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6 17: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作者背景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著有《陶渊明集》等。
作者背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yìn
zhuō


yán
ài
fèi
fán
写景特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年少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田园生活。
错误的沦陷到仕途罗网中,转眼间就是许多年了。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着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着从前的水潭。
尘网:指尘世,象征官场生活。古代专指仕途,有时也名“世网”。如陆机在《赴洛阳道中作》一诗中有“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此词十分生动的反映出整个官场犹如一张捕捉鸟兽的罗网。
这里运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喻:作者将自己比如成鸟和鱼,在尘世中的生活如同羁鸟与池鱼被束缚住,想念田园生活,其实就是向往自由、自然的生活。
思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我在南边的田野间开荒种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住宅四周有十几亩地,茅草房有八九间。榆树和柳树遮蔽了房后的屋檐,桃树和李树排列在堂屋之前。远处的村落迷蒙不清,村落的炊烟隐约地升起。狗在深巷里吠,鸡在桑树顶上叫。
思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用几个词来概括这几句诗的景物描写带给你的感受。
2.找一找这部分描写的物象?
宁静、清新
安逸恬淡
现世安稳
山水田园诗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山水田园诗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合称,都起源于东晋时期,山水诗的描写对象顾名思义就是山光水色,它的开山鼻祖叫谢灵运。山水田园诗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诗人对自然、自由生命和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思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写景特点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写景顺序。
由大到小(由远到近)
南野——园田、方宅——草屋 、檐——堂
由下到上
远人村——墟里烟
写景特点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和“草屋”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榆柳”“桃李”写出田园风光的自然美丽,这是近景。“远人村”“墟里烟”是远景,给人平静安详的感觉。从近景到远景,画面很淡,却令人心旷神怡。“狗吠”“鸡鸣”是动静,使得田园画面活跃起来,因为这鸡犬之声最富有农村生活气息,和整幅画面也最为统一。)
2.由视觉到听觉的描写手法。
以动衬静,更显田园的简朴、恬静。
写景特点
3.白描手法。
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意境:优美宁静、恬淡自然、闲适自由
写景特点
4.对举手法的使用。
羁鸟、池鱼;南野、园田;
方宅,草屋;榆柳,后檐,桃李,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对举手法:相对列举或描摹之意,“对”就是相对,语句有成对出现的,两两相应的、整齐均匀的特征;“举”就是列举、铺陈、描摹。具体说就是在文中运用整齐的句式、即对偶、排比、反复修辞和整句短句等常见句式。
对举小练习
对举小练习:小学我们学过“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大家也来动笔写写几句运用对举手法的句子。给出一个开头,大家接着往下写,要求运用对举。
开头:星期一的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了,广播里又响起那激情昂扬的旋律…….
思考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庭院里没有世俗琐碎的事情烦扰,空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没有自由,终于又重返田园。
虚室:意义双关,既指居室宽敞安静,又巧妙借用《庄子.人间世》中“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句,自谓纯净无欲,内心空明。尘杂:官场的人事往来)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
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也呼应了开头。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返”字,客观地描述了作者回到了田园生活。
对官场世俗生活的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探究与思考
把“归”字换一换,换成“去、往、来”或者换成“回、返”可以吗?
“去、往、来”
曾经去过,可能从来没有去过。
“返”
往返,客观陈述某人返回。
“回”和“归”
意思相近,但是“回”更客观一些,
“我回到教室了,但是我的心还在操场。”
“归”
归向田园,不仅仅是身体回到了田园,
心灵也到了田园。
这就是“归”字产生的感情效果。
探究与思考
诗人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请用原文中的诗句回答。
探究与思考
诗中的意象呈组状排列,可以分为两组,这两组意象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尘网、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樊笼
——束缚人的地方,(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迫切心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吠、鸡鸣
——农家田园生活的主体(舒适安稳)
探究与思考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你更喜欢哪首诗?为什么喜欢?
体裁 题材 节奏、音韵 情感、风格 时代背景
《短歌行》 四言古诗(乐府诗) 诗歌 抒情诗 短促、激越 慷慨悲凉 雄心壮志 赤壁大战前夕宴饮宾客之时
《归园田居》 五言古诗 田园诗 舒缓、平和 恬淡宁静 追求自由 几仕几隐
官场黑暗
最终辞官
填写表格
诗歌 诗眼 艺术手法 诗歌影响 诗人形象
短歌行 忧 用典 比喻 借代 比兴 建安风骨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
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
归园田居 归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白描 田园诗 情、景、理 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活。
隐逸的田园诗人
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