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某同学梳理北京历史沿革(如下表)。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
西周 秦 元
属于燕国 分属广阳郡、渔阳郡等 隶属于中书省
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郡县制、行省制、分封制
C.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D.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2.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B.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C.配合郡国制度设计的需要 D.保护汉中地区的风俗习惯
3.邵斌同学撰写的地方史小论文中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地区应是( )
A.宁夏 B.西藏
C.新疆 D.广西
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盛世局面形成与发展
C.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 D.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
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6.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7.“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 )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宣政院
8.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达广州,经泉州、杭州北上,在大都居住三年后,由陆路经西藏、中亚回到欧洲,并著游记传世。你认为当时最有可能是(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9.国家的有效管理需要制度创新。下列属于地方行政管理方式的是(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以下史实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
元朝 清朝
1247年凉州会晤,议定吐蕃归附蒙古。元朝建立后,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1727年设驻藏大臣,1793年明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A.加强了对西北有效治理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推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1.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元朝时设置的( )
A.驻藏大臣 B.军机处
C.伊犁将军 D.澎湖巡检司
12.西藏由中央政府直接统辖始于元朝,元朝统辖西藏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二、非选择题
13.秦朝、汉朝、元朝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革的重要时期。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赢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1)材料一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
材料二 ……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2)据材料二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3)据材料三回答,元朝实行的是什么行政区划制度?请把A处内容补充完整。元朝为管理B处设立了什么机构?
参考答案
1-12 DACAA DACBB DD
13.(1)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
(2)权力被削弱;推行推恩令。
(3)行省制度;驻藏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