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学习要点
1.需要掌握的重点词语: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决堤
2.了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4.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课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戈壁( ) 栖息( ) 无垠( ) 罗布泊( )
2.辨析下面形似字,为其注音并组词。
萧( )________ 澈( )_________ 敦( )__ ______
箫( )________ 辙( )________ 淳( )________
潇( )________ 撤( )________ 墩( ) ________
3.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冷落、凄凉)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
B.和煦(温暖) 远眺(眺望)
C.干涸(没有水) 庇护(遮蔽)
D.欢娱(使快乐) 吞噬(吃)
4.《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________,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5.“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sè) 崩塌(bēnɡ) 远眺(tiào)
B.干涸(hé) 茁壮(zhuó) 湖泊(pō)
C.裸露(lù) 戈壁(gé) 繁衍(yǎn)
D.荡漾(yànɡ) 娱乐(yú) 瞬间(shù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⑤干了。
A抽 B用 C截 D.引
①处填___________ ②处填________ ③处填____________
④处填___________ ⑤处填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B.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D.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5.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②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③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
6.根据上下文填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西域水道记》记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__________,________岸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林木茁壮 胡杨丛生
B.碧波荡漾 河水丰盈 胡杨丛生 林木茁壮
C.河水丰盈 碧波荡漾 胡杨丛生 林木茁壮
D.碧波荡漾 河水丰盈 林木茁壮 胡杨丛生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号称千年不见的胡扬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扬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援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a)进入罗布泊,(b)要有两辆汽车,(c)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农,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扬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为第二段的括号内的a.b、c,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A假如;B设若;C就;D那么;E必须;F若想;G-定;
H至少。
a( ) b( ) c( )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尾句“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为什么用“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四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就此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物种灭绝
谢小军
①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 000个物种,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灭绝却由一种智慧但不理性的物种——人类所驱动。60亿人口蜂拥在这个星球上,以各种方式消灭着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形成和灭亡本是自然进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一些科学家椎测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这种自然进化过程中灭绝速度的l00倍甚至1000倍,而这正是人类破坏力触目惊心的显现。
④随着农业的开发,人类成为一种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今天在全世莽范围内,每年有90 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在消失。南美亚马孙河区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 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消失六个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据统计,目前超过四分之一的地球土地正在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⑤狩猎、捕捞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 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条,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条。今天人类继续通过过度捕捞蹂躏着海洋,联合国声称最主要的17种鱼类有15种数量已大幅下降,过度捕捞也必然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时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一项规模比非法军火贸易还大而仅次于毒品交易的买卖,其一年的净利润迭100亿美元。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被国际禁止,但每年仍有4 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荆和其他碳氢化舍物(如DDT和聚氯联二苹)现在到处散播、无处不在。致癌污染物、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正在不断蹂躏海洋和生态系统。
⑧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走下凌驾于自然的神坛,重新融入自然的怀抱,尊重和善待生命,以对人的理性和道德来对待大自然,唯有此,人类方能感受到大自然馈以的博大之爱,今天的物种灭绝方不会成为拉开人类明日终结的帷幕!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2月,有删改)
1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物种灭绝的人为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①段“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一句中的“将”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罢全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1.千年不死的胡杨在干渴中枯死,我们可以想像在罗布泊生活的动植物在濒临死亡的时刻他们有何感想,假设你就是罗布泊中的一条小溪,一棵胡杨树,……,请站在他们的角度说一说心里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放学刚进家门的儿子和妈妈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儿子:妈妈,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妈妈:不知道。
儿子:今天既是我的生日,又是世界节水日,您怎么给忘了呢?
妈妈: ① 。
儿子:没关系。我应该谢谢妈妈, ② 。同学们听说我的生日和节水日是同一天,就推举我当了节水员。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带头节水,还要监督其他人呢!所以,您可再不能像以前那么浪费水了。
妈妈:我用水大手大脚惯了,一时可改不过来。再说,这么大个地球,还在乎我浪费的那点水呀!
儿子:那可不行。 ③ ,您怎么能例外呢?老师说了,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每个人都要有很强的节水意识。您也不希望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是自己的眼泪吧!
妈妈:有那么严重吗?
儿子:那当然了,现在地球上水资源减少得可快了,其中家庭用水浪费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呢!
妈妈:既然节水这幺重要,妈妈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争当节水模范。
(1)上面①处的横线上应填入得体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文中②处的横线上应填入的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
A.让我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
B.让我出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C.让我生活得这么幸福
D.让我出生在“世界节水日”这样一个特殊而光荣而不平凡的日子里
上面③处的横线上应填人的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堂达标】
1.sè xù hé shì luǒ gē qī yín pō
2. 萧(xiāo)萧瑟 澈(chè)清澈 敦(dūn)敦煌
箫(xiāo)笙箫 辙(zhé)车辙 淳(chún)淳朴
潇(xiāo)潇洒 撤(chè)撤退 墩(dūn)桥墩
3.D 导解:D项,欢娱:快乐。
4.报告文学
5.作者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6(1)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2)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导解:先从修辞的角度判断语句表达上的特点,然后再分析其作用。
【课后强化】
1.C 导解:C项“戈”应读“gē”。
2.A 导解:“无边无垠”指没有边际,一般指平面;而西域各国地势起伏,所以应改为“绵延不绝”。
3.①B ②C ③D ④A ⑤A
4 B导解:B项使用反复修辞,其他是拟人。
5.④②③① 导解:排列语序,关键是理清语句之间的内在关系。
6.C 导解:理解此题,关键点是理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胡杨丛生”与“林木茁壮”,“林木茁壮”是指“胡杨林木茁壮”。所以就应先说“胡杨丛生”。
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说明了胡杨林因干枯而无奈地死去,也提示了人们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胡杨林枯死的原因。 导解:“千年不死的胡杨林”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形成对比。
8.a(F) b(H) c(E) 一方面告诉人们进入罗布泊所必备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罗布泊的恐怖导解:暗示了罗布泊的恐怖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9.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人们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身。
10.“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制造悲剧的类似情况不止这一个,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作者这样写,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11.略。 导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
12.①农业的开发;②狩猎、捕捞;③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④环境污染。 导解: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从④~⑦自然段开头的中心句中筛选出关键词语回答即可。
13.不能。因为“将”是表示推测,如果删去,句子意思就变为: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一定会与我们永别,这与实际不符。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导解:体会说明文的语言要紧扣“准确~严密”进行思考,要分析这个词语的意义或作用,再结合语句的内容回答。
14.举例子、作比较。作用:通过举例和比较,更具体地突出了农业的开发是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力量。 导解: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不要脱离文章的内容泛泛而谈。
15.示例: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导解: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紧扣生态平衡,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即可。
【表达交流】
1.示例:假如我是罗布泊最后一条小溪,那往日的美姿、下净将会消逝,而会成了肮脏丑陋的巫婆样。那样的话,会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生物死在我“乌黑”的长头发上,多么残忍啊!
假如我是罗布泊最后一条小溪,那往日的淙淙流水,叮叮当当的悦耳声将会消失,一天比一天多的皱纹爬上我的脸。这是为什么呀7还不是人类盲目地用水、引水、抽水而造就的“丰功伟绩”!多么“伟大”啊!
假如我是罗布泊的最后一条小溪,我会努力地制造线索,让未来人和未来物知道我们都是怎样消逝的,让它们为我们报仇。但如果人类昕我们的劝告,那将会两全其美:“人类啊,带上你们的盲镜吧!看清楚你们是在做什么啊!你们在破坏生态平衡,在污染环境,在毁灭你们自己的家园啊!快住手吧!”
2.(1)对不起 (2)B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