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6 17:15:51

文档简介

宾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①试卷第Ι卷阅读题70分,第Π卷表达题80分,共150分。
②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Ι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式以及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
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它往往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或认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诸如此类的夸张说法,虽不必过于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 (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冤”,“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等。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理解人物。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
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通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脱离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侧面,况且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作用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一种基本策略。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我们很难从谐音中找到某方面的符号性特征,道理正在此。即便在某些场合,脂砚斋评语对有些人物的名字给出了意义的指向,比如把“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但这种带有倾向的抽象阐释之意义,并不能涵盖自然生命的渐次推进,即从作为起点意义的元春,到阶段性的迎春和探春,再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惜春这一过程。当然,更不能涵盖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每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理解人物命名时,即便撇开具体人物的言行,仅仅是在抽象层面因谐音而引发一种符号式把握,对有些人物也是不能作简单化处理的。比如“秦可卿”,究竟是“情可亲”还是“情可轻”,或者是“情可倾”乃至“情可清”,从清代开始直到今天,有持续的争议。
所以,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即便某些人物的姓名谐音给人以意义的指向,但仅仅把这种谐音作为理解的一个侧面,并通过自己阅读的具体感受,努力发现这一侧面所涵盖的以及不能涵盖的其他方面,这才是阅读伟大作品的正道。因为,相比揭示名字的符号性功能来说,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
(选自詹丹《猜谜不是理解〈红楼梦〉的正道》,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一些名师的导读书籍把人物命名方式和判词当作理解《红楼梦》的关键,会使读者误入阅读歧途。
B. 少数人夸大《红楼梦》中人名寓意的作用,其影响并不大,但若用这些观点指导青年学生就要慎重了。
C. 曹雪芹处理《红楼梦》主要人物时,力图立体地塑造形象,很少使读者产生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
D. “原应叹息”的阐释,只能概括作为终点意义的惜春的命运,不能涵盖四个女性渐次推进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第一、二两段从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的观点切入,引入论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B. 第三段先肯定了部分人物的姓名有一定的指向性,然后指出由“谐音”解读人物的危害,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性。
C. 第四、五两段,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对人物形象不能用贴标签的方式加以分析的观点。
D. 末段收束全文,强化了“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而不能依据人物的姓名谐音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过度地强调《红楼梦》人物姓名的符号性功能会误导普通的读者。
B. 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的姓名谐音暗示了他们未来命运的发展趋势。
C. 对《红楼梦》中次要人物,可以通过谐音的符号性特征去分析理解。
D. 秦可卿的姓名暗示了她生性风流的特点,是对其有关情节的映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由浙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合作发起的“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截至2018年11月,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7个盟(市)落实项目造林35.5万亩,植树3200多万株,投资1.67亿元……“蚂蚁森林”项目是蚂蚁金服集团支付宝客户端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减少碳排放量。待能量累积到相应数值后,用户可在支付宝认养一棵虚拟树,由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金服生态伙伴在规划区域种下一棵实体树。
(摘编自《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11月28日)
材料二:
淘票票买一次电影票可以生成180g的能量,一个用户在淘票票购票100次就能在蚂蚁森林种下一棵梭梭树,那梭梭树的种树费用就由淘票票承担。同样,盒马鲜生、哈啰单车、饿了么、钉钉等也要为用户的能量付费。当然,在这些可找到源头的能量之外,还有很多普惠性的能量产生场景无法找到源头,只能由支付宝付费。乘坐公交地铁、行走、线下支付……这些找不到源头的能量场景均由蚂蚁金服买单:蚂蚁森林表示,他们还在做开放的伙伴计划,这些能量场景的入驻都是开放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开放。你种下的梭梭树、红柳、胡扬、樟子松、柠条并不都是支付宝出钱,这个事实有没有颠覆你以往的认知?你在蚂蚁森林里兢兢业业地收能量、偷能量、种树;蚂蚁森林用能量“勾引”你用淘票票、飞猪买票,用哈啰、乘车码出行;而为你低碳行为买单的企业则在用蚂蚁森林能量吸引你的消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亏。在这过程中,你用自己的低碳环保行为种了树,商家用能量赢得了你的消费,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拥有了超高好评,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种高级的公益。
(摘编自《新浪财经》2019年7月12日)
材料三:
来自浙江的“90后”小伙沈钧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靠种树站上了联合国领奖台。当地时间9月26日晚,沈钧亮作为支付宝蚂蚁森林5亿种树人的代表,在纽约颁奖典礼现场接过了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一周前,联合国环境署宣布,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2019年地球卫士奖的“激励和行动”奖项。这也是继塞罕坝林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之后,中国的绿色创新项目连续第三年获此奖项。“改变世界是意外的,但我自己首先被改变了。”在颁奖典礼现场,沈钧亮分享了他的种树故事:玩蚂蚁森林三年,爱上早起和跑步,减掉了110斤体重.种下了14棵真树。“是蚂蚁森林帮我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这三年,只要能走路,我就不会坐车。”沈钧亮表示,坚持走路和跑步很辛苦,但想到自己努力种下的树正在守护地球就很有成就感,“感觉我跟地球一起变好了。”就在地球卫士奖颁奖当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在官网宣布,因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创新路径探索和积极示范作用,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高奖项“灯塔奖”。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9月27日)
材料四:
“蚂蚁森林”由中国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简称蚂蚁金服)于2016年8月在支付宝平台推出,用户通过在“蚂蚁森林”里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里“种树”。用户每养成一棵虚拟树,“蚂蚁森林”和公益伙伴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截至今年8月,5亿“蚂蚁森林”用户累计碳减排792万吨,在荒漠化地区种树1. 22亿棵。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表示,“地球卫士奖”是对“蚂蚁森林”项目的肯定。技术和开放平台让人人参与低碳生活成为可能,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参与者。过去3年“蚂蚁森林”影响了5亿人,未来3年“蚂蚁森林”的目标是带动全球10亿人参与低碳行动。在防治荒漠化、保护环境的同时,他们也在探索如何让农民的收入更多来源于青山绿水。除了通过种树提供就业机会外,还希望通过农产品开发项目、电商平台等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9月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蚂蚁森林项目依托3年来的5亿用户的低碳行为,在内蒙古自治区种树35.5万亩,投资1.67亿元,助力当地的生态保护。
B.中国绿色创新项目连续三年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这表明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C.如果你用淘票票多次购票,积累到了18000g能量,种下了一棵虚拟的树,那么真实的种树费用就会由淘票票企业全额支付。
D.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通过手机虚拟种树的方式,已经在荒漠上种下了1. 22亿棵树,这种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些能量场景不能找到源头,那么这些部分由蚂蚁金服来买单,比如线下支付、步行运动、乘坐公交等。
B.对于沈钧亮来说,蚂蚁森林改变了他的生活,不仅让他爱上运动,成功地减掉体重,而且还种下了14棵真树,并作为代表站上了联合国领奖台。
C.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能量,只要能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公益组织等便会为他种上一棵现实生活中的真树。
D.在过去的几年中,蚂蚁森林让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种树提供就业机会,在未来三年,他们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方式来帮助农民增收。
6.根据材料,“蚂蚁森林”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是因为她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樟树本是一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没有人叫了,而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茶。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回答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一种说法,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从中介绍的朋友先前就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起来,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的。女孩言之切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同时费尽心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后,她一分钟都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是十分满意。在车站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效药,便从社会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肯吃药花冤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了几万元买回来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做儿子的还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樟树荫蔽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女孩穿着妻子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任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半用作长期卧病不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汉,跟着同村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女孩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的智慧锈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车票,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大樟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然催促“我们”去买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父亲吃的故事,有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呼应,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也在剖析“灵魂”。
8.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9.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缪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 ”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 ”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 ”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 ”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B.舍人,王公贵人的亲信或门客的通称,主要职责是为王公贵人看守大门。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专指古代帝王或高官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睢出身贫寒,官至相国。他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 范睢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相信未来。
C.范睢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睢是告密者,致使范睢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睢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睢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5分)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是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首联写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
1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引用《诗经》的描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是“ , ”,在此文中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中可以看出。
第Π卷 表达题 (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 ,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 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 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 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 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 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 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 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 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 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20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命运总是与人一同存在的。 ,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命运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因为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 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在你绝望的时候, ;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的恐惧越放大,你手中掌握的那一半越小,你失去的也就越多;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越大,你获得的也就越丰硕。因此,人的一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6分)
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是一首歌,演奏着高低不同的“哆来咪”;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生活是一支笔,书写不一样的人生;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醉人的芬芳,生活是一盏茶,演绎着浓淡相宜的味道……
你认为生活是什么,请以“生活是 ”为题,展开构思,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宾阳县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比如把“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但这种带有倾向的抽象阐释之意义,并不能涵盖自然生命的渐次推进,即从作为起点意义的元春,到阶段性的迎春和探春,再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惜春这一过程。 2. 【答案】C 【解析】C项,没有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3. 【答案】A 【解析】B项,“暗示了他们未来命运的发展趋势”错,原文是: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C项,扩大范围,比较原文,缺少了“一些”的限制。D项,背离文意,从第五段可知。
【答案】A【解析】A项,“依托3年来的5亿用户的低碳行为”错误,由材料四“‘蚂蚁森林’由中国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简称蚂蚁金服)于2016年8月在支付宝平台推出”“截至今年8月,5亿‘蚂蚁森林’用户累计碳减排792万吨,……过去3年“蚂蚁森林”影响了5亿人”可知,“蚂蚁森林”是“于2016年8月在支付宝平台推出”,故到2019年8月才是3年5亿用户;而材料一说的是“截至2018年11月,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7个盟(市)落实项目造林35.5万亩,植树3200多万株,投资1. 67亿元”,据此可知“依托3年来的5亿用户的低碳行为”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C项,“只要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公益组织等便会为他种上一棵现实生活中的真树”错误,依据材料一“待能量累积到相应数值后,用户可在支付宝认养一棵虚拟树,由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金服生态伙伴在规划区域种下一棵实体树”可知,用户先要“认养一棵虚拟树”,然后“公益组织等才会为他种上一棵现实生活中的真树”。故选C。6.【答案】①打造多方共赢的企业合作平台。②公益环保理念与个人健康观念的完美结合。③提供更加便捷的参与方式。【解析】由材料二“你在蚂蚁森林里兢兢业业地收能量、偷能量、种树;......“你”“商家”“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多方共赢的企业合作平台,是“蚂蚁森林”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三“玩蚂蚁森林三年,爱上早起和跑步,减掉了110斤体重,种下了14棵真树”“持走路和跑步很辛苦,但想到自己努力种下的树正在守护地球就很有成就感”可知,公益环保理念与个人健康观念的完美结合,是“蚂蚁森林”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由材料四“用户通过在‘蚂蚁森林’里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和公益伙伴就会在荒漠化种下一棵真树”可知,提供更加便捷的参与方式,是“蚂蚁森林”获得成功的又一个原因。
7.B【解析】“暗示了女孩儿的单纯幼稚”错,作者是在提醒女孩儿不要上当,表达的是作者对女孩的关心,同时也说明了女孩对治疗父亲的病的急切心情。
8.①情节上,引出了第一位小保姆的故事,因为第一个小保姆来自大樟树。②结构上。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也为下文作者对自我灵魂的剖析做铺垫。③人物形象上,烘托人物善良、朴实、坚韧的品质。④主旨上,是作者抒发情感,阐发议论的寄托物,如“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等语句,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哲思。(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①对儿女们孝敬父母、敬爱父母的讴歌之情。两个女孩出来做保姆,都是为了家人而不辞辛苦;②对不能体察和体谅贫穷者处境的自责之情。第二个女孩儿因为家庭困难而没有钱返回时,我的不理解和妻子的“抱怨”,写出了作者对在衣食无忧中无法理解贫穷者的自责。③对弱者的怜惜之情。作者对第一个女孩儿为父亲治病甘愿上当感到“心酸”。对第二个女孩儿不辞而别及不来电话的原因的猜想与反思。(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C("从"是随从的意思,为动词,主语为"范雌";"留"是逗留的意思.主语是"须贾和范睢",所以,这两个字分别从属于两个句子,中间需要断开,排除 A、B两项。"齐襄王"是下一个句子中"闻"的主语,应划到下一个句子中,排除 D项。)
11.B("主要职责是为王公贵人看守大门"错误。依据文化常识,"舍人"在不同时期,都是作为王公贵人家的私官或亲信存在,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
12.B("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错误,原文中"齐襄王闻雌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是齐襄王看中了他的口才才拿东西赏赐他的,"睢辞谢不敢受",他不敢接受,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事情,而"被猜疑",只是因为须贾自己主观认为的,所以说不是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
13.(1)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但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睢早已死了。(采分点:既,……以后;相,名词作动词,做相国;而,连词表转折;矣,了。每点1分)
(2)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雌认罪。(采分点见卖,被诓骗;肉袒,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膝,名词作状语,用膝盖;因,通过。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曾游说诸侯,打算给魏王任职,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谋事。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范雎跟从。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雎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雎推辞不敢接受。(但是)须贾知道了这件事(还是)非常气愤,认为范雎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回到魏国后,对范雎依旧气恼,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魏国的宰相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也非常愤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雎,范雎肋骨、牙齿都被打断了。范雎假装死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了卷,扔在厕所里。宴饮喝醉的宾客,轮番往范雎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一儆百,让别人不准再告密。卷在席里的范雎还活着就对看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捞出来扔掉算了。可巧魏齐醉酒,就说:“可以吧。”范雎因而得以逃脱。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雎一起逃跑了,他们隐藏起来,范雎更改了姓名叫张禄。在这个时候,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贤能的人士可愿跟我一起到西边去吗 ”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好了。”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范雎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王稽辞别魏国上路后,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雎便很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范雎做了秦国相国之后,秦国人仍称他叫张禄,但魏国人对此毫无所知,认为范睢早已死了。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须贾到了秦国,便隐蔽了相国的身分改装出行,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须贾一见范雎不禁惊愕道:“范叔原来没有灾祸啊!”范雎说:“是啊。”须贾笑着说:“范叔是来秦国游说的吧 ”范雎答道:“不是的。我前时得罪了魏国宰相,所以流落逃跑到这里,怎么能还敢游说呢!”须贾问道:“如今你干些什么事 ” 范雎答道:“我给人家当差役。”须贾听了有些怜悯他,便留下范雎一起坐下吃饭,又不无同情地说:“范叔怎么竟贫寒到这个样子!”于是就取出了自己一件粗丝袍送给了他。范雎回去弄来四匹马拉的大车,并亲自给须贾驾车,直进了秦国相府。相府里的人看到范雎驾着车子来了,有些认识他的人都回避离开了,须贾见到这般情景感到很奇怪。到了相国办公地方的门口,范雎对须贾说:“等等我,我替您先进去向相国张君通报一声。”须贾就在门ロ等着,拽着马缰绳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来,便问门卒说:“范叔进去很长时间了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门卒说:“这里没有范叔。”须贾说:“就是刚オ跟我一起乘车进去的那个人。”门卒说:“他就是我们相国张君啊。”须贾一听大惊失色,自知被诓骗进来.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通过门卒向范雌认罪。范雎进入朝堂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秦昭王,最终将须贾放回了魏国。
14.B [解析]B项,“重游旧地”错,诗中“旧游尽”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
15.①无奈与伤感之情。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②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③老友重逢的欣喜。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④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6. (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3)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17.A【详解】文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此排除CD;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B。故选A。
18.C【详解】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互为一体:互相融合,成为一体。语境强调二者的相互交融,本是一个整体,因此选“互为一体。”排除AD。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此处强调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故选“薪火相传”。排除B。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此处强调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从而使中华民族得以伟大复兴,故选“繁荣昌盛”。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境是中华文化,不是人,选“源远流长”。
19.B【详解】原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不仅……而且”,据此排除CD;文段强调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因此,应为“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项“因素”赘余,排除C。故选B。
20. 答案:①不要惧怕命运的神秘 ②别忘了自己还有一半的命运 ③运用你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或: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答对一句2分,答对两句4分,答对三句5分)
21.[参考答案] 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
2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