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1.敬畏自然
学习要点
1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鲲鹏 蓬蒿 咫尺混淆 相形见绌深邃
2.学习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4.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课堂达标
1.请你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鲲鹏( ) 蓬蒿( ) 咫尺( ) 混淆( )( ) 呐喊(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深邃( ) 卖弄( ) 狼藉( )
陷阱( )
2.辨析下面形似字,为其注音并组词。
藉( )_______ 撼( ) _______ 稚( ) _______
籍( ) _______ 憾( ) _______ 雅( ) 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喜形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自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敬畏自然》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敬畏”指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篇________,侧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
(1)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自量力 不可思议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美丽可人 狼藉斑斑
C.相形见绌 无与伦比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死气沉沉 高深漠测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个小水滴。(比喻)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4.联系语言环境,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句子。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挺的灰尘,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5.请你实地调查,你的家乡存在哪些环境恶化方面的问题,然后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昧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从这一部分文字中,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文段中,找出一处拟人的句子,并说一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希望人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乔新生
2004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许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问内,延续人类的存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迷离自己的家园。
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但是,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许多多荒谬举动。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表冠楚楚,又自相残杀。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在大自然的漫长所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这场灾难也是一个契机,相信人类能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有所醒悟。
人类共同面对苦难,个人的苦难将有人分担;我们无法避免苦难,但可以减轻他人的苦难,这就是人本主义的至高境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在其他动物本能感知的地方,人类懵懂无知。所以,即使奉行人类中心主义,也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这是为了人类自己,为了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
在印度洋的涛声中,有的国家国土缩小了,有的国家会民失踪了。这或许是大自然在暗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每个人的体温来温暖全人类。
在浩瀚的大洋,在无际的星空,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一粗沙,只有融入走海,才有生命的价值;只有浪淘水洗,才会显出自己的亮度。大自然将人类一次次地团结在一起,人们又-次次地相互挣脱遮离。印度洋海啸似乎在告诫我们,人类不仅有了新的时间起点,而且还应有新的空间。希望人类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选自《杂文选刊》2005年第3期)
10.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作者希望人类能听懂它的“语言”。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对印度洋海啸灾难进行了深刻反思,从中得到的三点启示是什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作者看来,人类在善待自己的同时,还应怎样善待自然界的万物生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研读下面资料,在文中第四段找出揭示全球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原因的一句话。
在过去30年里,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 47亿,90年代上升到2.11亿。在今后30年内,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印度洋海啸使20多万人顷刻间灰飞烟灭,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同胞惨遭日本侵略军杀害。请你针对其中的一种灾难写一条警世语。
警世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1.作者提出“敬畏自然”这个口号是不是有些消极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把生活垃圾倒人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想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会怎么说?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课堂达标】
1.kūn hāo zhǐ hùn xiáo nà chù yáo suì nònɡ jí jǐnɡ
2. 藉(jí)狼藉 撼(hàn)摇撼 稚(zhì)幼稚
籍(jí)书籍 憾(hàn)遗憾 雅(yǎ)文雅
3.(1)控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2)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3)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3)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4.大自然的智慧严春友敬重而又畏惧
5.散文 议论
6.(1)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硬大无比、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
(2)人类没有理由过分自傲,没有理由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因为人类的认识史和科学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类智慧的发展史也是一个不断犯错误与不断纠正错误的历史,因而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这句话富有思辨色彩,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导解:这句话是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说的。
(3)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因此,人的智慧也是自然的智慧。头脑的认识、头脑的思维也是一个人的认识、一个人的思维,因此,人对宇宙的认识就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思维就是宇宙在思维。人与宇宙休戚与共,破坏宇宙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说“我痛苦即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导解:这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收到了生动、形象、亲切的表达效果。
【课后强化】
1.D 导解:D项“漠”应为“莫”。
2.A 导僻:A项“沾沾自喜”多用作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
3.A 导解:A项用的是比喻。
4.示例:波澜壮阔的大海 涓涓的细流 高贵典雅的钻石朴实无华的泥土 导解:句式:修饰语十中心语;内容:大自然事物。
5.问题:水污染、盲目伐树、乱排废气等。标语:示例一: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示例二: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示例三: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示例四: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6.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导解:最后一段点明作者的观点。
7.敬畏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导解:首先理解“敬畏”的含义,即“敬重畏惧”,然后再联系全文分析其含义。
8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导解: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去理解。
9.示例:“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10.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 导解: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关键语句,如“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等。
111)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2)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3)人类要团结协作。
12.人与人之间要做到真正的和睦相处,人类要真正的关心呵护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不要只知道索取甚至破坏。
13.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 导解:分析所给的资料可以看出,近几十年环境恶化,资源贫乏。据此可从第四段找出揭示原因的语句,
14.示例一:爱护环境吧!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示例二:珍爱生命,拒绝战争。 导解:可从“环保”或“战争”两方面来写,也可把两者结合起来,语言要简练。
【表达交流】
1.“敬畏”就是又敬重又畏惧。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作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小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从这个意义来看,作者的观点是理性而科学的,并不是消极的。
2.示例:老大爷:您好!我是某中学学生,想问一下,有人把生活垃圾倒人河中,对这种做法您怎么看?
导解:语言要得体,应使用礼貌性用语,问的问题应明确而具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