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2.五柳先生传
学习要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如每有会意;亲旧知其如此;造饮辄尽;晏如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背诵课文,能比较流畅地翻译课文。
3.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理解五柳先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率真放达的性格特征。
课堂达标
1.请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性嗜酒( )造饮辄尽( )曾不吝情去留( )
短褐穿结( ) 箪瓢屡空( ) 晏如也( )
不戚戚于贫贱( ) 不汲汲于富贵( )
2.下列加点字都是古今异义用法,请分别解释。
(1)亲旧知其如此(古义: ;今义: )
(2)或置酒而招之(古义: ;今义: )
(3)因以为号焉 (古义: ;今义: )
(4)造饮辄尽 (古义: ;今义: )
(5)曾不吝情去留(古义: ;今义: )
3.下面每个短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先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然后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
不幕荣利( )环堵箫然( )箪飘屡空( )
不求深解( ) 即醉而退( ) 不敝风日( )
4.《五柳先生传》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初一时我们学过他的一篇优美散文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传,“五柳先生”就是指_______________。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说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谈谈你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欣然(xīn) 吝情(lìn) 萧然(xiāo)
B.嗜酒(shì) 短褐(hè) 俦(chóu)
C.辄(zhá) 屡空(lǜ) 衔觞(shāng)
D.好读书(hào) 宅边(zhái) 以乐其志(lè)
2.下列各句中“其”指代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一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4.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以五柳先生自一居,率真自然。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给自己取个网一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一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夜雨时”、“隔水樵夫”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
网名:_________________
由来和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一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8.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朱买臣传(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①,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③。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日:“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日:“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⑥听:听凭。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⑩乞:给予。
10.翻译下面两句话。
(1)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模仿五柳先生自嘲自赏的语气,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300字以内。
【课堂达标】
1.shì zhé lìn hè dān yàn qī jí
2.(1)古义:指旧交,旧知;今义:过去的,过时的。(2)古义:有时;今义:或许。(3)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4)古义:往,到;今义:建造。(5)古义:去,离开;今义:离开或留下。 导解:字词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可以分类积累。
3.“幕”改为“慕”“箫”改为“萧”“飘”改为“瓢”“深”改为“甚”“即”改为“既”“敝”改为“蔽”导解:据义定形。如“蔽”是“遮蔽”的意思;“敝”指“破旧”。明白了这二者的区别,就被不会把“蔽”写成“敝”了。
4.《陶渊明集》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导解: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
5.自 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导解: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6.“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应该是指陶渊明喜欢读书,但不追求对字句的穿凿附会(即不拘泥于对字句的解释),而重在感悟。 导解:现代汉语中“不求甚解”意思是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的了解。在此,我们应联系下文内容,贯通起来,方能识其真义。下文接着的语句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时一有体会,便高兴得废寝忘食。不难理解,陶渊明读书重视的是感悟。
7.既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了上文。 导解:理解语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一般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
8.这部分着重写“五柳先生”喜欢喝酒,尽管家境困难,衣食不周,但他却毫不在意,表现了他乐观、率真、豁达的性格。
导解:从陶渊明“嗜酒”可看出他是借酒排解对世俗的不满,这一点从他“爱菊”,追求高洁的品性不难理解。陶渊明生性爱喝酒,由于“家贫”又不能经常得到满足。“亲旧”知此爱好,“或置酒”来招待他。这一点为后文“自赞”“不戚戚于贫贱”作了铺垫。对亲旧召饮,陶渊明是每请必到,且希望喝醉,以酒自娱之情跃然纸上。“既醉”就离去,从不贪酒,表现自己知足常乐之意,暗合“以酒自娱”。
【课后强化】
l.C 导解:“辄”应读zhé。
2.B 导解:A、C、D三项中的“其”指代五柳先生,B项中的“其”指代黔娄之妻。
3.B 导解: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
4.示例:网名:一江春水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导解:解答此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能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点;二要有高雅的志趣,如从诗句、典故等句子中撷取重点词语为自己命名。
5.A导解:A项“以”解释为“把”,其他几项都解释为“凭借”。
6.(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导解: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7.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导解:“常著文章”也是陶渊明的爱好,但不是主要爱好。
8.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导解:陶渊明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值得称道;但对于其消极避世的思想,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9.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导解:这道题是开放性试题,思考角度可以不拘.一格,但应肯定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lO.(1)买臣更加大声吟唱,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
(2)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导解:益:更加;羞:对……感到羞愧;去:离开。
11.朱:追求功名利禄。陶:务求领会内涵。 导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知其读书目的。
12.朱:不甘心贫困。陶:态度安然。 导解: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对待贫困,他安然自若。
13.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
导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说明陶渊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参考译文】
朱买臣传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庭贫困,喜欢读书,不整治家产,经常打柴,卖掉来求取食物,他挑着一担柴,边走边吟诵诗书。他的妻子也背着东西跟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唱歌吟诵。朱买臣更加大声吟唱,他的妻子以这件事为耻.请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年满五十应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受苦的日子这么久了,等到我富贵了来报答你的功劳。”他的妻子生气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只会饿死在山沟中,怎么能够富贵!”朱买巨不能让她留下来,就听任她离开了。
朱买臣被拜为会稽太守后,(有一次)进入吴地的边界,看见他过去的妻子和妻子现在的丈夫在修整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呼唤命令后面的车栽上他们夫妻,到达太守的官舍,将他们安置在园中,提供给他们食物。住了一月,他的前妻上吊死了,朱买臣给他丈夫一些钱,让他安葬了妻子。
【表达交流】
【例文】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认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日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 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导解:本片段是一位老师所写。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模仿课文自嘲自赏的语气;二是要能写出自己的特点,不必面面俱到,可重点写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点;三是可以尝试着使用文言写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