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学前准备 引入: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老师来说个谜语大家猜猜: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青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每天都帮农民伯伯除掉田里的许多害虫,今天我们就请来两只可爱的小青蛙。谁能给大家讲讲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呢?(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青蛙的一些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利用主题图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虫子。”听了它们的对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2.小组汇报交流。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教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汇报交流。(2)教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怎样列式?师:56-30=?该怎样计算?(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各自的算法,鼓励方法的多样化)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1题)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解答。生1:两只啄木鸟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生2:大啄木鸟比小啄木鸟多吃多少条虫子?(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3.课本第54页“练一练”第5题。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生:有38只青蛙。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小结方法:原来的-剩下的=跳下去的列式:38-5=33(只)4.课本第54页第6题看图,说说图意。(来了42名同学,只有30瓶水。)提问: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没有水,因为水少了。)讨论:有多少名小朋友没有水?(水的瓶数比人数少多少,就有多少人没有水。)列式解答。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第3课时 青蛙吃虫子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56+30=86(只)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56-30=2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