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17 15: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分清内容主次,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2. 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
3. 揣摩作者如何抓住重点,写出传统节日美食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实践中借鉴。
教学重点:理清脉络,分清内容主次,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感受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抓住重点,写出传统节日美食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实践中借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分清内容主次,揣摩作者如何抓住重点,写出传统节日美食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实践中借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称腊八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你知道腊八粥里要放哪些东西吗?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对孩子们又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沈从文的《腊八粥》。
设计意图:从第一篇课文中写“腊八粥”的句子过渡到本文的课题,联系所学知识有所延伸,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仿照示例,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中主要描绘的几幅画面,运用关键词进行概括。
四、初尝腊八粥,感受美味
1.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交流读后的感受。
(1)请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
(2)交流。
“甜甜的腻腻的”:叠词的使用,使得文字读起来有韵味,且富有童趣。
“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腊八粥食材丰富,从“糊糊涂涂”一词能想象出粥的浓稠
“叹气似的”:这样的描写,使腊八粥有了生命力。
总结:这段话中,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印象一一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制作过程等。人们对粥的喜爱之情隐含其中。
2.请学生完整地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字里行间的声、色、味,以及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设计意图:第一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教学时让学生结合关键语句进行赏析,旨在带领学生去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事物特点的。
仿写练笔,练习表达
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食物,并说明理由。
仿写课文第一段
要求:抓住食物的特点,可从食物的材料、味道、做法等方面去考虑,尽可能写出对食物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落实课后练笔的要求,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选取学生喜爱的食物,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积累写作素材。
板书设计: 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体会文章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二、品读“等粥”,体会写法
1.品读八儿“盼粥”的段落(第2-8自然段),想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圈画出相关语句并赏析。
(1)交流描写八儿的语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进进出出灶房”(动作、神态,突出八儿的急切心理)
②“眼睛可急红了”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提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迫不及待)
③“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赌气、撒娇)
(2)交流描写腊八粥的语句。
①引导学生抓住“叹气”一词来体会其表达效果。预设1:写出了腊八粥沸腾后向外冒泡的样子,非常生动。预设2:腊八粥好像和八儿在一同气,凸现了馋粥的八儿总也得不到满足的心情。
②教师小结:“叹气”是人的活动,用这样的词语来描写腊八粥,就赋予了腊八粥以生命力。同时,这也是在用粥的“叹气”来托等粥人的心情。
2.学生思考:课文的题目是“腊八粥”,可是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八儿的言行、神态
预设:描写馋粥的八儿的言行、肖像,更能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八儿越“馋”,越能说明腊八粥吸引人。
小结:作者借助人物的反应,描绘了一幅妙趣横生的腊八节生活画卷。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描写八儿“分粥”“猜粥”“看粥”的相关段落。
合作学习要求:默读描写八儿“分粥”“猜粥”“看粥”的相关段落,圈出精彩的词句,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将人与粥结合在一起,来详写主要部分的 读后在小组内交流。
(1)分粥
①分角色朗读第9—12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
提示: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
②“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
③再次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教师小结: 八儿想尽办法给自己多分些粥喝找理由,并巧妙地把妈妈拉到自己的“阵营”。紧接着见妈妈没有反驳,竟然还想去占妈妈的半碗腊八粥。童稚的话语,让八儿的馋相跃然纸上,凸现了腊八粥的诱人。
(2)猜粥
①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间适时补充。
预设1:对八儿脑海中猜想的腊八粥中食材的描写非常细致,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的丰富。
预设2:八儿猜测的腊八粥的样子和下文实际看到的几乎一致。
②学生朗读描写不同食材的语句,闭目想象八儿所猜的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进一步体会八儿“馋粥”的程度,体会作者笔下八儿脑海中腊八粥食材的丰富、口感的独特。
③请学生说一说此时八儿的心理变化
小结:通过对八儿心理活动的细描写,作者写出了此时的八儿对腊八粥的好奇又进了一步,更巧妙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
(3)看粥
①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惊异)
②请学生对比“猜粥”“看粥”两个部分
预设1:“猜粥”的部分与“看粥”的部分对粥的描写都很细腻。
预设2:八儿猜测得很准确。
小结:作者在“等粥”部分细地描写了腊八粥,同时成功塑造了“馋粥”的八儿形象,凸现了腊八粥的好喝、诱人在这部分,“人”与“粥”互相映衬,将“腊八风俗画卷”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4)喝粥
①自读课文“喝粥”部分(第18-19自然段),结合文中词句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预设: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
追问:“喝粥”部分作者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后的家庭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小结:作者对喝粥的过程一笔带过,却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充满诗意而又妙趣横生,更能充分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腊八节这一天,八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粥,场面温馨。这样的结尾更有余味。
②引导学生联系整篇课文的详略安排,思考为什么详写“等粥”而略写“喝粥”,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
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人的感受来写腊八粥的特点,将腊八节风俗根植在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中,更能让读者感受到腊八粥的甜蜜,腊八节风俗的美好。
设计意图:从八儿的视角去感受腊八粥的魅力,可以更好地让其感受到课文中“人”与“粥”两条线索的细腻交织,体会到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四、深入探究,理解意图
1.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关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些富有童趣的称谓,提出问题:在腊八节,只有八儿一个人期盼腊八粥吗
(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喝腊八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的风俗。作者不光写了八儿期盼、喜爱腊八粥,其实他更想写出的是所有中国人对腊八粥的期待、喜爱。
2.小结:之所以把“等粥”部分写得如此详细,就是因为这部分能够把这种期待和喜爱之情表现得特别充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前面两部分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体会谋篇布局的巧妙。
作业布置:
1. 完成练习
2. 比较阅读:阅读冰心《腊八粥》,与本文进行比较,从内容安排、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盼粥 急切
分粥 迫不及待
等粥 猜粥 好奇 喝粥
(详) 看粥 惊异 (略)
反思:沈从文的语言风格细腻、鲜活,富有生活气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并不困难。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着重品析了作者对八儿的描写,引导学生巩固了人物动作、语言、肖像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了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又让学生示范朗读,并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在盼吃腊八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