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课堂同步练习(超级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诗五首》课堂同步练习(超级精品资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07 21: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30.诗五首
学习要点
1.熟练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歌。
2.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3.比较陶渊明的《饮酒》与李白的《行路难》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4.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课堂达标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停杯投箸( ) 金樽清酒( )
多歧路( ) 挂罥( )
布衾多年冷似铁( ) 瀚海阑干( )
风掣红旗(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
(3)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
(4)去时雪满天山路 满:
(5)高者挂胃长林梢 古义: 今义:
(6)忍能对面为盗贼 古义: 今义:
(7)将军角弓不得控 古义: 今义:
3.请用“横线”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而无车马喧( ) 长夜沾湿何由澈( )
俄倾风定云墨色( ) 散入珠帘湿罗暮( )
吟鞭东指即天崖( )
4.填空。
课文 出处 作者 朝代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的“见”换成“望”好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珍羞(xiū ) 龚自珍(gōnɡ) 阑干(lán)
B.羌笛(qiānɡ) 塘坳(ào) 大庇(pì)
C.突兀(wù) 瀚海(hàn) 挂罥(juàn)
D.长林梢(chánɡ) 狐裘(qiú) 岑参(cèn)
2.下面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辨识)
B.结庐在人境(庐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3.填空。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 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和作者的苦闷,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思想。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填空。
(1)(07年嘉兴市中考)曹操在《观沧海》中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心愿。
(2)(07年金华市中考)和谐是什么 和谐是陶渊明“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的从容;和谐是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的生机……和谐原来就是一种感觉,人人都生活在阳光之下的感觉!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置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拿___________自况,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 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壹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4.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面上虽然冷清、凄凉,但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感。
B.这首诗诗人以独自形式,极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
C.这首诗开头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这是刻意营造的氛围。
D.这首诗表现出由“独”和“不独”相互转换的情调,点尽了诗人踽踽凉凉之感。
1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虽然回环婉转,但也纯乎天籁,诗人的情感自然流露。
B.诗中既歌且舞,表明作者渐入醉乡,把冷清的场面写热闹起来,反映作者情绪变化。
C.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和“影”人格化,始终作为“有情”之物描写。
D.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表现自己凄凉之感。
16.古代诗词中描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用现代汉语改写《饮酒》,300字左右。
【课堂达标】
1.zhù zūn qí juàn qīn hàn chè zhuó
2.(1)羞,同“馐”,美味的食物。(2)见,通“现”,出现。(3)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4)满,形容词作动词,铺满。
(5)长,古义:高;今义:两者之间的距离大。(6)对面,古义:当面;今义:面对面,正前方,对过。(7)控,古义:拉开;今义:控制。
3.“暄”应改为“喧” “澈”应改为“彻” “倾”应改为“顷”“暮”应改为“幕”“崖”应改为“涯” 导解:据义辨形。如“幕”指覆盖在上面的布、绸、毡子等。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罗幕”的“幕”写成“暮”了。
4.《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李太白全集》李白唐代;《杜诗详注》 杜甫 唐代;《岑参集校注》 岑参 唐代;《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 清朝
5.黄昏时分,诗人在东篱下俯身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一抬头,苍翠巍峨的南山秀色映入眼帘,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物我合一。“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是无意识的瞥见;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着看,是有意识的注视。用“见”正符合
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一个“见”字,在诗人一俯一仰、有意无意之间,精确地表现了他悠闲恬静的心境。 导解:用“见”还是“望”。取决于“悠然”。
6.(1)这是新奇的联想,既表现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2)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倔犟、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课后强化】
1.B导解:“庇”读bì 。
2.D 导解:A项尔,这样;B项庐,简陋的房屋;C项瀚海,沙漠。
3.(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A 导解:“飞鸟相与还”是指傍晚时分,鸟儿结伴回巢,喻指自己归隐。
5.C 导解:作者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壮情怀,失意之中仍有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明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6.C 导解:作者只是在写自己当时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7.(1)留取丹心照汗青化作春泥更护花 (2)飞鸟相与还谁家新燕啄春泥
8.(1)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和天气的寒冷;(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导解:标题就包括两部分内容,“白雪歌”是作者咏雪,“送武判官归京”写送别。
9.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伥的心情。 导解: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这两句诗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10.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1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导解:结合诗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12.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导解:这是比喻的说法。
13.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导解:“浩荡离愁白日斜”表明作者难舍亲朋好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作者难舍国家的前途命运。
14.A 导解:冷清、凄凉是本诗的主旋律,诗人没有自得其乐的情感。
15.C 导解:由“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可知作者开始并没有把“月”与“影”作为“有情”之物描写。
16.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表达交流】
【写作指导】改写诗词,不是翻译诗句,而是以诗句为底本进行创作。应注意两点:一是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原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不可随意更改;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像。
【例文】
陶潜先生自从罢职彭泽县令之后,回到家中,静静地反思了一天,心知已经厌倦了世事,所以抛开了一切,过起了田园的生活。
有一天,他喝醉了,顿时感慨万分,与前来做客的友人聊了起来。友人问道:“君近来生活如何 ”陶潜微微一笑,答曰:“虽居住于人间,但无烦心之事。”“为何 ”“我也曾如此问过自己,或许是因为我早已看破世事,抛开一切了吧。”
友人曰:“我应效仿陶兄啊!”“何必呢 只要自己愿意,万般皆好啊!”“陶兄觉悟甚高,小弟可望而不可即也。”“客气了。”两人对饮从正午直至黄昏,所言之语包含对那争名夺利的现实的不满。友人即将归去,陶潜送之,曰:“你我人皆醉,但心却未醉。”“望陶兄改日前往小弟府上,你我再痛饮啊!”“好,再见。”
陶潜走到东墙下,伸手去采摘那朵美不可言的菊花,刚一抬头,就望见南边的山。“啊,这山多美啊!”他不禁在这夕阳的余晖之下发出感慨。乌儿们一只只从他眼前飞回窝中去。陶潜回到屋内,与老婆对曰:“唉,这种田园隐居般的生活比起那争名夺利的世俗纷扰如何啊 ”“如同天壤之别!”“看来,你也看透世事了,但要切记,可悟不可言,道理自在其中。”
陶潜大笔一挥,用一首千百年来还有人歌颂的诗记下了今天的一切。随后,酒醒矣。
【点评】小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创设合理的故事情节,紧扣“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进行记叙,主旨鲜明,条理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