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5-22 14: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两课时)
第一课时 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燃烧三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同种物质状态不同着火点不同(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重点:物质燃烧条件及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用品:火柴、、烧杯、蜡烛、小石块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内容顺序是先探究燃烧条件,然后概括燃烧的定义。由于学生对燃烧的知识已有所了解,而且先学习燃烧的概念,再提出燃烧的条件,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因此可调整为先学习燃烧的概念,然后再探究燃烧条件。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举例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利与弊 →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概括燃烧的定义 → 探究燃烧条件 → 对比燃烧概念,学习缓慢氧化、自燃概念和现象 → 讨论缓慢氧化、自燃对人类生活的利处和危害,比较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入】
演示小实验:烧不坏的手帕
设疑:为什么手帕在整个燃烧过程中始终没有变化?
【过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问】燃烧已经是大家熟悉的一个现象,那么生活中哪里存在着燃烧现象呢?
【展示】与燃烧相关图片,并作简要的介绍。
【提问】什么是燃烧?根据大家对燃烧的了解,谁能给燃烧下个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过渡】燃烧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现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那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探究】
小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给学生提供小木条、纸条、水、火柴、蜡烛、小石块、烧杯等用品,要求学生根据课本79页的“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问】请各小组总结燃烧的条件。
【小结】展示“火三角”,并由学生讨论归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解释着火点的含义:可燃物燃烧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
物质燃烧的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阅读】课本80页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二、缓慢氧化、自燃与燃烧
【讲述】懂得了燃烧条件,人们就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让燃烧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
【提问】与燃烧相比,有一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并不那么剧烈,有的甚至需要数天、数月,这样的氧化反应,我们称之为缓慢氧化。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0页后两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做缓慢氧化?生活中的那些现象属于缓慢氧化?
②哪些缓慢氧化对人们有利?哪些缓慢氧化对人们不利?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③什么叫做自燃?自燃是由何引起的?自燃有什么危害?
④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如何防止自燃的发生,减少由自燃造成的危害?
⑤缓慢氧化、自燃与燃烧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归纳】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燃烧、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本质上都是氧化反应。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下图是某同学对物质燃烧条件所进行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 、水下的白磷 ,若向水面下的白磷中通入氧气,又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跟 接触,温度达到 。
2.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燃烧。 B、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反应
C、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燃烧 。 D、燃烧对人类有利无害
3.置于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
A、蜡烛不是可燃物 。 B、蜡烛没有跟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右图)。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5.由右图中的火三角回答问题: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
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
木船燃起大火,据火三角知,曹军的木船
是 ,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知识视窗】
为什么吸烟容易引起火灾
我国吸烟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触目惊心。经测试,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摄氏度,中心可达700-800摄氏度。一般来说,香烟持续燃烧的时间为10-20分钟,剩下的烟头还可以燃烧1-4分钟。而家庭常见的可燃物的着火点却很低,如棉、麻、毛、纺织物、纸张、家具等的着火点只有200-300摄氏度。而香烟点燃后的温度比这些可燃物的着火点高出2-3倍。因此未熄灭的烟头可能会引起固体可燃物、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着火的。
布置作业
课本82页检查站第一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经过慎重的考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教学,回顾整堂课的经过,有收获,也有不足。
首先是教学目标得到实现,在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实际和知识应用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
其次是课堂上注重了方法引领,尽量充分的利用探究实验、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交互式讨论等教法也使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对教材的处理上,与生活体验相联系,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如:住宅失火灭火、油锅失火灭火、森林火灾灭火等。设计思路和出发点是好的,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摸式,给学生的时间加大,教师只是引领,课堂上能充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欲望,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学生主体,老师客体。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其三是注重课堂评价,经常给学生正面鼓励,让学生在一种融洽氛围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学生活动时间太长,以至于练习时间不足。
2、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教师急于帮助学生说出答案。
3、在练习中应该加入一些往年的中考题,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就感受中考的难度和强度。
缓慢氧化
不发光
引起
自燃
燃烧
剧烈、发光
氧化反应
放出热量