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同步练习(超级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同步练习(超级精品资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07 1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3.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要点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正确的语感;激活生活、 体验。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体验。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课堂达标
1.请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马鬃( ) 掺和( ) 磨蹭( ) 脊背( )
盈( ) 驮( ) 挎( ) 枉( )
2.辨析下面形似字,为其注音并组词。
揍( )_______ 哼( )_______ 篮( )_______
凑( )_______ 僚( )_______ 蓝( )_______
榛( )_______ 谅( )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1)温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书识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来覆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第一本书》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现当代著名___________。
5.“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联系全文,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一句中,“它”仅仅指一本书吗 为什么“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一句中,“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掺假 掺和 掺杂 B.哄抢 哄堂 哄动
C.矿藏 宝藏 西藏 D.声调 调动 音调
2.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红署 欣慰 翻来负去 陶瓷
B.晾晒 磨蹭 盈框 梦幻
C.麻雀粪 熟师 祟敬 挎篮子
D.马鬃 裁纸 苦楚 凄惨
3.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看法。
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于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关联。因此,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
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一、现在已有“国际阅读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节日;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
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
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是否需要设立“嘉兴青少年阅读日” 请根据你的体会,简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________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4.请用横线画出文章中表现“父亲的手真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下列哪一项 请选择。然后说出选择的理由。.
A.他把我们两个半本书修修补补
B.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
选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样的感情 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地修补它呢 你能说出父亲这样做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词典的故事
阿 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的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8.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请体会这一细节,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
营业员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精神的养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加油站。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位益友。请你写一篇有关“读书”的小作文,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堂达标】
1.zōnɡ chān cenɡ jǐ yínɡ tuó kuà wǎnɡ 导解:注意平时要多读多练,特别是容易读错的字。如“脊”不能读成“ jī”,“枉”不能读成“wànɡ ”。
2.
导解:汉字中8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因此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来确定字义,从而选用恰当的汉字。如“篮”和“蓝”读音相同,但由于形旁不同,意义就不相同,用法也不相同。
3.(1)温和宽厚。(2)掺杂混合在一起。(3)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4)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4.牛汉史成汉诗人 导解: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5.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我”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6.这本书带给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凝聚着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真挚的情谊,所以“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导解:此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应结台全文来考虑。
7.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占 导解:幽默能给人带来快乐,如此理解,问题便迎刃而解。
【课后强化】
l C导解:C项读音分别为;矿藏(cánɡ )、宝藏(zànɡ4)、西藏(zànɡ)。
2.B 导解:A.项中“红署”应写为“红薯”,“翻来负去”的“负”应为“覆”,错了两处;C项“熟师”的“熟”应为“塾”,“祟敬”的“祟”应为“崇”,错了两处;D项全对;只有B项“盈框”的“框”应为“眶”,错了一处。
3.示例:设不设节日不是很重要,关键是我们大家要认同“阅读”,尤其是青少年要加强阅读。如若不然,便是形式而已;如若认同了,一个“国际读书日”就足够了了,何必再增设“嘉兴青少年阅读日”呢 导解: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阐述理由要充分。
4.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5 .B.突出父亲的手巧,与他一夜将书补好出乎“我”的意料相呼应 导解:“居然”一词表现父亲的举动出乎“我”的意料·
6.表现了“我”对那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是指那本课本,也指“我”的人生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涵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导解: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应结合全文来考虑。
7.引导孩子树立爱书的观念.表现出对书的一种尊重与崇敬。
8.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导解:复述故事,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通顺。
9.盼望——必奋(激动)——伤心(绝望)——看到希望——珍惜 导解:细读文章,通过一些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渴望”“突然”“撞进”泪水”“坚硬而冰凉叫希望”“好奇与珍重”。
10.(1)“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2)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丁“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时的惊喜之情。 导解:此题要求分析加点词语在表现人物心理方面的表达效果,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加点词语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11.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说不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12.示倒: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之感,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导解:审清题意,要联系实际谈获得的启示。
【表达交流】
【例文】
书是我的港湾,书是我的乐园。
每天清晨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书,这里是我的港湾,这里是我的乐园。我在书中学到了海迪姐姐的坚强、周总理的志气,拥有了保尔对人生的感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人生短暂,握紧书的手在没有驿站的旅逢中行进。每一次选择都有你——书的期待.每一次小憩都有我的渴望。当困难像暴风雨般向我袭来,都是你——书,让我增加了勇气。我像含苞的花儿将要绽放希望,我像一粒种子执著地追逐着你的踪迹。在与失败擦肩的一刹那,是你触动了我退缩的心灵,教我奋勇前进。少年的空想在琴弦上匆匆跑过,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因为我从书中找到了乐趣。不想与花儿争艳,任他们嘲笑;但愿如草,生的从容;如黄叶,落得潇洒。
早已不再拥有那幼年的退想,书海把理想和未来装上我背后的行囊。只要有书的地方,就是我向往的地方;只要有书的地方,就是我留恋的驿站;只要有书的地方,就是我温暖的家。
揍(zòu )挨揍
凑(còu)凑巧
榛(zhēn)榛子
晾(liànɡ)晾干
凉(liánɡ)凉水
谅(liànɡ)原谅
篮(lán)花篮
蓝(lán)蔚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