。
导解:文章的题目和内容、主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和表达效果上分析。
【表达交流】
【写作指导】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它包括了对人物的容貌(面部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戴、打扮)、表情(喜、怒、哀、乐)和风度(举止风姿)等方面的描写。仔细、认真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是写好肖像描写的关键。
【例文】
小贩
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葱姜老太”,是一个面貌不大讨人喜欢的中年妇女,蜡黄的脸,有点像北方冬天的冻柿子.一头没有光泽且泛黄的稀疏短发被简单地盘扭在脑后,很像北方秋后大句子上的一把干革。如果说在这张脸上还有可以用来骄人的地方,便是她的眼睛。那眼.不大,但有神。是没有了锋芒,还是注入了太多的沧桑,反正在那眼里盛着的满是慈祥。和这双眼睛对望的一瞬间,你脑中以往对商人的诸如奸诈、狡猾一类的所有成见就垒被自己推翻了。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站在小街的一角上,一个不大显眼的地方,不知是胆怯,还是自信,她既不张罗,也不叫卖,就那么一声不响地一秤又一杆地将她的葱,她的姜,从自己的手扶拖拉机上,称好了幕进买主的兜子里,她的动作不紧不慢地都有些近乎笨拙了,可是奇怪的是围在她车旁的顾客,不管多少,你三根葱,我两块姜,都挑好了拍在手里,耐心地等她称好了再走。不知为什么,每天上学,路过她的摊子时,我都会自觉不自觉向这位农村大婶深情地望上一眼,并且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大婶,祝你好运!”
【点评】作者在描写这位“葱姜老太”的肖像时,抓住了她的脸色、头发、眼睛的特征去写,同时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以形传神她刻画了这个小贩善良的形象。
髭(zī)胡髭
髯(rán)虬髯
鬈(miù)鬈发
戳(chuō )邮戳
谬(miù)谬论
戮(miù)杀戮
胄(zhòu)甲胄
胃(wèi)胃口
戳(chuō )邮戳
谬(miù)谬论
戮(miù)杀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