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精品同步练习及检测(资料包,超级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精品同步练习及检测(资料包,超级精品资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07 21:18: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谪守(zhé) 皓月(hào) 珍羞(xiōu)
B.布衾(qīn) 塘坳(ào) 忧谗畏讥(chán)
C.汀兰(tīnɡ) 呷浪(xiá) 恶能无纪(wū)
D.酿泉(niànɡ) 天涯(yá) 风力尚劲(jìnɡ)
2.下列每组短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过来。(2分)
A.朝晖夕阴 波澜不惊 泉香酒冽 临溪而渔
B.蒙络摇掇 风掣红旗 晦明变化 参差披拂
C.秋天漠漠 胡琴琵琶 山岳潜形 虎啸袁啼
D.凄神寒骨 青树翠鳗 愁云惨淡 浩荡离愁
A B C D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吾谁与归(归依) B.名之者谁(命名,取名)
C.柳条将舒未舒(伸展,展开) D.多歧路,今安在(安静)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百废具兴。
C.云归而岩穴暝。 D.玉盘珍羞直万钱。
5.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顶是( )(2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人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B《小石潭记》中的游览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C.《醉翁亭记》中写到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游人之乐”,归根结底表达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满井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无不渗透出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
B.《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宋代
C.《满井游记》——《袁中郎集笺校》——袁宗道——明代
D.《己亥杂诗》——《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代
8.填空。(4分)
(1)《己亥杂诗>表明作者愿为国家出力的一则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比喻写出雪后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一诗中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0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10.“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6题。(11分)
喜雨亭记
苏 轼①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②,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④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日:“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⑤,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日:“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紧⑥谁之力?民日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日不然,归之造物⑦。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苏轼在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派创始人。②越三月:过了三月。③忭:欢欣。④属客:斟酒敬客,意同劝酒。⑤荐(jiàn )饥:连年不熟或麦禾不熟。这里指禾不熟。⑥繄:语气助词。⑦造物:古时以万物为天所生成,故称天为造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2分)
(1)而吾亭适成 适:
(2)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雨:
(3)于是举酒于亭上 酒:
(4)予至扶风之明年 明年: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C.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D.官吏相/与庆/于庭
16.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3分)
清新的回忆
1994年8月15日,我乘坐斯堪迪纳维亚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莫斯科飞抵斯德哥尔摩,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北欧的土地。常说的北欧五国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其中前四国的语言文化相当接近;芬兰与爱沙尼亚、匈牙利的语言类似,同在印欧语系之外,所以算是北欧国家里的另类。欧洲北部的人民对四季的转换特别敏感,这也难怪,因为漫长的冬季不仅冰天雪地,而且白昼短的让人心烦。幸好,我的首次北欧之旅是在一年中最好的夏季,第一站就是美丽的瑞典首都、北方水城斯德哥尔摩。
飞机抵达已是六七点钟,但天色仍然早得很。快捷地办好瑞典入境手续,我们推着行李车走出阿拉达机场,第一个感觉就是环境异常地整洁、空气异常地清新。也许这与来自较为破旧的俄罗斯有关,但在多年后走过很多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仍清晰地记得瑞典给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整洁清新。车子飞驰在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路边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野风光,这儿一片金黄,那儿一畦碧绿,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
斯德哥尔摩本来就是漂在海上的城市,据说全城由八九个大岛组成,崎岖海岸线边的小岛更是星罗棋布。这几天丽日晴空,正是全年的最佳旅游时节,游艇上各国游客吹着清爽的海风,面对海天一色、城在水中的美景赞不绝口。导游是个体格健壮的当地姑娘,她操着流利标准的英语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景点。后来经过比较,我发现欧洲北部的人们说英语确实非常地道,特别与法国、东南欧相比;后来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是他们的母语大都与英语同属日尔曼语系,二是欧洲一体化的步伐至少在文化层面已经席卷西北欧,再有教育得力。说到瑞典姑娘,这可是个盛产西方美女的国度,从早期的电影明星嘉宝到当代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手层出不穷,今日看到这里的如画美景似乎大悟: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再联想到瑞典人的音乐天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虽然不是英话,却出产了众多享誉西方的英文流行组合。瑞典的工业基础也实力强劲,一大批响当当的跨国企业都从瑞典走向世界,这也奠定了该国在本地区的老大地位。
人杰地灵的瑞典,主要城市都面水而建,斯德哥尔摩称得上世界同类水上城市的代表作。其实不只是靠海的城市需要水。走遍全球后我总结到,凡是历史文化名城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这水可以是天然的河道,如拥有赛纳河的巴黎;可以是人工运河,如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还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如今日的德国新都柏林。当然海滨的名城更是数不胜数。有了水,整个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气和生机。我国的历史名城也不例外,江南水乡和京杭运河两岸曾兴起了多少美丽的城市,可惜到了近代随着河水的逐渐消失而繁华不再。想到这里,真希望我们现在还享有天赐秀川、良湖的城市如杭州、苏州、武汉、岳阳,北方的泉城济南,或祖先开凿有人工湖的北京等名城,都能珍惜这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永葆一方生机活力。
17.全文移步换景,由景到人、由景到理,既写了迷人的景色,又写了哲理的思考,请围绕题目“清新的回忆”完成下列填空。(4分)
(1)作者对瑞典景色的清新回忆有这样几点 (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瑞典人的清新回忆有这样几点 (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语境,请你想想,能不能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认为,水对于城市有何重要作用?请你以自己身处或周边的城市为例子,说说城市的美化和建设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07年江西省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21~23题。(8分)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④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官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áo ):指蝉。③陂(bēi):池塘。④持:携带。
2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官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_____________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感情的。(3分)
23.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4.写一篇游记,记自己的一次出游。可以写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也可以描写乡野风光,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导解:“羞”应读xiū 。
2.A.冽——洌;B.掇——缀;C.袁——猿;D.鳗——蔓
3.D 导解:安,哪里。
4.C 导解:A项“属”通“嘱”;B项“具”通“俱”;D项“羞”通“馐”;“宜”通“值”。
5.A 导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A 导解:先叙事后写景。
7.C 导解:“袁宗道”改为“袁宏道”。
8.(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C 导解:往南直到潇水、湘水。
10.A 导解:之,代词,代指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1.(1)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2.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导解:选文第二段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第三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而下文写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者对比强烈。
13.(1)正好,刚好。(2)下雨。(3)酒杯。(4)第二年。导解:“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明年”,古今异义用法,文中解释为第二年。
14.(1)商人聚集在集市上欢唱,农民们都到田野里庆祝。(2)不久,一个月不下雨,农民方才开始担忧。 导解:相与:共同,一起;忭:欢欣;方:才。
15.D 导解:官吏相与/庆于庭。
16.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导解:民以雨而乐,官以民而喜,“喜雨亭”之“喜”,为全文核心。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背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
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
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
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做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我因而用雨来命名我的亭子。”
17.(1)①整洁清新;②海天一色,城在水中。(2)①瑞典人英语好;②人美,有音乐天分。
导解: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只要理清思路,并在文中找出标志性语句即可理解。
18.不能删去,删去后就显得瑞典的整洁也许与破旧的俄罗斯有关,那整洁就带上了疑问,特点就不够鲜明。画线句扩大了比较背景,使整洁的特点鲜明、突出。 导解:语句能否删去,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思考:一是该句话在全文或本段中的表达作用;二是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19.不仅巧妙点出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而且引起读者兴趣,自然引出下文。 导解:理解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一般应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20.水就像眼睛一样会使城市充满灵气和生机,水是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第二问略。 导解:第一问,首先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如“有了水,整个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气和生机。”“都能珍惜这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然后再概括提炼即可。第二问的解答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应结合实际分析;二是所提建议有可操作性;三是提倡学生创造性思维。
21.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导解:柳暗,蜩鸣,荷花红,都是暗含季节是夏季的词语。
22.写夏景或忆春水今昔对比 导解:此题考查对两首诗写作内容及写作手法的分析概括,一首通过写景抒情,一首通过叙述今昔对比抒情。
23.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导解:理解两首诗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从重点句子、注释等几方面分析,像“白头想见江南”“父兄持我东西”“欲寻陈迹都迷”,以及注释中的“重游”都能体会出作者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4.【写作指导】写游记,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描写景物时,应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二是一般采用游踪顺序来
写,思路清晰;三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或畅谈自己的某种感受。
【例文】
南京夫子庙
站在夫子庙门前,只见一排绿树亲热地向我招手。一对高大的石狮子歪着头,睁大圆眼怒视着随风摇曳的树林,仿佛很为它们的“轻狂”恼火了。瞧它们,甚至举起一只爪子,想扑过去呢!
进入大门,当正庙蓦地出现在我眼前时,我不禁诧异了,因为它比我想像的还要壮观。庙门前上方有块匾,上面写着三个有力的大字:“大成殿。”庙的四角高高翘起,优美得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金顶、红门,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我油然而生一股庄重之感。
眼前是一片楼房,一色的金碧辉煌,古色古香。这儿的一切都模仿着古代的样儿,高高挂起的酒幌子招揽着顾客,使人一下子就记起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句来。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引导我,走进路边的每一个店里去,并不是买什么,只是看看。在“文房四宝”店中,一心来觅古迹的我真是如愿以偿了。橱窗里,笔、墨、纸、砚俱全,有的笔杆上还刻着我认不出的字,砚盖上还画着花鸟鱼虫,简直像是极精美的工艺品了。店的四壁上,挂着一些字画,微微发黄的纸真叫人怀疑是古代书法家、绘画家的真迹。淡淡的墨香混杂着宣纸散发出的香味,把我吸引住了。此外,还有古玩。我对这虽一窍不通,但也细细观赏起来。那细致精巧的雕刻,造型奇特的陶器,竟使我看得入神了,。游兴也越来越浓。
我兴致勃勃地在这些楼阁间穿行,走着走着,发觉前面似乎没了路,等到了眼前,才发现小路悄悄绕了个弯儿,指向另一座楼,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楼”啊!抬头一看,幌子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楼外楼”这必是由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而得名的了。但由于用得恰到好处,说到了人们心里,也就有一种亲切自然之感,并博得了游人的啧啧赞叹,而我仿佛已融入这一片楼群中,到了“忘我”的境界了。
是啊,在这儿漫步就宛如回到了穿长袖宽袍的时代,只有看到周围的人们,才猛然想起这已是新世纪了,不由哑然失笑。我这才明白,夫子庙的游人这么多,原是奔着这片楼而来的。
【点评】这是篇游记,写的是游南京夫子庙。但文中有许多状物的文字,如写“大成殿”的外观,檐角展翅欲飞,优美得像燕子,状的是建筑物;又如写笔、墨、纸、砚的艺术修饰,状的是文具和字画;再如写文物、古玩,则勾描其雕刻之精细,造型之奇特,这些状物的描写非常细腻,都抓住了一个“古”字,显得很有特色。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 订 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30.诗五首
学习要点
1.熟练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歌。
2.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3.比较陶渊明的《饮酒》与李白的《行路难》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4.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课堂达标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停杯投箸( ) 金樽清酒( )
多歧路( ) 挂罥( )
布衾多年冷似铁( ) 瀚海阑干( )
风掣红旗( ) 都护铁衣冷难着(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
(3)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
(4)去时雪满天山路 满:
(5)高者挂胃长林梢 古义: 今义:
(6)忍能对面为盗贼 古义: 今义:
(7)将军角弓不得控 古义: 今义:
3.请用“横线”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而无车马喧( ) 长夜沾湿何由澈( )
俄倾风定云墨色( ) 散入珠帘湿罗暮( )
吟鞭东指即天崖( )
4.填空。
课文 出处 作者 朝代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的“见”换成“望”好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珍羞(xiū ) 龚自珍(gōnɡ) 阑干(lán)
B.羌笛(qiānɡ) 塘坳(ào) 大庇(pì)
C.突兀(wù) 瀚海(hàn) 挂罥(juàn)
D.长林梢(chánɡ) 狐裘(qiú) 岑参(cèn)
2.下面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辨识)
B.结庐在人境(庐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3.填空。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 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和作者的苦闷,反映出作者消极处世的思想。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填空。
(1)(07年嘉兴市中考)曹操在《观沧海》中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达了“落红不是无情物,”的心愿。
(2)(07年金华市中考)和谐是什么 和谐是陶渊明“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的从容;和谐是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的生机……和谐原来就是一种感觉,人人都生活在阳光之下的感觉!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置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说说画横线的诗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拿___________自况,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 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回答问题。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壹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4.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面上虽然冷清、凄凉,但表现了诗人自得其乐的情感。
B.这首诗诗人以独自形式,极力渲染自己情感的起伏。
C.这首诗开头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角色只有作者一人,这是刻意营造的氛围。
D.这首诗表现出由“独”和“不独”相互转换的情调,点尽了诗人踽踽凉凉之感。
1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虽然回环婉转,但也纯乎天籁,诗人的情感自然流露。
B.诗中既歌且舞,表明作者渐入醉乡,把冷清的场面写热闹起来,反映作者情绪变化。
C.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和“影”人格化,始终作为“有情”之物描写。
D.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表现自己凄凉之感。
16.古代诗词中描写“月”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用现代汉语改写《饮酒》,300字左右。
【课堂达标】
1.zhù zūn qí juàn qīn hàn chè zhuó
2.(1)羞,同“馐”,美味的食物。(2)见,通“现”,出现。(3)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4)满,形容词作动词,铺满。
(5)长,古义:高;今义:两者之间的距离大。(6)对面,古义:当面;今义:面对面,正前方,对过。(7)控,古义:拉开;今义:控制。
3.“暄”应改为“喧” “澈”应改为“彻” “倾”应改为“顷”“暮”应改为“幕”“崖”应改为“涯” 导解:据义辨形。如“幕”指覆盖在上面的布、绸、毡子等。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罗幕”的“幕”写成“暮”了。
4.《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李太白全集》李白唐代;《杜诗详注》 杜甫 唐代;《岑参集校注》 岑参 唐代;《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 清朝
5.黄昏时分,诗人在东篱下俯身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一抬头,苍翠巍峨的南山秀色映入眼帘,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物我合一。“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是无意识的瞥见;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着看,是有意识的注视。用“见”正符合
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一个“见”字,在诗人一俯一仰、有意无意之间,精确地表现了他悠闲恬静的心境。 导解:用“见”还是“望”。取决于“悠然”。
6.(1)这是新奇的联想,既表现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2)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倔犟、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课后强化】
1.B导解:“庇”读bì 。
2.D 导解:A项尔,这样;B项庐,简陋的房屋;C项瀚海,沙漠。
3.(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A 导解:“飞鸟相与还”是指傍晚时分,鸟儿结伴回巢,喻指自己归隐。
5.C 导解:作者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壮情怀,失意之中仍有希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明了作者坚定的信念。
6.C 导解:作者只是在写自己当时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7.(1)留取丹心照汗青化作春泥更护花 (2)飞鸟相与还谁家新燕啄春泥
8.(1)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和天气的寒冷;(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导解:标题就包括两部分内容,“白雪歌”是作者咏雪,“送武判官归京”写送别。
9.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伥的心情。 导解: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这两句诗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10.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1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导解:结合诗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12.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导解:这是比喻的说法。
13.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是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导解:“浩荡离愁白日斜”表明作者难舍亲朋好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作者难舍国家的前途命运。
14.A 导解:冷清、凄凉是本诗的主旋律,诗人没有自得其乐的情感。
15.C 导解:由“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可知作者开始并没有把“月”与“影”作为“有情”之物描写。
16.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表达交流】
【写作指导】改写诗词,不是翻译诗句,而是以诗句为底本进行创作。应注意两点:一是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原文的主旨及作者的感情不可随意更改;二是展开丰富的联想、想像。
【例文】
陶潜先生自从罢职彭泽县令之后,回到家中,静静地反思了一天,心知已经厌倦了世事,所以抛开了一切,过起了田园的生活。
有一天,他喝醉了,顿时感慨万分,与前来做客的友人聊了起来。友人问道:“君近来生活如何 ”陶潜微微一笑,答曰:“虽居住于人间,但无烦心之事。”“为何 ”“我也曾如此问过自己,或许是因为我早已看破世事,抛开一切了吧。”
友人曰:“我应效仿陶兄啊!”“何必呢 只要自己愿意,万般皆好啊!”“陶兄觉悟甚高,小弟可望而不可即也。”“客气了。”两人对饮从正午直至黄昏,所言之语包含对那争名夺利的现实的不满。友人即将归去,陶潜送之,曰:“你我人皆醉,但心却未醉。”“望陶兄改日前往小弟府上,你我再痛饮啊!”“好,再见。”
陶潜走到东墙下,伸手去采摘那朵美不可言的菊花,刚一抬头,就望见南边的山。“啊,这山多美啊!”他不禁在这夕阳的余晖之下发出感慨。乌儿们一只只从他眼前飞回窝中去。陶潜回到屋内,与老婆对曰:“唉,这种田园隐居般的生活比起那争名夺利的世俗纷扰如何啊 ”“如同天壤之别!”“看来,你也看透世事了,但要切记,可悟不可言,道理自在其中。”
陶潜大笔一挥,用一首千百年来还有人歌颂的诗记下了今天的一切。随后,酒醒矣。
【点评】小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创设合理的故事情节,紧扣“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进行记叙,主旨鲜明,条理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8.醉翁亭记
学习要点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3.学习融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为文的写法,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
4.理解本文“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 )林壑( )蔚然( .)琅琊( )
潺潺( )酿泉( )辄醉( )晦明( )
野蔌( )酒洌( ) 山肴( )伛偻( )
弈者( )觥筹( )颓然( )阴翳( )
2.下列加点字都是词类活用,请分别解释。
(1)名之者谁 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__
(3)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
(4)故自号曰“醉翁”也__________________
(5)至于负者歌于途__________________
(6)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___
(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
(8)太守宴也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是_______代________家欧阳修,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又号________。
4.本文是作者被贬到________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写景很有特色。请你就下面的句子,写一点赏析性文字。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提携(xié ) 林霏(fēi) 岩穴瞑(mínɡ) 琅琊(yá)
B.射者中(zhònɡ) 辄醉(zhé) 翼然(yì) 繁阴(fán)
C.酒洌(liè) 野蔌(shù) 伛偻(lǚ) 觥筹(gōnɡ)
D.颓然(tuí) 苍颜(cānɡ) 朝暮(zhāo) 喧哗(xuān)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3.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4.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
7.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干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三(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3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山间之四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与文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8题。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⑧其山川,道⑨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此:指滁州。②掇:拾取.采取。③上:皇上。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掇幽芳而荫乔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简要分析本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用现代汉语改写《醉翁亭记》,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堂达标】
1.chú hè wèi yá chán niànɡ zhé huì sù liè yáo lǚ yì gōnɡ yuí yǐ
2.(1)名词作动词,命名。(2)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3)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名词作动词,取号。(5)名词作动词,唱歌。(6)名词作状语,在前面。(7)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8)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3.宋 文学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4.滁州丰乐亭记
5 (1)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2)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水光山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3)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6.作者在这里细心地选取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画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画面又是互相映衬的,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导解:从“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加以描绘”这一点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7.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导解:“太守之乐其乐”是本文点睛之笔。
【课后强化】
1.C 导解:“蔌”应读sù 。
2.D 导解:秀,开花,文中指滋长。
3.(1)比喻(2)设问 (3)对偶 导解:设问的特点是“自问自答”。
4.C 导解:C项“也”直抒胸臆,感叹语气,其他三项是陈述语气。
5.(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丽石出者 (3)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示例: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导解:形式上采用对偶修辞,内容上符合题意。
8.(1)四季。(2)好的树木。 导解:“四时”在此处的用法与现在不同。
9.描写山间早晚与四季的不同景色。 导解:“山间之朝暮也”与“山间之四时也”是文中的语言标志。
10.风霜高洁 导解: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1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12.C 导解:“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描写的是冬天雪压枝头的美丽景象。
13.既照应上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又引出“而乐亦无穷也”,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做铺垫。导解:体会语句的表达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14.(1)香花。(2)命名。导解: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15.(1)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2)又庆幸百姓满足于每年都有好收成,因此百姓都愿意与我一起游玩。
16.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17.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18.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描写时多用散句。 导解:本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表达交流】
【写作指导】改写文言文不等于翻译文言文,应该围绕中心大胆取舍材料,重新组合材料。
【例文】
《醉翁亭记》改写
一美景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心中很郁闷,因为,他一直支持范仲淹,得罪了权贵们,所以被贬职到滁州做太守。但他一到那里,像把朝廷里的烦心事忘得一干二净,常常在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树林中悠闲自在,因为那青山绿水使他陶醉了。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登上其中一座山。山林里的山谷特别美,那“望之蔚蓝而深秀者”是什么山 一打听才知道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上六七里路,渐渐地听到水声潺潺。从两个山峰之中倾泻出来的,是甜美的酿泉。峰回路转,欧阳修一到这儿立即被吸引住了,看那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听当地人说,这个亭子至今还是“无名氏”,它是山中的和尚智仙修造的,欧阳修回到府中,准备请朋友一起聚一聚。
二聚会之乐
一天,欧阳修和朋友一起上山,到了亭子。大家都饥肠辘辘了,大家来到清澈见底的溪边,在亭中饮酒嬉戏,欧阳修喝了一点点就醉了,因为他年纪是朋友中最大的,他就马上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醉翁”,大家在溪边玩耍,有的钓鱼,有的洗脚,有的下棋……大家玩得把朝中的事都忘了。他们不分彼此不分官员大小,玩得不亦乐乎。啊,时间过得真快,林间云雾渐渐凝结,夕阳落山了,太守要回府了,大家也就跟随着下山了。
【点评】忠实于原文但不完全拘泥于原文,想像合理而丰富。两个小标题,概括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写法很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6.小石潭记
学习要点
1.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2.熟练地背诵课文。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堂达标
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参差( )( ) 寂寥( ) 篁竹( ) 坻( ) 摇缀( )
佁然( ) 翕忽( ) 悄怆幽邃( )( )
2.下面的加点字都是词类活用现象,请分别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潭西南而望 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斗折蛇行 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尔远逝 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每个短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水尤清洌( ) 青树翠漫( ) 蒙络摇辍( )
日光下撤( ) 佁然不动( ) 悄怆幽隧( )
4.文章按照游踪为序,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请你根据文章思路填空。(每空只填四个字)
发现小潭 _________ _________ 潭中气氛。
5.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他曾经被贬为______________司马,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__________。
6.请谈谈你对下面一句话的理解。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分析下面两句话,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景物特点的。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冽(liè ) 篁竹(huánɡ ) 卷石(juán )
B.佁然(yi) 悄怆(qi60) 翕忽(xT)
C.寂寥(liáo ) 斗折(dǎo ) 差互(cī )
D.披拂(fú ) 为坻(chí ) 幽邃(suì )
2.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弘扬永州文化,宣传永州,开发旅游事业,发展永州经济,永州市政府将举办“永州文化节”,请你试着拟写一条宣传语。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ll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直接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动静交错的描写中作者刻意抒写了鱼儿的欢乐,同时体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第三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9.“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 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攲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攲: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流数十步 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可名状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永州的绿水青山曾哺育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古有德行天下的舜、“古文中坚”柳宗元、书成一体的怀素争尚、诗成一派的杨万里、理学宗师周敦颐……近有无产阶级先驱李达、陶铸、蒋先云……结合永州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倡导“建设文化永州、和谐永州”。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育英中学初二(3)班等几位同学筹备创办一个“文化永州沙龙”,向全校同学推介永州文化,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1)假如你是小芳,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王老师,说: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州文化沙龙”组织首次报告会,重点向全校师生介绍“文化名人与永州”,但几位同学为到底介绍哪一位名人而争执不下,小芳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小芳说:我建议推介_____________(填人名),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
1.cēn cī liáo huánɡ chí zhuì yí xǐ chuànɡ suì
2.(1)名词作状语,向西。(2)意动用法,以……为乐。(3)名词作状语,向西南。(4)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5)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6)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洌”改为“冽”“漫”改为“蔓” “辍”改为“缀” “撤”改为“澈”“恰”改为“佁”“隧”改为“邃”。
4.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导解: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作。思路清晰,表述条理。
5.《柳河东集》 唐 柳宗元 永州 《永州八记》 导解:记住有关的写作背景,利于理解文章主旨。
6.这句话描写鱼的情趣。“怡然不动”写鱼的静态,“假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动态。动静结合写水中游鱼,突出表现潭的生命力,同时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
7.这句话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导解:描写景物,首先要认真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然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
8.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导解:概括语句的表达作用,往往从内容、结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切入分析。
【课后强化】
1.A 导解:“卷”读quán 。
2.(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导解:对于古代重要的经典名文,不但要熟记,还要准确书写。
3.(1)往下。 (2)特别。 (3)大约。 (4)呆呆的样子。(5)凄清。 (6)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导解:词语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下,本意是名词,下面,此处活用为动词,往下。
4.(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2)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导解:(1)下:往下;清冽:清凉;(2)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
5.示例:清丽江南,文化永州。 导解:能紧扣主题,语言简洁即可。
6.(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导解:(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2)“不动”表现其静,“远逝”“往来翕忽”写出其动;(3)以环境的凄清衬托心情的忧伤。
7.潭小水清的特点。 导解:这里从侧面烘托了水的清澈。
8.潭的水源 由近及远的顺序 导解:介绍潭的水源,先写溪身,再写岸势。
9.作者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 导解: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10.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他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导解:解答此题,可从作者当时的处境及游小石潭的目的人手分析。
1l.(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1)凄清,冷清清。 (2)向南。 (3)说出。 导解:“南”的用法是词语活用现象,此处“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南。
13.(1)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2)秀美的树木和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映成趣。 导解:可:大约;许:左右,表估计;若:好像;佳:秀美。
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导解:解答此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二是作者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空有才华而不被重用,自然产生“怅然”之情。
【参考译文】
【乙】从道州城往西走一百余步,有一条小溪,往南流了几十步之后汇入营溪。小溪两岸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倾斜,有的盘旋,真是无法形容其形状。清澈的溪流冲击着岩石,形成旋涡。秀美的树木和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映成趣。
这条小溪如果处在山野之中,就很适合遁世隐居的人游玩;如果处于人们居住之处。就会成为城郭、闹市的最佳去处,是悠闲的雅士寻访的园林。但是自设置州郡以来,竟没有人欣赏。(我)徘徊在小溪上,为小溪无人欣赏而郁闷。
【表达交流】
(1)示例:王老师,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永州、和谐永州”的号召,我们准备组建“文化永州沙龙”,目的是让全体同学了解永州文化名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恳请老师支持、指导。(2)示例:柳宗元 因为他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他的“永州八记”让世人了解了永州美丽的自然风光。 导解:恳请别人帮助和指导,说话时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并且要说明白你从事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等,以便让对方能更多地了解有关情况。回答第二问,原因要讲明白,说具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7.岳阳楼记
学习要点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的用法。
2.朗读、背诵全文。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先忧后乐的观点,领会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课堂达标
1.请你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谪守巴陵郡(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霪雨霏霏( )( ) 樯倾楫摧( )
岸芷汀兰( )( ) 宠辱偕忘( )
薄暮冥冥( ) 一碧万顷( )
2.请你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春合景明( ) 横无际崖( )朝辉夕阴( )
政通人合( ) 日星隐耀( )
3.下列加点词语是多义字,请分别解释。
(1)以 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谈谈你对下列加点字的理解。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 霪雨(yín) 朝晖夕阴(huī)
B.皓月(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tīnɡ)
C.骚人(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mǐnɡ)
D.怒号(háo) 舟楫(jí) 心旷神怡(y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3.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4.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填空。
(1)从文中找出一句概括描写岳阳楼上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3)“海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所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
示例: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是进亦忧,退亦忧。
D.微斯人,吾谁与归
8.文段中“进”照应_____________,“退”照应____________。
9.文段中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观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______________面说,后从_____________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突出一个“_________”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势推向高潮,从而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lO.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l~14题。
先生①,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②,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 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③,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④,天下孰知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在蛊⑤之上九⑥:“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⑦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
【注】①先生:文中指严光。②赤符:指兵权。③动星象:汉光武帝与严光同卧,严光把足放在帝的腹上,第二天,太史上奏称严光犯帝座。光武帝笑着说,不过是与故人严光共卧罢了。④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后指官位爵禄显贵的人。⑤蛊:六十四卦之一。⑥上九:上九爻。爻,是《周易》中组成卦的基本符号。下文中的“下九”义同。⑦屯:六十四卦之一。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先生以节高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武之故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能遂先生之高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始构堂而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辨析下列“焉”字的含义。
(1)天下孰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构堂而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确定下列句子中“复”的含义。
A.恢复 B.又,再 C.免除租税
(1)乃复为其后者四家( )
(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3)复前行,欲穷其林( )
表达交流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堂达标】
1.zhé zhǔ yín fēi qiánɡ zhǐ tīnɡ xié mínɡ qīnɡ
导解:“属”是通假字,通“嘱”,因此读zhǔ 。
2.“合”改为“和”“崖”改为“涯”“辉”改为“晖” “合”改为“和”“耀”改为“曜”
3.(1) (2)
导解:解释词语不可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4.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希文 北宋
5.比喻。“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导解:此题考查对比喻修辞的理解。
6.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二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
7.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这是范仲淹在文中发表议论的中心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体现。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
【课后强化】
1.C导解:“冥”应读mínɡ 。
2.C 导解:C项“之”都解释为“的”。A项观:观看;景色。B 项通:顺利;通向。D项以:因为;来。
3.C 导解:这句话使用了互文的修辞,应译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A 导解:正确停顿划分: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前人之述备矣(3)对偶拟人
6.示例;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 导解:诗句内容要与古仁人相符,语句要通顺。
7.B 导解:A项中,这里的“为”是指心情,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做”;C项中的“是”是代词,“这样”的意思,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D项中的“微”解释为“没有”,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小”。
8.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导解:“进”指在朝廷做官,“退”指不在朝廷做官。
9.反正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lO.示例: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有伟大的抱负,有高远的追求,不应过分地追求名利。 导解: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可。
11.(1)气节、节操。 (2)老朋友。 (3)成就。 (4)建造。
12.(1)“众人正有所作为时,而我唯独不去侍奉王侯,使这件事显得高尚一些。”先生的品德就符合这句话。
(2)先生的心思,超出日月之上;光武帝的器量,包容在天地之外。
13.(1)他(2)在那里。 (3)哪里、怎么。
14,(1)C (2)A (3)B
【参考译文】
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用道义彼此尊崇。等到光武帝掌握了兵权,乘着六龙,得圣人之位时(指登上帝位),手下的官吏和嫔妃有亿兆之多,天下有谁能超过他呢 只有先生用节操来尊崇他。此后(和光武帝同榻)动了星象,回到江湖,得到了圣人的清贞,把富贵荣华看作肮脏的事情,天下的人又有谁能超越他呢 只有光武帝能以礼待他。在蛊卦的上九爻道:“大家正有所作为时,而我唯独不去侍奉王侯,使这件事显得高尚一些。”先生的品德很符合这句话。在屯卦的初九爻道:“阳德正当亨通,却能凭高贵身份礼贤下士,很得民心啊。”光武的行为很符合这句话。可见先生的心意,高出于日月之上;光武的器量,包客在天地之外。没有先生.不能成就光武的博大;没有光武,怎能成就先生的高风亮节呢 而且能使贪者清廉,懦夫站起,这对于名教着实有功啊。
仲淹到这里做官,才造了个祠堂去祭奠他,再免除他后人四家的租税,来供奉祭祀之事。又作了一支歌道:“苍苍的山,泱泱的水,先生的风韵,山一样的高,水一样的长啊!”
【表达交流】
【写作指导】介绍名胜古迹,可以介绍其位置、历史、规模、景观等,也就是说,要重点介绍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例文】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点评】语言凝练,既写自然风光,又介绍其人文内涵。不足之处在于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过于简略略。
因为

有时
或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www.21cnjy.com/H/13/106/V23290.s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H / 13 / 106 / V23290.shtml )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http://www.21cnjy.com/user/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http: / / www.21cnjy.com / user / home_list.asp 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 )
29.满井游记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文中运用白描、比喻和拟人手法写景的妙处,
理解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理清文章结构,学习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精妙之处。
4.体会作者文中所流露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课堂达标
1.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燕地( ) 辄返( ) 脱笼之鹄( ) 乍明( ) 娟然( )
鲜妍( ) 倩女( ) 靧面( ) 髻鬟( )( )
浅鬣( ) 茗者( )
2.辨析下面形似字,为其注音并组词。
厉( )_________ 砾( )_________ 偕( )_________
历( )_________ 烁( )_________ 谐( )_________
砺( )_________ 铄( )_________ 楷( )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泉而茗者 泉:___________ 茗:___________
(2)罍而歌者 罍:___________
(3)红装而蹇者 蹇:____________
(4)作则飞沙走砾 飞:____________
4.填空。
《满井游记》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一起被称为“____________”。
5.“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这段文字妙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这句话中,如果把“之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删掉,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强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花朝节(zhāo ) 廿二日(niàn) 倩女(jìnɡ)
B.堕事(huī) 泉而茗者(mǐnɡ) 靧面(guì)
C.罍而歌者(lěi) 红装而蹇者(jiǎn) 汗流浃背(jiá)
D.曝沙之鸟(bào) 呷浪之鳞(xiā) 土膏微润(ɡāo)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A.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如倩女之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局促一室之内。
3.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冻风时作 ②于时冰皮始解
B.①呷浪之鳞 ②鳞浪层层
C.①于时冰皮始解 ②始知郊田之外
D.①欲出不得 ②偕数友出东直
4.翻译下列句子。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松散自由,是一典型的山水小品。
B.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
C.本文虽然表达了一种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掩饰不了作者失意的苦闷。
D.本文比喻新鲜、贴切,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
6.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笔。
(2)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初返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满井游记》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请你举出四例反映这一季节景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鬣之间 D.鳞次栉比
9.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1)以物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人比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物比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的主要内容是( )
A.游满井 B满井春色
C.游郊田 D.郊田美景
11.本段中的“天稍和”“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课文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段中细写满井早春景色的部分,是按照由及_______,又由________及______的顺序写的。
13.引用文中一句话,说说作者对游乐抱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袁宏道的《虎丘记》(节选),完成14~17题。
……布席①之初,呕者②百千,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③,竞以新艳相角④,雅俗既陈,妍媸⑤自别。未几而摇首顿足⑥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⑦,一切瓦釜⑧,寂然停声。属而和⑨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⑩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入,不堪久坐耳。
提示:虎丘,山名,在苏州西北七里。《虎丘记》虽是一篇游记,但不是某一次游览的实录,也不是某一个中秋日的情景纪实,而是六次游览虎丘后的综合描述。
【注】①布席:布设酒席。②呕者:唱歌的人。呕,同“讴”。③分曹部署:分部安排。④角:较量、竞比。⑤妍媸(chi):美丑。⑥摇手顿足:形容歌唱者按节而歌。⑦石光如练:山石反射月光如同白练。练,洁白的绢。⑧瓦釜:用粘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歌声。⑨属(zhǔ )而和:接着唱和。属,连续、跟着。⑩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14.本文和《满井游记》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袁宏道写景语言自然清新,善用新鲜贴切的比喻,具有音乐的节奏美。试从文段中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横线画出本文侧面描述歌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古代诗文中不乏描写月色的名言佳句,根据你的所知,举出几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请写一个游记片段,着重写出自己的游历感受,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堂达标】
1.yān zhé hú zhà juān yán qiàn huì jì huán liè mīnɡ
2. 厉(lì )余寒犹厉 砾(1ì)飞沙走砾 偕(xié)偕同
历(1ì)历史 烁(shuò)闪烁 谐(xié)和谐
砺(lì)砥砺 铄(shuò)矍铄 楷(kǎi)楷书
3.(1)泉:名词作动词,用泉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2)名词用作动词,端起酒杯。(3)名词用作动词,骑驴。(4)动词使动用法,使……飞。 导解: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装;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4.袁中郎集笺校 袁宏道 中郎 石公 明 公安三袁
导解: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
5.这段写水的文字,突出了一个“清”字;“始解”“乍明”“乍出”扣住了一个“早”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这个比喻是形容波光的,波光是冷的,镜光也是冷的,触觉反映相同;作者在整整一个漫长的冬天没有见到波光,现在“冰皮始解”,水面上呈现出波光,有一种突然闪射出来的新奇感觉,跟“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很相似。所以说这个比喻不仅贴切而且新颖别致。 导解:品味语句的妙处,可从修辞、句式、词语的使用等角度去思考。
6.不好。这个比喻句,本体是“山峦”,喻体是“倩女”,但若仅用一般的“倩女”作比,也无非突出一个“媚”字。因为它的“鲜妍明媚”是在“为晴雪所洗”之后才呈现出来的,所以还要说到倩女的梳妆打扮,才能充分表现她特殊的魅力,体现春山的特殊的美。 导解:解答此题,可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人手分析。
【课后强化】
1.C 导解:A项倩(qiàn );B项茗(mínɡ ),靧(huì );D项瀑(pù )。
2.C 导解:例句与C项的“之”都用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D 导解:A项①经常。②时候;B项①指鱼,②鱼鳞;C项①刚刚,②才;D项都指出去。
4.(1)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它啊。(2)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汲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3)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于山石草木之间,只有儒学教授这种官职。 导解: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5.C 导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话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看似为作者不经意之谈,是在为自己出城郊游找借口,实则大有深意。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受官,请假归家,又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纵情山水,访师问学,可见他追求自由的天性。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6.(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若脱笼之鹄
7.初春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8.A 导解:“鳞”代指鱼。
9.①若脱笼之鹄;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0.B 导解:交代了地点(满井)、时间(春)、内容(色,即景)。
11.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导解:既突出早春,又强调“我”心情急切。
12.水 山 植物 动物 导解:第三句写水,第四句写山,第五句写植物,第六、七句写人及动物。
13.若脱笼之鹄。 导解:“我”置身大自然,非常高兴。
14.文章重点突出了虎丘中秋之夜游人云集的盛况,对虎丘的景物只作概括性的描写,它只是主要内容的背景和陪衬。课文重点则是写景。 导解:内容的详与略,取决于文章的中心。
15.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导解: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共三种类型。
16.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17.示例:《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参考译文】
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乌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飧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
【表达交流】
【例文】
最令我难忘的是西岛的“潜水”与“海上拖伞”。穿上潜水服,我潜入爽感冰凉的“海底世界”,虽然吞了几口又成又涩的海水,但与色彩斑斓的珊瑚、热带鱼零距离接触,此乐何极 而“海上拖伞”玩儿的是不一样的刺激,不一样的心跳!我穿着救生衣,系着安全带,被绑在降落伞上。降落伞又被拖在快艇的后面。随着快艇的启动,我在大海上空“飞翔”。偶尔还随着清凉的海风“蜻蜓点水”——从高空突然落下,双脚刚浸入凉爽的海水又被快速提起。居高临下,鸟瞰大海!“啊——,我能飞!,'
我张开双臂向远方的青山,向身后的大海呼喊!
天涯海角仿佛一位冰肌玉骨、姿态万千的仙子,又像是人间难觅的世外桃源,令所有的风景都黯然失色。那湛蓝的海水与天空把我整个心都染成了蓝色,绵如糖的细沙像母亲的吻一般轻柔。烟波浩荡,帆影点点,奇石林立。让相机把自己定格在“天涯”“海角”。赤脚在海边奔跑,大喊大叫,释放我的感动与欢乐……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特点是没有就风景写风景,而是把自己游览景物的快乐心情一步步释放出来,并且还关注到风景以外的东西,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