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通过圈点勾画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归纳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通过归因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思考作者对生命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深沉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圈点勾画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归纳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及家人在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难点:通过归因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思考作者对生命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深沉思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环节
导入
很多人有养猫的经历。(问生:有没有哪位养猫的同学愿意分享下养猫经历或感受?若无:)钱钟书爱猫,曾帮猫打过架;季羡林养猫,每天和猫在北大校园散步;丰子恺养猫,逢客就说猫。可《猫》中的“我”却在文章末了却说永久不养猫了,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猫》,一探究竟。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养猫经历、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热情和诉说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可作为热身活动。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请根据“我”们家三次养猫经历,把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并说说你的划分依据。 Comment by admin: 有了课前预习单中表格的梳理,学生对于文章层次的划分就简单了很多。
明确:第一只猫: 1- 2段——不要紧,我再想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 3 14段——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15-34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补充:划分层次时关注段落的首尾句。连着开头的一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使得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设计说明】关注收尾句,划分层次,梳理文章脉络。将4句话拎出来,对于作者的情感变化有初步感知。
细读文章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注:四人为一小组,在表格上填写关键词,并在原文中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并加以分析。
表格: Comment by admin: 修改:表格作为课前预习,写在预习单中。让学生对于整篇课文有一定的感知,为长文短教打下基础。
第一只猫 (1~2段) 第二只猫 (3~14段) 第三只猫 (15~34段)
来历 从隔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流浪猫
外形 可爱 ,好看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比喻) 浑身黄色,可爱 毛色花白,不好看。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性情 很活泼。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去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红绳,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 “它在园中乱跑,有会爬树,又是蝴蝶安详地飞过时,他也会扑过去捉。他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不活泼,忧郁,懒惰。 “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在家中地位 很受喜爱。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是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 “我们都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存在感低。 “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病死(天灾) 丢失(人祸) 死亡(“我的虐打、冤枉所致”/邻居?——死因不明)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旨在通过圈点勾画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归纳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及家人在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但工作量比较庞大;是否需要在预习时就先行布置这个作业,课堂上是在团队沟通互相补充后的对于预习作业的检验与反馈。是否需要在小组讨论前就划分为三大组,每一个大组对应一个部分,更有针对性?
难点探析
完成表格后,我们发现“我”三次养猫的共同点是什么? Comment by admin: 心得:这个提问很好,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从散到整合的过程。归纳出了“难过”。
预设:①猫都亡失。②“我”爱惜猫,猫死后,我都是伤心难过的。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既要把握整体阅读,又要归纳和比较。
追问:课文中哪句句子把“亡失”与难过紧紧联系在一起?
明确:第32段——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找出三处“难过”的语句,你怎么看出“更难过”中的“更”字?
预设: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我也怅然、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③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文章的重点在第三只猫)
追:分析得很好,能不能来读一读,读出“更”难过。 Comment by admin: 这三处读,是在学生实践了对于文本的三句结构划分之后的读。这里的三句句子是能体现三次我失去“猫”时候的心情的句子,也是在落实单元目标中“勾画重要语句段落”这一要求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逐步体会了三次情感的逐次加强。又进一步实践了第二单元的把握文章情感后朗读这一教学目标,做到了对于前后的衔接和巩固。
【设计说明】感知体悟“我”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从天灾到人祸再到己过,引导学生看到小说叙事的表层结构,也引导学生初步察觉作品隐形的含义线索,加强朗读。读中促悟。
“更”体现文章的情感最深处、文章的重心在第三只猫上,“比”字体现了什么?
明确:文章的主要写法是对比。
那么,我因妄下断语而难过万分,有哪些因素导致我妄下断语?
预设:①猫的凝望②猫的“好像吃着什么”③现场鸟的死状④妻子的咬定⑤张婶的无言辩驳
⑥(很重要的一点!!!)因猫本身相对于其他两只猫的不好看、无用处、忧郁而不被喜欢。
于是猫的罪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惩戒。猫死了,忽然死在了邻居的屋脊上,那猫一定也是有话要说的,如果你是猫,你想说什么?
预设:不是我杀的呀……你们怎么就不听听我的声音呢?心碎了……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发现这只猫有苦说不出。小说体验阅读,为主题解读蓄势。
猫死了,按我在第二只猫死时说的话:“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那么这一次,夺走猫所爱的什么?“不知名的”又是什么? Comment by admin: 最后的文章主旨的概括中,作者希望通过文本唤醒人们关心弱者,用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生命。这一点学生能轻而易举的体会。
修改: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如果从猫的角度”思考中心难么得到的答案是否不同哪?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从猫的角度。弱小的生命要懂得排解和懂得珍爱自我。
明确:失去了生命,所爱的生命、自由、尊严、价值、诉说和辩护的权利。不知名的是棍棒、怒斥,更是我们人性中的凶恶、冷酷、残暴、阴暗。
小结:黑猫逃走了,但逃不脱它的命运。文中的猫仅仅是猫吗?也许是张婶,也许我们也是这世界中渺小的一只猫。作者写下这篇小说,目的是什么?
明确:唤醒反思,同情与关注被侮辱、被践踏的弱者的不幸命运,感受每一个生命的新鲜和美好,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一个生命。
【设计说明】源于文本,进入生活。每个人都可能是猫,每个人都可能是“我”,不变的是对感受美好与尊重生命的人生价值观的呼唤与坚守。
布置作业
1.随笔:《猫》写的是以人的视角在看猫。我们不妨一试,猫眼看人。请你以三只猫中任一一只猫的视角,为它代言,诉说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