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查语文试卷
一、书写(4分)
亲爱的同学,字如名片,请你在答题时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本题将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浙江精神世代传承演化,历久弥新。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从大禹的因(shì) 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xīn) 尝胆、励精图治;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儒、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bó) 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都给浙江精神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yùn) 。
2、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杳无消息(yǎo) 匿名(nì) 畸形(qī) 解剖(pōu)
B、广袤无垠(mào) 嬉戏(xī) 管束(sù) 虐待(nüè)
C、颔首低眉(hàn) 污秽(huì) 迸射(bèng) 诘责(jié)
D、冥思遐想(xiá) 小憩(qì) 姮娥(huán) 滞留(zhì)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我早已把狗调教好,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惫不堪了。
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4、下面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 抑扬顿挫 世外桃园 孜孜不倦 谈笑风声
C、 拔山涉水 历历在目 锋芒必露 冥思遐想
D、 与日具增 载歌载舞 不求甚解 正禁危坐
5.根据下面文字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25个字以内)(2分)
一位旅行家向诗人海涅讲述他所发现的一个小岛:“你猜猜看,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什么现象?”旅行家神秘一笑:“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作为犹太人的海涅不动声色地说:“ ,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为了避免清明祭扫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B. 广州的特大暴雨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也牵动了政府的特别关注和关心。
C.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科学理念更新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
D. 养宠物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也使宠物的管理成为小区物业管理的大难题。
7.与下面语段的空缺处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没有文字,没有笔,没有纸,自然也就没有书。我们祖先采用堆小石头或者以绳打结的原始办法来记事。 后来,人类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5 千年,中华民族已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没有发明纸张之前,是把文字刻画在乌龟壳和牛骨头上边,这就是甲骨文。 。这样一来便有了中国最早的书——甲骨书、青铜器书、石碑书和竹简书等等,也有人把它们称为是我国最原始的书。
A.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镌刻在石碑上、铸就在青铜器上、撰写在竹简上,于是就有了铭文、碑文和毛笔字。
B.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就在青铜器上、镌刻在石碑上、撰写在竹简上,于是就有了铭文、碑文和毛笔字。
C.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就在青铜器上、镌刻在石碑上、撰写在竹简上,于是就有了碑文、铭文和毛笔字。
D.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铸就在青铜器上、撰写在竹简上、镌刻在石碑上,于是就有了碑文、铭文和毛笔字。
8.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每题2分,共8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规律。
(2)诗句:“ , 。”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文天祥《过零丁洋》)
(3)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4)《水调歌头》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著阅读(4分)
(1)、初中语文课本“名著导读”目录中常用一句话来概括点评名著的内容或特色,例如“《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其中一部,也用简短而有创意的话来点评其内容或特色,字数20以内。书名 《 》(2分)
(2)、你觉得谁可以被称为 “新时代的保尔”,“ 当代保尔”,为什么? (1分)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认为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1分)
10、综合性学习(共6分)(每小题2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中华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中国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①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② ”之意。
①
②
【写春联】请模仿撰写一副春联。
示范参考:1、春回大地千峰秀 日暖神州万木荣 2、阶前春色浓如许 户外风光翠欲流
【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请给你的长辈或老师发一条表示新春祝福的短信。
我的短信: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生命的声音 》(15分)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1.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12.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13.内容探究。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3分)
14.语言品析。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5.情感体验。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二)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13分)
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③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
④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B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②”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⑤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注释】①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②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双方产生的相互对抗的力。
16.请概括余震的另外两个特征及余震产生的原因。
(1)余震的特征:① ;②强度小,大都不会造成破坏,多次就成灾;③ 。(4分)
(2)余震产生的原因是 。(2分)
17.第②段采用的说明方法除打比方之外,还有 等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8.第④段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温馨提示:AB任选一处作答,3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20、下面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
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俟其欣悦(等待)
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其真不知马也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2、文中语段从两方面表现作者的“嗜学”,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二)王生好学而不得法(8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23.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词。(2分)
(1)王生不说( ) (2)吾悉( )能志之
(3)王生益( )愠,不应而还走 (4)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2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2分)
五、写作(40分)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查语文答题卷
一、书写(4分)
二、积累与运用(32分)
1、 、 、 、 。(2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6.( )(2分)
7.( )(2分)
8.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每题2分,共8分)
(1) ,
(2) ,
(3) __ ______ ,__ _ ___ ______
(4) ___ ___ ____ ___,__________ _
9、名著阅读(4分)
(1)、《 》 (2分)
(2)、 (1分)
(3)、 (1分)
10、综合性学习(共6分)(每小题2分)
《过新春》
①
②
【写春联】请模仿撰写一副春联。
《话春节》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一)《生命的声音 》(15分)
11. (2分)
12.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4分)
13.
(3分)
14.
(3分)
15.
(3分)
(二)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13分)
16.(1)①
③ 。(4分)
(2) 。(2分)
17、 、 (4分)
18. (3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8分)
19、( )(2分)
20、( )(2分)
21、( )(2分)
22、 (2分)
(二)王生好学而不得法(8分)
23.(2分)
(1)说( )(2)悉( )(3)益( )(4)厌(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2)
25.
(2分)
写作(40分)《记住这一天 》
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查语文参考答案
一、书写(4分)
亲爱的同学,字如名片,请你在答题时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力求美观。本题将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二、积累与运用(32分)
1、 (2分)势、薪、博、蕴 2、 ( C )3.( B )4、(A )5.(真是这样,那么我和你到岛上去一趟。 )6. ( B )7.( B )
8.根据课文填空或理解性默写。(每题2分,共8分) (略)
9、名著阅读(4分)
1)、点评:参考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和人生的教科书。(2分)
2)、略(1分)
3)、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1分)
10、综合性学习(共6分)(每小题2分)
【过新春】团圆 怀念祖宗(敬重祖宗)
【写春联】春回大地千山竞秀 迎新春盼江山一统 ;日暖神州万木争荣 送旧岁期骨肉重圆 ; 日丽风和神州雨霁 生财莫忘崭新道德 ;波平浪静海峡云开 致富须怀美好情操
【话春节】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11.两层含义,一是指蚊子发出的声音;二是指在死亡临近时,矿工从蚊子的声音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呼唤。 12.宁静极了(或:宁静) 充满希望(或:期待、希望、盼望) 原因:因听到了蚊子的声音(或:因蚊子的出现) 13.“相濡以沫”的意思: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或:指在患难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撑,相互扶持。) 具体表现:文中蚊子吸矿工血以活命(物质上的),矿工听着蚊子的声音重拾生命信念(精神上的),以此来相互救助。 14.答案示例: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在死寂环境中的细小声音对矿工心灵的震撼。②“惊天动地”一词写出了矿工在绝望中听到声音后“悚然一惊”的心理状态。③从对比的角度来看,“声音很小”与“如巨雷”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这细小的声音对矿工的震撼力之大。(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15.本文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等。学生的人生态度:可从“学会珍惜”、“居安思危”等方面来谈。
(二)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13分)
16.(1)特征:①同一地发生,持续时间可短可长(2分);③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2分)。
(2)原因是:①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1分)。②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或“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1分)。(意思接近即可)
17.①作比较或列数字。(1分) ②其作用:(1)作比较:把第一天和第十天的余震强度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2)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任意回答一种即得3分)
18.不设统一答案,以下两个答案仅作参考。
A.“到目前为止”,是一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1分);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2分)。
B.“似乎”,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1分);若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2分)。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8分)
98、( C )(2分) 20、( A )(2分) 21、( D )(2分)
22、(2分)(1)借书读,每次都抄下来,且及时归还。(2)不怕路途遥远,拜师求学。
(二)王生好学而不得法(8分)
23.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词。(4分)
(1) ( 通“悦”愉悦 )(2) ( 全、都 )
(3) ( 更加 ) (4) ( 满足 )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只学习(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2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2分)
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示例:有位哲人说过,“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好问善思、取长补短等,都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
写作(40分)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