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
以《太阳》为例了解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教学重难点】
说出本文中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语文要素。重点了解说明方法并会运用于说明文的写作实践中。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介绍有关太阳特点的词语或者是句子,做好预习批注。
(2)再读课文,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找出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这一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读文品句,随文得法
(一)小组讨论找特点,根据文意填表格
1、教师:《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这类文章往往是一个自然段讲清一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昨天的预习作业中要求大家在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并且在书本上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现在给大家3分钟自由讨论时间,根据课文内容概括补充完整黑板上的这张表格,我来选两位同学代表完成补全这张表。(出示课件)
2、学生自由讨论完成表格,选2名学生完成表格信息。
生读文,找特点
(二)师设疑,找句子
1.这可和开篇的认识完全相反,接下来走进课文。
2.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要求:
(1)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太阳特点写清楚的?
(2)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并适当批注;
(三)精读太阳的“远”
1.我们先来看看太阳离我们“远”这个特点。哪些句子是在介绍太阳离我们很远?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2)师小结:是的,这段话里的数字很多,在说明文中,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用列数字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如果不用数字,只说距离“很远很远”,是否可以?
师: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太遥远了,我们仅从数字上是无从得知的。课文又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方法介绍,谁发现了?(步行、坐飞机——举例子)
师:结合生活实际,更容易理解。
(四)借助表格、句式,澄清太阳的“近”
特点 具体例子 说明方法 好处
远 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 列数字 准确、具体
步行、坐飞机 举例子 易懂、具体
(五)小组合作探究,品读太阳的“大”和“热”
过渡:作者又是怎么写出太阳的“大”和“热”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探究第2、3自然段,找出依据完成表格。
太阳的“大”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太阳的“热”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特点 具体句子 说明方法 好处
远 “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 列数字 准确、具体
步行、坐飞机 举例子 易懂、具体
大 一百三十万个 列数字 准确、具体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作比较 直观、具体
热 五千多摄氏度 列数字 准确、具体
钢铁碰到变成气体 举例子 易懂、具体
【设计意图:学生朗读过程中理解数字“一亿五千万”“3500”“二十几”和“很远很远”“很多很多”的区别,感受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在句子对比中得到“鱼”、收获“渔”。小组合作探究太阳的“大”和“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收获“渔”并且运用“渔”。借助表格,搭起句式架构,让学生澄清太阳“近”“小”“不热”这些错误认识,巩固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四、归纳提升,总结方法
师:通过刚刚学习,我们了解到其实太阳距离远、体积大、非常热的特点,而这些正确的认知是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清楚、写明白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课所学,引导学生巩固本课所得,为后续写法迁移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