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出正确答案后,填在答题纸上方的第I卷答题栏内,不要答在第I卷上。 第II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下图为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海拔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亚洲、欧洲
2.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海拔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 ②平均海拔低 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重图,完成3~4题。
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4.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读图,完成5~6题。
5.对影响图示四地人口疏密程度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 B.乙地区的气候干旱,水资源贫乏
C.丙地区的土壤贫瘠 D.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6.甲、乙、丙、丁四地区中,人口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完成7~8题。
7.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丁美洲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
8.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 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
2020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完成9~10题。
9.“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的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读有关青藏地区的材料,回答11-12题。
青藏高原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占有量动态预测表
指标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人口数量/万人 911.3 1 065.68 1 260 1 490
人均森林面积/公顷 1.35 1.16 0.98 0.83
人均草地面积/公顷 15.36 13.14 11.11 9.40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12 0.10 0.09 0.07
人均水能蕴藏量/万千瓦 32.90 28.13 23.80 20.12
人均矿产潜在价值/万元 201.69 172.47 145.87 123.36
11.青藏高原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的原因有( )
①人口增幅大 ②不合理开发使资源减量和受到破坏 ③资源保护意识较差
④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较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从人口角度分析,实现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大量引进劳动力,加速资源开发利用
C.适度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D.发展生态旅游,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13. 1.下列有关“人口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增长情况
B.“人口爆炸”反映出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C.“人口爆炸”理论最早是由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出来的
D.人口如爆炸式地增长将会长时期持续下去
下图示意某城市的土地价格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含预测)。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市居住区的范围大致是( )
A.oa B.ac C.cd D.de
15.仅考虑交通条件改善的影响,2025年该城市( )
A.整个城市地租下降 B.市中心工业等产业密度增加
C.郊区开发速度减慢 D.市区范围扩大
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9 53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3 137万人,城镇化率为59.58%。据此完成16~17题。
16.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使城乡居民收入相同 B.改善城乡的产业结构
C.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17.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该决策的意义有( )
①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②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
③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 ④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 ⑤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18~19题。
18.济南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GPS和GIS
19.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合理调整公交线站点
北京市某校同学到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他们在考察报告中写道:“爨底下村以人文景观为主,辅以山水之趣,与自然交相辉映……”“这个小山村本是由古时商路上一个驿站发展而来……随着古道的渐渐没落与破败,爨底下村也陷入了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据此完成第20~22题。
20.下列关于古村落建筑特色的叙述,最可能出自上述考察报告的是( )
A.红墙绿瓦的皇家园林 B.高低错落,利于采光通风
C.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D.毛毡制作,利于拆卸搬运
21.考察发现,影响爨底下村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政策
22.为实现传承与振兴,该村最适宜发展的是( )
A.现代物流业 B.水稻种植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服务业
下图是某种作物在我国的栽培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3~25题。
23.该作物可能是( )
A.棉花 B.甘蔗 C.水稻 D.小麦
24.该作物若要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首先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水分
25.图中①区域比同纬度的②区域更适合该作物的栽培,是因为( )
A.①区域的光照条件优于②区域 B.①区域的水分条件优于②区域
C.①区域受地形的影响,寒潮等自然灾害对本区域的影响较小
D.①区域的地势平坦,更适合该作物的生长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705.8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96.7%。下图示意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份额构成。据此完成26~27题。
26.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物流通达性增强 B.餐饮行业质量的提升 C.流动人口增加 D.互联网技术发达
27.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最佳的选址应邻近( )
A.中心商务区 B.大型居住区 C.大学校园区 D.工业园区
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28~29题。
28.“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下列关于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 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
C.环境污染严重 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
29.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展速度加快 B. 目前城市形态沿运河伸展
C. 城市形态变化缓慢 D.历史上城市形态多方向发展
30. 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
A.全球变暖 B.森林减少 C.土壤中的病原体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经济”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6分) 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级行政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分)
(2)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和云南,两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 (2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4月20日,第19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技术的逐渐引进,使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菜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菜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8分)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分)
33. (10分)下图为某城市的布局规划图,该城市要建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以及城市的副食品供应基地和绿化带,要求在A、B、C、D四点中选择宜于建厂的地址(副食品供应地、绿化带建在城市的不同方位),并说明理由。
(1)火力发电厂应建在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2)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印染厂应建在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服装厂应建在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绿化带适宜建在城市的__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下面是“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 , B , C , D 。 (4分)
(2)“红色荒漠”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2分)
(3)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4分)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1. 选择题(60分)
1. D 2. B 3. A 4. C 5. B 6. D 7. B 8. A 9 A 10. D
11. D 12. A 13. B 14. B 15. D 16. B 17. B 18. D
19. D 20. B 21. C 22. D 23. B 24. B 25. C 26. D 27. A 28. D 29. C 30. C
31.(10分)(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答对两点即可4分) 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分)
(2)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流入。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流入。(4分)
32.(10分)(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日照充足;平原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 人文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科技水平高;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等。(8分)
(2)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2分)
33. (10分)(1)D 接近铁路,便于运输煤炭,又处于与主导风向垂直地带的郊外,对市区影响小(2分)?
(2)C 处于河流上游,且可以拦坝修建一小型水库,水源充足,水质好?(2分)
(3)B 处于河流下游,且远离居民区,不会影响居民区的水质?(2分)
(4)A 处于市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便于就近消费?(2分)
(5)西 将工厂、铁路与城市隔开,可减轻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2分)
34.(1)A 人口增加 ,B 高温多雨 ,C 滥伐森林 ,
D 水土流失 。(4分)
(2)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2分)
(3)北方:植树造林、种草,防止过度放牧等。(2分)南方: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