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主要建筑作品有:纽约联合国大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并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预习检测(字音字形)
墁地 轮廓 额枋 斗拱 抱厦
柁墩 帷幕 正脊 门槛 接榫
穹窿 戗兽 纯粹 如翚斯飞
màn
kuò
fāng
gǒng
shà
tuó
wéi
jǐ
kǎn
sǔn
qióng
qiàng
cuì
huī
lǐn
檩
研究对象
析 题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研究方向
探究重点
思考讨论一
找出中国建筑九大特征的关键词,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什么顺序展开?
一、 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
诠
释
屋 顶
房 屋
台 基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群体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
左右对称
坐北朝南
有主有从
户外起居
举例子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立 柱
横 梁
打比方
作比较举例子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中国建筑的特征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摹状貌
下定义
举例子
中国建筑的特征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摹状貌
中国建筑的特征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作比较
引用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举例子
作比较
霸王拳
八、部件的装饰作用
三福云
瓦当
脊吻
门 环
中国建筑的特征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举例子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
彩漆
木刻
浮雕
琉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
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群体建筑构成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的装饰作用
颜色的选择——朱红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外观装饰
主
次
整体
局部
第二部分结构与说明顺序
总
体
特
征
结
构
方
法
思考讨论二
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
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建造新中国建筑作总结。
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
(1—2)
(3—13)
(14—19)
(20)
思考讨论三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词汇”“大文章”“小品”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汇”“大文章”“小品”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打比方
语言和文学(喻体) 建筑学(本体)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和庙宇等
小品 山亭或水榭等
深入浅出
易于理解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和性质一致, 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可译性
因为相通,所以可译;
因为个性,所以多彩。
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
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
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梁思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向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及风格吗?从文中能看出先生的用意吗?
热爱 守护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