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诸宏日】
一、书写(4分)
二、积累运用(28分)
1. ( )(2分)
2. ⑴_______ ______(1分)
⑵ ① ② ③ (3分)
⑶ (2分)
3.(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5.(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
(3分)
6.(5分)
活动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分)
活动二:(2分)
活动三: ___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雪(12分)
7. 。(2分)
8. ; ; 。(3分)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0.( )(2分)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二)春游上林湖(13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分)
16.(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17. _________ , _________ 。(2分)
18.( )(2分)
19. (4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五、作文(50分)
这是一个平民英雄辈出的时代。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奋力一托,到郭明义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再到今天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生命的亮度、道德的光芒又一次在神州大地闪烁绽放。“最美”,是一股向善的力量;“最美”,也需要你我共同参与挖掘。请以“_______最美”或“最美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想人名、校名。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八下语文参考答案
一、书写题(4分)
二、积累运用(28分)
1. D
2.⑴ ; ⑵孕育 遭遇 背负 ⑶是一个必须面对各种风险、但却从来不乏变革勇气的中国
3. ⑴欲上青天揽明月 ⑵岂不罹凝寒⑶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⑷略⑸略
4. ⑴地白(白) 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⑵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5.⑴ 凡尔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
⑵参考示例: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他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6.活动一:“诵读经典,追寻梦想”读书会;“中国梦,学子情”演讲比赛;“实现中国梦,青春在行动”志愿服务。
活动二:略
活动三:略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7.DABC 8.想象、视觉、听觉 9.作者对美好事物不能长存的惋惜之情。
10. D
11. 独立的个性,斗争的激情,献身的精神。
12. 湖光山色 越窑青瓷
13. 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
14. 增添上林湖的神秘色彩;由上林湖的自然景色描写过渡到下文越窑青瓷的叙述。
15.用比喻手法,写出上林湖的恬静安适,再次赞美上林湖自然环境的幽美。
16.⑴一路行,一路捡,我徜徉在远古的文明中,对古人的崇敬之情越来越深
⑵文明易碎,文明的碎片有可能被修补,也可能无法修补,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17.陶潜,东晋
18.C
19. ⑴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⑵买臣更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
20.朱:不甘心贫困。陶:态度安然。
21.结合自己读书习惯;赞成或不赞成且言之成理。参考答案:赞成:爱好读书,重在领悟文章精神实质。不赞成:根据文章内容精读与粗读结合。
五、作文(50分)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8分)
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驰骋(chěnɡ) 广漠(mò) 崇敬(chóng) 惩罚(chéng)
B. 可憎(zēng) 蒙昧(mèi) 貂皮(diāo) 酒肆(sì)
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 匿名(nì)
D. 狼藉(jí) 混淆(xiáo) 锃亮(céng) 轩昂(xuān)
2.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这是我们共同造就的梦想。自晚清以来,几代人泣血追求,无数人热血奋争,莫不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百年激荡,三十年变革,我们应当充满自豪,复兴之梦在我们的奋斗中前所未有的切近□也应当时常自警,历史的接力预示更多责任、更大挑战。这是一个_____①____着无数难题、但却越来越走向富强的中国,是一个日益____②_____着成长的烦恼、但又始终顽强向上的中国,是一个___③___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却充满发展激情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处这样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完成现代化的使命,更有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摘自2013.1.1人民日报社论:《让我们一起成就梦想——元旦献词》)
⑴“□”中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___ ______(1分)
⑵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A. 遭遇 B. 孕育 C. 背负
① ② ③
⑶根据画线句,仿一个句子,使之符合文意。(2分)
3.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⑶题必做,⑷⑸两题选做一题)(6分)
⑴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钱别校书叔云》)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
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是不需要永远在一起的”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美丽中国”美在山川,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美丽中国”美在爱国情怀,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爱国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赏析王建(唐)的《十五夜望月》,完成题目。(3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⑴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⑵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名著阅读。(6分)
⑴《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_________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同学在阅读《两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怎么说?(3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伤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
6. 综合性学习(5分)
近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发奋学习。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本次活动已有两个方案,请你再设计一个方案。(1分)
【方案一】“青春梦想,励志圆满”寄语大赛
【方案二】“雷锋精神,热血传承”无偿献血
【方案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请参与【方案一】“青春梦想,励志圆满”寄语大赛,写下你的励志感悟(不少于80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过去的2012年,很多人的梦想实现了,还有不少人的梦想在生长。如果你是下列人员之一,你的“中国梦”是什么?为什么?(2分)
【老师 环保专家 护士 人民警察 解放军战士 市长 科技工作者 企业老板 运动员】
如果我是___ __ _,我的“中国梦”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雪(12分)
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认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 )的宝珠山茶,( )的单瓣梅花,( )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 )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⑵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⑶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⑷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撇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发,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⑸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⑹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7.将下面相应的内容填入空白处,其顺序是 。(2分)
A.白中隐青 B.冷绿 C.深蓝 D.血红
8.第⑴段画“ ”的句子是作者的 之景,在描写中作者借助 和 等感官来感受江南雪的美好。(3分)
9.第⑶段画“ ”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对文章第⑵、⑶两段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写塑雪罗汉是孩子们快乐的游戏,突出江南的雪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B.“洁白”“明艳”“闪闪地生光”这些词语既以孩子的视角在观察雪,又融入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美好回忆。
C.写雪罗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突出了江南雪“滋润美艳之至”的特点以及江南雪景的生机盎然柔媚多姿。
D.写雪罗汉,晴天消释“他”的皮肤,寒夜使“他”结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是为突出江南的雪又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11.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你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3分)
(二)春游上林湖(13分)
⑴上林湖对我而言也是陌生的,每次,想放松自己心情时,就会悄悄地来到上林湖,可每一次看到的或是感受到的上林湖总不相同。是自己的心情不同,还是这里堆积的青瓷碎片太重、太多,以至无法看够上林湖的湖光山色?踏着尚有春意的晨露,我又来到了上林湖。湖堤外垂柳翠葱,一片绿色在春风中飘动。踏着76级条石铺就的台阶,登上高高的湖堤,眼前豁然开朗,此时的上林湖雾气缭绕,碧波荡漾,群山绿树成林,山风徐来,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尘世的喧嚣、生活的繁琐都烟消云散,一种宁静与脱俗的感觉从心底深处油然而生,心海如这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
⑵租一条游船向湖深处行进,船头犁开水面,泛起层层波浪,湖岸曲曲折折,佛棋山上突兀的巨石,任家溪的深湾,山崖上凌空而出的白色小花,无不显露着上林湖的美。偶有小鸟从船头飞过,也有白鹭在湖上空翱翔。优越的生态环境,草木畅茂,禽兽繁殖,这里成为了动物的天堂。船行过半,忽然想起老一辈人常挂在嘴边的传说,说上林湖湖心有一张玉眠床,床体如何洁白无瑕,挂件如何玲珑剔透,如何价值连城,说得有板有眼,如同亲见。传说毕竟是传说,1967年那次持续大旱,旱到只剩湖心的一汪水,也没有人见到过那玉眠床。但这传说也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态或是理想,上林湖是埋藏奇珍异宝的地方,是人杰地灵之处。
⑶上林湖真的有宝物吗?有!这便是上林湖越窑青瓷。
⑷船到上滩头,太阳也渐渐地从高高的山岗上露出了笑脸,漫步在湖滩上,不时能看到青瓷的碎片,阳光照在青绿色的釉面上,发出别样的光芒。从东汉到唐朝、宋朝这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集分布有115处窑址,其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因此,“露天青瓷博物馆”的美誉非上林湖莫属。迄今已经发现的7处东汉晚期至三国时期的窑址表明,1800年前上林湖的青瓷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中晚唐至北宋初,上林湖的窑工、匠师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创新,上林湖的制瓷工艺也不断地进步发展,器物越加精细、规整、优美。在全国青瓷窑场中一直居领先地位,唐时曾设“贡窑”,烧制进贡朝廷的秘色瓷,成为越窑的中心产地,也使越窑成为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灿烂的奇葩。从最初的粗胎泪釉到秘色釉,从器物的粗糙和单调到优质和繁多,从民窑到官窑,先人们经过了多少努力,发挥了多少聪明才智。
⑸祖籍桥头镇的学者余秋雨先生感慨地说:“文明易碎,文明的碎片有可能被修补,也可能无法修补,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是啊,所有的越窑辉煌都沉入碧绿的湖水深处,也被历史长河所淹没,剩下的只有那湖滩上随处可见的青瓷碎片,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沧桑,堆积在湖边、山岩下。
⑹一路行,一路捡,我徜徉在远古的文明中,对古人的崇敬之情越来越深。阳光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掬一捧清凉的湖水,让自己更接近这大自然,更贴近历史……(选自《宁波晚报》有删节)
12.作者春游上林湖,看到了哪些景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上林湖被誉为“露天青瓷博物馆”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⑵段插入玉眠床传说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第⑴段划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赞誉两种方法表达对古人的崇敬之情,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2分)
⑴直接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⑵间接赞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丙】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⑨其夫钱,令葬。
[注]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 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 ⑥听:听凭。 ⑦治道:整修道路。⑧自经:上吊。⑨乞:给予。
17.【甲】文中的“先生”就是指【乙】文中的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 (朝代)人。(2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造饮辄尽(到……去) B.置园中,给食之(通“饲”)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这是一个平民英雄辈出的时代。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奋力一托,到郭明义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再到今天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生命的亮度、道德的光芒又一次在神州大地闪烁绽放。“最美”,是一股向善的力量;“最美”,也需要你我共同参与挖掘。请以“_______最美”或“最美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 ⑵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想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